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二胡各种技巧的掌握,人们最易犯的毛病便是“抓大放小”。。所谓“抓大放小”,就是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关键技巧方面,而一些细小环节往往会忽略。
抓大,是对的。但放小却是不应该的,因为越是细小的环节,往往却决定着成败。既抓大又不放小,才是正确的做法。
内外弦的转换和推拉弓的转换,便是许多人往往容易忽视的两个关键环节。
推弓与拉弓的转换、内弦与外弦的相互转换,是二胡弓法中经常要遇到的弓法问题。如何顺利实现这种转换,着力点放在哪里,才能使这种转换更能顺利进行?这个问题,恐怕许多朋友并没有认真思考过。
其实,上述两个转换时间虽短,处理不好,一会影响声音的流畅性,二会对声音的质地和统一性产生影响。虽然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影响却是不容小觑的。一些人弓法上的失败,往往就出在这两个细节上。
在推弓与拉弓的转换、内外弦的转换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在转换的瞬间弓毛没有推拉动作,而是以前后撞击琴弦的方式来实现这种转换,这样发出的声音,会生硬而不柔和。先撞弦而后再推拉弓,声音便明显产生断裂带,尽管这个断裂带时间非常短暂,弓距也并不长,但它造成的影响却是十分恶劣的,所谓的“杀鸡声”就是这么造成的。
正确的推拉弓和内外弦的转换,从理论上讲,应该是推弓和拉弓的继续,而不是先内贴或外靠弦然后再做出推或拉的动作。尤其是弓速较快时,内外弦转换的瞬间,例如推弓变拉弓时,弓向应右后方先有个发力动作,而不是先撞击贴弦再拉弓,这样,二胡的发声才会柔和。一些人的弓子总是前后撞击琴弦,缺少左右推拉的动作,快弓的颗粒性便体现不出来了。
还有一个错误动作,就是内外弦转换或推拉弓转换时,这个转换的时间过长。实际上,这个转换的时间是极短的,几乎就是无缝衔接的过程。
一些二胡自学者在句子的衔接上常常有不连贯的表现,就是推拉弓转换的时间停顿过大,把句子间的自然连接人为的断开了,乐曲的流畅性自然就不够了。
要想做好推拉弓和内外弦的转换,关键要理解好“瞬间”这两个字,概括说来,不要撞击琴弦和保持前冲力是两个关键环节。一些人在推弓变拉弓时,开始时用弓毛猛的撞击一下外弦后,然后利用琴弦对琴弓的反弹力再继续拉奏,这就造成了弓毛贴弦度前后的不一致,音质音色的稳定性便难以得到保证,转换瞬间发力过猛,是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