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灯会、游园会,舞龙狮、踩高跷、打铁花、皮影戏……轮番登场的民俗活动让这个春节充满了独特魅力。2025年蛇年春节是“春节”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一系列热闹喜庆的民俗活动和非遗演出在泉城大地精彩上演,感受传统中国年的独特韵味,展现出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让年味更浓、节日更欢乐。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且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不仅是家庭团聚、辞旧迎新、祈福安康的重要节点,也是祭祖、拜年、庙会等多种文化实践的集中体现。这些传统习俗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先辈的敬仰、对亲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春节假日里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剪纸、糖画、漆扇、金箔画等“非遗”项目,宛如点缀在华夏大地上的耀眼宝石,串联起中华文化的千年脉络,雕刻着历史的痕迹,凝聚了民族的情感,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宝贵窗口,更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桥梁。
非遗与春节相遇,体验烟火气与文化味的交融。出行服务平台上“非遗游”相关搜索热度大幅上升,“非遗大集”“非遗潮玩”“非遗年货”等受到游客特别是年轻人的欢迎。春节期间,济南的街头巷尾处处可见非遗技艺的展示:踩高跷的表演者们身着华丽的服饰,在人群中灵活穿梭,脚下的高跷考验着表演者的平衡能力,更是非遗技艺的巧妙展现;皮影戏在昏暗的灯光下,通过艺人的巧手操纵,皮影人物在幕布上栩栩如生,讲述着古老的故事,皮影的制作工艺和表演技巧,均是非遗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激昂的锣鼓声,配合着舞者们欢快而富有节奏感的步伐,将节日的气氛推向高潮,锣鼓的制作和演奏技艺同样是非遗技艺的瑰宝。非遗与春节相遇,是一场传统与现代的美妙交融,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动演绎。
时序交替,万象更新。不变的是中国人在“非遗”里追寻过往记忆,感受亲情乡愁,体验传统文化,共庆家国平安的执着。让“非遗”留住年味,就是留住富饶文化遗产,始终传承不断,让这些古老的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城市永恒的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