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立秋,上帕的秋天慢慢到来。度过国庆长假,早晚不知不觉需要多穿一件衣服,此时此刻上帕算真正进入了秋天。一场秋雨一场寒,烤着火塘,晒着秋日,吃着秋果,算是秋天里最幸福的事情。
上帕的秋雨非常默契,为了不妨碍白天人们劳作,一般都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悄然而至,真正的“润物细无声”。伴着秋雨入睡,非常催眠,真的是一种幸福。清晨在窸窸窣窣的雨声中醒来,秋雨打落了许多桂花,可谓一场秋雨后“绿肥红瘦”啊。人行道上,大家打着五颜六色的雨伞,匆匆忙忙,各奔东西,忙碌着各自的人生。等到十点前后,秋雨慢慢收尾,乌云散去,远山慢慢清晰,太阳出来,一瞬间晒干上帕,可见秋雨下得多么缓慢稀疏。经过一夜秋雨滋润的玉米水稻,在阳光下格外闪闪发光。休憩好了的乡民们,趁着阳光普照,扛着锄头、腰别柴刀、背上背篓,来到高山田野里劳作,阵阵山歌响彻峡谷两岸。
一场秋雨的滋润,再加上秋日艳阳高照,上帕两岸许多秋果逐渐成熟。家门口柿子树上挂满的柿子,在秋风吹落叶子后留下一个个红彤彤的“灯笼”,摘下柿子,在太阳底下晒热乎点,味道温暖香甜。柚子在秋风里逐渐从翠绿蜕变为金黄,随风掉落,捡起用刀切开,晶莹剔透的果肉酸甜可口。枝丫间最令人称奇的是一种名为“鸡爪果”的拐枣,用镰刀用力割下,放在嘴里咀嚼,香甜可口。小时候去山里砍柴,最喜欢一种名为酸枣的果子,这种果子真的得之不易,因为果树高大,往往需要捡拾木棍,从树的背后用力丢到树枝上,酸枣应声掉落,丢完手中的木棍,才去枯枝败叶里细细寻找,找到后用水清洗,拿结实的细绳扎在酸枣中间,用力一拉,果肉与果核脱离,放入嘴里,真的提神醒脑!核桃树高大,也是和酸枣一样的采摘方法,掰核桃会在手上留下洗不掉的印记,过去都是把核桃放在火塘上的置物架上,烟火把核桃熏得黑漆漆的,待到冬日才享用。
上帕的秋天非常热闹,家家户户忙着收秋粮。玉米地里的玉米秆怀抱硕大的玉米,村民们熟练地掰玉米,肩上竹篓满满当当,还要加上一麻袋,汗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就是劳动人民的力量。玉米背到家需要专门的一个房间铺开放置,过去每家每户房前都会打造一个放玉米的大竹篓,风干下可以储存许久。本地的老品种玉米,用来做爆米花真的香气四溢。冬天的火塘边,阿爸用竹火夹轻轻在热腾腾的草木灰里翻炒,一颗颗饱满的爆米花翻涌而出,放在手里,用嘴一吹,草木灰飞扬而去,白白香香的爆米花放入在一旁嗷嗷待哺的我嘴里,父亲的爱永远都是这样沉静如水。水稻现在种得越来越少,新米难得,山泉水煮米,在木柴上沸腾,米香四溢,连中途倒出来的米汤都非常香甜。现在种草果的更多,经济作物更能致富,村民为了草果丰收也是想尽办法。草果大叶下静静躺着一串串草果,徒手掰下,放入竹篓或麻袋,有些是用溜索滑到山下,大部分是人力来背,翻山越岭,生活不易。草果采摘结束需要烘烤成干草果,有些村民在山上盖了烘烤间,大部分是卖给草果收购商。经过草果烘烤的地方,香气四溢!
上帕的秋天大部分时间是秋高气爽,阳光普照,万里无云。晴朗的天气非常适合晾晒东西。玉米经过太阳暴晒后,阿妈会挑许多放入碾米机,去壳留下一颗颗光滑的玉米粒,留作煮包谷稀饭。上帕的包谷稀饭算是本地民族特色饮食,火塘上煮得半熟后,放入自己爱吃的猪皮、火腿、白豆等,慢火细煮,煮熟放好,谁饿了就自己去舀一碗。向日葵也是如此,晒干用力拍打,一颗颗瓜籽掉落在竹簸箕上,再晒一道即可储存。秋天的末期会迎来傈僳族盛大过年节——阔时节,村民们会杀猪杀鸡,砍成自己喜欢的形状,放入大盆腌制几天,然后拿出放在秋日下晾晒腊肉,油水掉落,晶莹剔透。还有村民会晾晒鱼肉、竹笋干等,秋味浓郁!
“当我老了,有一天……”是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小说《情人》的开头,长夜永昼,当我老了,我会在高黎贡山竹林里垂垂暮老,听秋叶纷飞,看日升月落。
供稿:福贡一中 林华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