监测数据显示,近期流感处于季节性流行期,大多数省份流行强度处于中等水平。目前,流感阳性率上升趋势已经减缓,随着各地中小学陆续放假,预计本月中下旬流感活动水平可能会出现下降。
人偏肺病毒并不是新病毒,已至少伴随了人类几十年,由于检测手段的发展,近年来的相关报道渐多。目前,人偏肺病毒检测阳性率处于平台波动,其中北方省份阳性率下降,14岁及以下病例中阳性率开始下降。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率在0—4岁年龄组中呈波动上升。
鼻病毒、肺炎支原体、腺病毒检测阳性率呈下降趋势。新型冠状病毒等其他呼吸道病原体处于较低流行水平。总的来看,今年冬春季仍将呈现交替或叠加流行态势,但均是已知病原体,未出现新发传染病,总体流行强度和就诊压力不会高于去年。
流感一般1—2周可以自愈,但如果出现高热,伴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神志改变、严重呕吐与腹泻等重症倾向,应及时就诊。孕妇、儿童、老年人以及慢性病患者等流感高危人群,感染流感后更容易导致重症,建议尽快就医治疗。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副司长高新强介绍,随着中小学陆续放寒假,预计儿童群体感染状况将有所趋缓,特别是聚集性疫情将减少。春节前后,受人群大规模流动、探亲访友、聚餐聚会活动增多等多种因素影响,流感的传播风险会相对升高。
目前,相关重点药品生产供应和库存总体正常,配送率在正常范围,购药渠道畅通,重点药品已按计划储备。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王丽萍介绍,疾控部门推动建立智慧化多点触发的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拓展监测渠道,在全国选择了1000多家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医院,其中216家哨点医院开展新冠病毒、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十余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监测,这使我们基本掌握了疾病流行趋势和病原谱构成。
人偏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都是引起冬季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感染后出现发热、咳嗽、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大多数症状可自行消失,对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功能较弱的人群可引发下呼吸道感染。两者引起的重症和死亡率较低。与其他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类似,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普遍易感,5岁以下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感染更为多见。北方地区冬春季是流行高峰,在部分南方地区,冬季或者是潮湿雨季是感染高峰,其他时间也会有检出。
人偏肺病毒感染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都是自限性疾病。公众可通过以下主要措施进行预防,如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体育锻炼,提高对病毒的抵抗能力;要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注意手卫生,注意咳嗽礼仪,科学规范佩戴口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北方地区可选择在午间时段开窗通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徐保平介绍,抗流感药物是处方药,如果怀疑得了流感,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根据医生的处方使用药物,早期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扩散,有效缩短流感持续的时间和病程,并能够有效预防流感并发症和重症。但不建议自己使用处方药。
儿童呼吸道感染以病毒感染为主,多数没有特效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为主,常用药物包括退热药、祛痰药和一些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成药。
儿童推荐使用的退热药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儿童应慎用镇咳药,除非是剧烈的干咳,影响孩子休息、睡眠,才可以使用。建议家长要观察孩子是否出现咳痰,一旦出现,要及时停用镇咳药,换用祛痰药。
给孩子使用药物时一定要好好阅读说明书、注意事项,是否可以和食物一起吃等问题。要注意用药剂量准确问题,儿童的药物是根据年龄、体重计算的,不能过量服用。有的孩子高热不退,家长着急,有加大剂量给孩子使用退热药的,药物增加剂量会带来不良反应增多,一定不能随意增加剂量和频次服用药物。
发布会上,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从中医角度介绍了如何预防和治疗流感。
张忠德介绍,中医药在治疗呼吸道传染病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北方地区今年以风寒为主,发热、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的症状相对比较重;南方地区主要呈现风寒化热、加热、加湿的症状,发热、喉咙痛、口干口苦,部分伴有胃肠道的症状。
在提升人体抵抗力方面,中医有以下方法:
采用太极拳、五禽戏、按摩等增强体质;
饮茶方面,平时容易出汗、感冒可以用党参、紫苏叶、生姜来泡水喝;
平时胃口不好,咳嗽、打喷嚏,用党参、陈皮来煮水喝;
平时容易口干、咽燥、上火,又很容易疲劳,可以用西洋参来煮水喝,滋阴补肺健脾;
此外,艾叶、紫苏叶泡脚,也可以增强体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