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
走亲访友、聚会等活动增多
难免饮酒
酒驾作为马路上的第一大“杀手”
已经让不少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今天就一起来看看酒驾的危害有多大
什么是酒驾?
饮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酒驾的危害?
1、触觉能力降低
饮酒后驾车,由于酒精的麻醉作用,人的手、脚的触觉较平时降低,往往无法正常控制油门、刹车及方向盘。
2、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降低
饮酒后,对光、声刺激反应时间延长,本能反射动作的时间也相应延长,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如眼、手、脚之间的配合功能发生障碍,因此,无法正确判断距离、速度。
3、视觉障碍
饮酒后可使视力暂时受损,视像不稳,辨色能力下降,因此不能发现和正确领会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同时饮酒后视野大大减小,视线模糊,眼睛只盯着前方目标,对处于视野边缘的危险隐患难以发现,易发生事故。
4、心理状态不正常
在酒精的刺激下,饮酒人有时会过高估计自己,对周围人的劝告常不予理睬,往往干出一些超越合理范围的行为或动作。
5、疲劳驾驶
饮酒易困倦,表现为行驶不规律,空间视觉差等疲劳驾驶的行为。
“酒驾”、“醉驾”认识误区
误区1:酒后骑摩托车不属于酒驾?
很多人以为酒后驾驶摩托车,不算酒后驾驶,只有驾驶汽车才算,实际上,二轮、三轮摩托车都属于机动车,和汽车一样,酒后驾驶摩托车一样要受到相应处罚。
误区2:酒量大 喝一点不碍事?
有些人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酒量好,少喝点再开车上路没什么问题。要知道,酒量的好坏和血液酒精浓度没有必然关系。法律规定,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20-80毫克为饮酒驾车,80毫克以上认定为醉酒驾车。酒驾的认定标准与酒量大小没有任何关系,酒量大的人饮酒后即便神智清醒,血液中酒精含量也可能达到酒驾标准。
误区3:酒后挪车不算酒驾?
汽车发动并发生移动,驾驶员即处于驾驶行为当中。只要你的车动了,不管速度快慢都算开车了。由于其本人在控制能力和反应能力上已经受到了酒精的麻醉,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此种情况下,极易发生危险事故,对周围不特定人群的安全造成威胁。故而对于该类行为,都以危险驾驶罪加以惩处。提醒司机朋友们不要心存侥幸铤而走险,要自觉做到饮酒不开车,开车不饮酒。
误区4:搭酒驾车出事不用担责?
知道司机酒驾依然搭车,不仅是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在此提醒广大社会公众:在自己远离“酒驾”的同时,还要对饮酒后驾车的同伴及时劝阻,不能为图方便、顾面子搭乘“酒驾”车辆,否则,自己也要承担相应责任。
误区5:隔餐酒、隔夜酒不属于酒驾?
中午饮酒了,晚上开车或者晚上饮酒,第二天早上开车,因血液中仍然含有大量酒精都有可能构成酒驾,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隔餐醉”或“隔夜醉”。
误区6:酒后多喝水 就能稀释酒精含量?
有些酒驾司机遇到交警巡查,会选择喝水、抽烟、吃口香糖等方式,想让口腔里的酒精含量降下来,其实这种做法是没有用的。交警使用的酒精检测仪,检测的其实是来自肺部的气体,而不仅仅是口腔里的,这也是为什么交警要让受测者至少吹气几秒的原因。酒精是一个逐渐代谢的过程,这个过程长达十多个小时,体内酒精含量也呈从低到高再逐渐降低的趋势,所以,司机喝水不但无法冲淡酒精含量,反而会使酒精含量上升。
酒驾处罚
1、饮酒驾驶
饮酒驾驶机动车辆,罚款1000元-2000元、记12分并暂扣驾照6个月;
饮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罚款5000元,记12分,处以15日以下拘留,并且5年内不得重新获得驾照。
2、醉酒驾驶
醉酒驾驶机动车辆,吊销驾照,5年内不得重新获取驾照,经过判决后处以拘役,并处罚金;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辆,吊销驾照,10年内不得重新获取驾照,终生不得驾驶营运车辆,经过判决后处以拘役,并处罚金。
酒驾成本
1、直接成本
追究刑事责任+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禁驾
2、经济成本
(1)被单位辞退,且无赔偿
(2)保险公司不予理赔
(3)职工因醉酒导致本人在工作中伤亡的,不认定为工伤,不享受国家工伤保障。
3、时间成本
(1)喝酒后开车不出事故
酒后驾驶可能会失去人身自由:10天拘留至6个月拘役。
(2)喝酒后开车发生事故
构成“交通肇事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4、家庭成本
酒驾违法行为人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全家将为其承受巨大的心理负担,特别容易对家中未成年子女造成阴影。
家长醉驾被判刑,犯罪记录将伴终生,子女考公务员、上军警校、入党等受到限制。
党员干部除上述成本外,还会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公安交警将持续严厉查处酒驾违法行为
为了您和他人的出行安全请您珍爱生命
切莫酒驾,勿存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