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恩-里伯斯、托克斯、通快机床……坐上公交车,这些德国企业依次出现在窗外。这里不是德国,而是运行在太仓高新区南京东路的103路公交车上。
其中的克恩-里伯斯,是1993年第一家落户太仓的德国企业。今年初,伯曼集团落地江苏省太仓市,太仓市德企数量突破500家。从1993年第1家德企落户到第100家生根,耗时14年,而从400家增长到500家,仅历时两年。
▲太仓德国中心
如今,这个面积800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到100万的江南小城,集聚了超过530家德国企业,占中国制造业德企总数的10%,其中包括全球制造业“隐形冠军”企业60余家,是实至名归的“德企之乡”。
太仓市凭借什么吸引德企?
落地太仓的德企
如何助推太仓产业集群的发展?
一起来看看
“德企之乡”的背后故事
👇
Part.
1
德国企业为何钟情太仓?
“雪球效应”与位置优势的双重吸引
德国前十大机床企业中有6家落户太仓,拥有百年历史的德国机床巨头巨浪集团就是其中之一。
德国企业巨浪凯龙机床(太仓)有限公司于2012年落户太仓,租用一家小厂房起家。12年来,公司在中国的业务量增长了三倍,工厂规模也扩大了三倍。
“2012年,我们决定在中国建一家工厂。我们分析了许多潜在的地点,最终选择了太仓。”巨浪凯龙机床(太仓)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威利・瑞斯特说。
为何是太仓?在威利・瑞斯特看来,太仓位置优越、物流便利。“它靠近上海,临近机场和火车站,物流非常发达。”同时,长三角地区的高工业化程度也有影响。“我们找到了很多潜在的供应商,他们可以为我们提供合适的原材料和零部件。”
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也是重要原因。上世纪80年代,上汽集团与德国大众汽车集团成立合资公司之后,作为德国大众的供应商,专注于生产汽车弹簧、冲压件的“隐形冠军”企业克恩-里伯斯也计划在上海周边建厂。1993年,克恩-里伯斯(太仓)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此后的30年里,克恩-里伯斯在太仓先后11次增资,如今已拥有7万平方米自建厂房、年产值达15亿元人民币。并且,在克恩-里伯斯的影响下,其合作伙伴、供应商等“组团”而来。
更多德企来到太仓。2016年,太仓德国中心落地太仓市中心的东亭大厦。这是一家集现代办公租赁和商业交流平台于一体的商务机构,吸引了销售、法律、会计、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德企汇聚于此。
▲太仓德国中心
之前成立的全球5家德国中心,绝大多数设立在各国首都或金融中心,太仓是个例外。为什么会选择太仓?太仓德国中心总经理马莉珂说,“我们是跟随着德国企业的步伐来到太仓的。太仓目前已经聚集了很多德资企业,可以预见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德企来到这里发展,这就是我们来到太仓的原因。”
“雪球效应”,是马莉珂形容德企不断来到太仓的词语。“比如,当一家制造企业决定在此地落户,这不仅吸引了其上下游的供应商和分销商跟随而来,以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还带动了法律、财务、人力资源等专业服务商进驻。”马莉珂说,“这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太仓吸引德企的故事还在继续——通快、慕贝尔等多家知名德企陆续在太仓投资,新设工厂、研发中心及地区总部。据统计,90%以上早期落户的德企都在太仓完成增资扩产。
▲马莉珂
Part.
2
如何打造外资友好环境?
营商环境与产教融合的双赢策略
除了德企的“自发聚集”,政府的政策支持在德国企业选择太仓的过程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城市品牌的建设。太仓高新区运作“1+7”驻德海外联络体系,以德国黑森州法兰克福代表处为常设代表处,联动柏林联络处、巴符州斯图加特联络处、巴伐利亚州慕尼黑联络处和下萨克森州汉诺威联络处4个常设联络处,辐射北威州杜塞尔多夫、萨克森州德累斯顿、汉堡等其他点位,实现对德招商网络全覆盖。
优越的营商环境也是关键。“太仓优良的营商环境和政府的专业服务吸引了我们,比如,太仓高新区为每家德企分配一个政企事务官,企业碰到难题,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的联络员。这种高效的服务让我印象深刻。”马莉珂表示,“所有与我们有业务往来的政府部门,我都有他们工作人员的微信。”
“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是马莉珂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句话,这是太仓市政府对德企的工作方针。
便利的政策、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德企愿意来到太仓、留在太仓,并在太仓逐渐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以审批工作为例,“比如,我们的第二家工厂从政府审批到开始动工,仅仅花了四周的时间。”威利・瑞斯特说。
此外,能否在当地招到满意的员工,也是很多德企在投资时考量的重要因素。制造业要走向高端,就需要培养更多高素质技工。为此,太仓在2001年引进了德国特有的“双元制”职业教育。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成为世界先进制造强国的“秘密武器”之一。太仓市双元制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新源表示,所谓“双元”,是指“校”(学校教育)“企”(企业实训)双管齐下,学生以工学交替的方式进行学习,取得学历和行业从业资格。
▲周新源
“这也和第一家落户太仓的德企克恩-里伯斯有关。1998年左右,克恩-里伯斯的生产需要操作数控设备,但当时职业教育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学校培养的学生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于是,斯坦福博士就提议引进‘双元制’教育模式,在太仓市办一个培训中心。”
“现在,学生至少有50%的课程是在企业里完成。”周新源说,“双元制”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企业最需要、最实用、最先进的技术,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企业、职业产生感情,“学生毕业后都留在企业里,几乎没有离开的。”
今年5月,全国首家中德双元制职教产业园在太仓市正式揭牌,超20家合作院校、企业培训中心、专业培训机构签约落户。职教产业园是集技能培训、考试认证、师资培训、产教研究、国际教育合作、人才储备等功能为一体的产教发展综合体。“产业园形成聚集效应,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企业的多元化需求。”周新源说,“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因为德企聚集,所以‘双元制’有了落地的基础;反过来,因为‘双元制’培育了更多企业需要的员工,也增大了德企来太仓投资的吸引力。”
Part.
3
外资如何带动产业发展?
产业集群效应下的产业升级与发展
汽车核心零部件、工业母机、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企业是德企布局太仓的主要产业。经过30多年的对德合作,太仓在高端制造业领域积累了显著的优势,成功培育出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先进材料两个千亿级产业。
例如,在汽车制造领域,截至当前,超过500家落户太仓的德国企业中,约70%的企业与汽车制造有关。
得益于德国汽车制造业的引领作用,太仓的汽车电子及汽车零部件产业聚集超过700家企业,许多核心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市场份额超过了30%。德企更与太仓本地企业融合发展,形成了完备的上下游供应链生态圈——要造一辆汽车,不出太仓就能找到70%零部件。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兴起,德国企业也正在这一领域进行新的战略布局。例如,莱克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落户、舍弗勒太仓制造基地新能源二期工厂启用、联电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项目暨三期工厂落成等,都表明了德企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积极态度。
产业的聚集促进了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今年,太仓市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集群获评2024年度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这也是太仓首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该集群依托于德企,建设新能源汽车的核心产业链,覆盖了车身结构件、外观件、内饰件、动力总成部件、转向系统和车载电子等六大类,2023年,集聚企业103家,实现规上工业产值744.62亿元,近三年平均增长率达11.75%。
此外,在航空航天产业,太仓集聚高档数控机床、柔性智能生产线等特色的工业母机和集成化装备制造产业基础,吸引德国六大机床企业落户太仓,发挥德国先进机床制造经验,依托中科煜宸激光、贝斯特、春保森拉天时、世唯格勒等行业龙头企业带动,实现航空零部件从毛坯到成品的柔性化、自动化制造,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围绕航空航天产业,太仓以航空关键零部件、核心基础材料、航电系统、航空服务等为主攻方向,突出低空经济、增材制造、民航检测等重点领域,在区域上已形成以太仓高新区为主体、港区和城厢科技产业园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
通过积极吸引外资,不仅促进了太仓本地相关产业链的快速聚集和优化升级,还进一步激发了产业集群效应,增强了区域经济竞争力。这种良性循环不仅加速了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也为地方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推动整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来源:成都发布
编辑 | 任 静
审核 | 李燕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