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清晨,合肥市殡仪馆的告别厅前,站满了不同年龄的悼念者。
他们中有小学生、有高中生、有上班族,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张荣全老师的学生”。他们都来上了张荣全老师的“最后一课”。
12月30日上午,张荣全老师的生前同事、家长、学生来到合肥殡仪馆进行哀悼送别
戛然而止的书页
晴朗的日光并不能抵御深冬的寒意。12月29日,张荣全的家里氤氲着浓重的悲伤。
灵堂正中央,有一个整洁的木台,张荣全的照片就摆放在其上。前来吊唁的学生和家长陆续来了上百人,“再也听不到那么好的语文课了……”一名学生泣不成声。
所有人都在喟叹着这场突如其来的别离。
席翔燕能够见到爱人张荣全闲下来的时候,总是在深夜时分。“一般都是在凌晨一两点。”席翔燕很清楚,在这之后,才是张荣全属于自己的时间。
每天从学校忙完工作回到家,张荣全还要接着给家里的三个孩子辅导功课。一来二去,张荣全总是要在看到席翔燕将早已准备好的洗脚水换上几次才肯挪步。而紧接着,席翔燕会目睹着张荣全披着一件羽绒马甲继续坐在书房,“他总说,晚上看书安静,要从书里找一些关于备课的灵感。”
张荣全非常喜爱读书,这是席翔燕二十年来形成的认知。自从两人于2003年相识结婚后,席翔燕就要为本就不大的三居室腾出摆放满满当当的两列书架的书房,一黑一红不成套的书架上,挤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从《唐诗三百首》到《苏东坡传》,种类颇丰。
不管读书到多晚,席翔燕也不会上前打扰,她说自己知道这是张荣全自认的“本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肯定要多看书,才能提升自己,教育好孩子。”所以哪怕张荣全常常翻阅各类书籍到凌晨两点,席翔燕也会陪伴一旁,而她也对那些固定的日子记忆尤深,“这个月的2号、4号、7号、10号......他都会看书。”
12月24日凌晨两点左右,张荣全标记完书籍上的页码后,便上床休息。席翔燕的记忆里,张荣全那天回家后就一直在备课。“他躺床上后入睡得很快,我絮絮叨叨念了几句后,他都没有反应。”睡眠速度超乎平常,引起了席翔燕的怀疑。她尝试着一遍一遍加力摇动张荣全,也依然没有唤醒这个睡梦中的人。“他一直在打呼噜,很深很深。”
席翔燕连忙叫醒熟睡中的大儿子小然(化名),一边观察张荣全的情况,一边拨打120急救电话。
“有呼吸吗?”席翔燕刚想回答有,身边的张荣全却气息尽消,她尝试性地摸向胸口,也没有探得应有的跳动。
12月24日全天,席翔燕一直都守在滨湖医院,病危通知书下达,她又转战安徽省立医院南区等候。等着等着,12月26日,她等来了张荣全在医院里正式确诊为脑死亡的消息,也等来了医生给出的三个选择。“填写《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吧,我们还能在这个世界上有个念想。”
家中的卧室里,那本被张荣全标记后的书籍再也没打开。一份快递包裹中的几本书籍还未来及拆封。
这一如席翔燕心底的遗憾,“离开的时候,他连一句话都没留下。”
“这就是父亲的决定”
将张荣全的器官捐献,这是大儿子小然做出的决定。
这位高三的男生,眼里满满是对父亲相信的坚定,他说,这就是父亲张荣全的想法。“爸爸平日里就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之前也和我说过类似的想法,所以家里人都很尊重他。”
平日里,张荣全负责三个孩子的学习,而席翔燕主要是负责家里“四个男人”的生活起居,席翔燕表示,这是家中不成文的默契。在家里,张荣全是和孩子打交道最深的那个人。不仅每天会鼓励孩子多看书,也会带着孩子一起读书。很多时候,张荣全会带着孩子一起念《唐诗三百首》,“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小然就会从张荣全陶醉的眼神中脱口而出翩翩韵律。小然说不清这是一种什么感觉,但他从张荣全的神态中看到了文字的鲜活,“而鲜活的文字,是饱含感情的。”
或许是被文字熏陶的缘故,小然眼里的父亲总是一幅温润的状态。某些时刻犯了错或是心情郁闷,迎面而来的从不是张荣全的责罚或是漠然,相反,一双搭在肩上的手,拉近了两人的距离。
张荣全和孩子无话不谈,席翔燕从不“吃醋”,她珍视着这种场景,每次在外和别人闲聊,她总会不自觉地说出那句话,“爱人比我更会教育孩子。”张荣全的教育,是从各种书里学的,他有自己的名言金句,“想要教育孩子,必须了解孩子和读懂孩子。”前一阵子,席翔燕总会看到张荣全捧着一本《儿童阅读的世界》翻来覆去地看,像在把玩一件珍宝。
“他是一个能够允许孩子慢成长的人。”张荣全的突然离去,席翔燕如今感到压力倍增,责任落到自己的肩上,她担心自己没办法像张荣全一样引领好孩子。
小然记得,每晚自习下课,张荣全都会在校门口接小然回家,返程的路上,张荣全总会和小然探讨成长的话题。有时候讨论如何发现自身短板并及时解决,有时候思考如何完成生命价值的升华,“爸爸说,做人要做到最基本的善。”
后来接到张荣全离世的消息时,小然还在学校上课,席翔燕将医生给出的三个选择交给了他,脑海中浮现起这句话,他通过电话给出了“确定”的选择。
小然说,这是自己的决定,也是父亲的决定
最后一课
张荣全老师与学生们在一起
记者手记
粗看张荣全老师的几十年,仿佛正如他书架上的书名一样,是一个《平凡的世界》,每天早出晚归地进行着教学任务,深夜研读书籍进行自我教育,一切都重复而平凡地进行着。
但老师的伟大之处便在于,在平凡的光阴里,默默耕耘着不凡。
用新式教学撬动文学世界的大门,带领孩子在思考中感悟人生,茁壮成长;用温暖陪伴开垦孩子心底的土地,种下善良的种子。以奉献精神为指引,扑在教学道路上几十载。
就连到生命的最后,张荣全老师都要用自己的行动贯彻着教育的真谛,诠释着“知行合一”的真正意义。
在到访张荣全老师家里时,我感受到一位老师的纯粹:只想上好课,把学生带好,至于耗费的时间与精力,并不重要。
这是种不平凡的精神与情感:掏尽所有,只为育人。这种于平凡之中的知行合一,值得我们尊重、感谢与厚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