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寒天,凛冽的寒风把瓜果大棚刮得“沙沙”作响。大棚内的草莓长势喜人,村民们忙着采摘草莓。
这是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夏店镇砖佛寺村的大棚种植基地,先前在村“法律明白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金其华带领下,村里将土地复原后重新流转出去,迎来了新的生机。在村里工作30多年,金其华认真履行着社情民意收集、政策法律宣传、矛盾纠纷调解、法治实践引导等多重职责,在一次次乡音土话的生动宣讲中、一件件矛盾纠纷的用心化解中,把一粒粒法治“种子”播撒在广袤的乡村土地上,一路向阳而生、开出繁花,他也获评“2024年度法治人物”。
初见金其华时,这位皮肤黝黑、两鬓斑白的中年汉子话不多,习惯性地微微蹙眉,给人一种性格内敛又略显深沉的印象。
“有些矛盾谁都调解不了,只有他可以。”霍邱县人民法院长集法庭庭长王金本说得绘声绘色。
一个月前,王金本见证金其华调解了相邻村的一起棘手纠纷。村民冯某早年长期外出务工,将承包地交由村民组,后由程某等人耕种。冯某返乡后收不回土地,一气之下在地里种草,还将程某起诉至法院。
“涉事的地块不大,两家之所以谁都不让步,为的就是争面子、论输赢。”金其华找准了问题所在,承认村委会的工作失误,并促成调解,由村委会补偿冯某损失1200元,土地交由程某耕种。
高效化解矛盾是衡量“法律明白人”能力的重要标准。不算跨村“支援”,仅砖佛寺村1224户人家,金其华化解过的矛盾纠纷就有700多起。
在长期的调解实践中,金其华总结出“快、敢、稳、细”工作法:“快”字当先,受理纠纷不过夜;“敢”字为要,化解矛盾不和稀泥;“稳”字压底,冷静处置不冒进;“细”字贯穿,情理并进不冷漠。
“调解矛盾必须快,要抓住最佳时机,稳住当事人情绪,不能把小事拖成大事,也不能急于求成火上浇油。”金其华说。
郑乐是砖佛寺村的一名年轻干部,自打当了村里新一代“法律明白人”,从默默无闻变得小有名气。
“刚来村里工作的两三年,基本上都坐办公室搞材料,很多村民都不知道我的名字。金书记说这样不行,鼓励我走到群众中去,还教我如何跟群众打交道。”郑乐说。
金其华给郑乐布置了“任务”:让他负责3个村民组,带头宣传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针对个别村民占用公共水塘纠纷,金其华手把手传授经验:“会议还要继续开,首先要调查清楚事实、熟悉相关法律规定,其次是要多跟老党员、老村干部沟通,做好释法明理工作,让有理的一方‘强起来’,无理的一方‘弱下去’。”果然,第三次群众会议统一了村民意见,把水塘归还给了村集体。
这次经历让郑乐感受到当好“法律明白人”的意义。
“农村是熟人社会,以前调解主要靠人际关系,但这个无法解决群众的困惑,只有法律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式。”当了19年村干部,金其华很清楚做群众工作离不开法律。“我们必须把法律学明白,把‘法言法语’转化成‘乡音土话’,才能让村民真正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这些年里,他坚持自学法律,办公桌前的书架上,法律书籍慢慢堆积成山,《乡村基层组织建设政策法律》《农民常见法律问题一点通》《农村土地房屋法律实用手册》等都是他的熟读本。
“越到过年,他越是忙得没影,我也不指望他能帮忙,人能早点回来就好。”金其华的妻子张明霞言语中透露出些许埋怨。
因为有那么几年,年并不好过。2014年,砖佛寺村尝试改变种植结构,将2500亩土地流转给一家农业公司种植竹柳。但因公司经营不善,拖欠219户农民地租69万元。一到过年,金其华不是陪着村民去要账,就是疏导村民在年关时格外强烈的情绪。
2017年,金其华帮助219户村民通过诉讼途径解除和农业公司的合作,后于2018年争取县林业局支持,推动竹柳地转型,重新流转出去发展果蔬大棚、特色养殖、优质稻种植,保障村民收益。
“我们来这里投资生产多年,关键在书记,他做事清爽,值得信赖。”种粮大户张言杰说他就是冲着金其华来的。
金其华还有一个身份,是连任三届的安徽省人大代表。在砖佛寺村及周边村落,常常看到他骑着摩托车走家串户,骑行总里程达60余万公里,摩托车都骑坏了4辆。带着沉甸甸的民意,他提出关于全面推进农村依法治理、加大对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和保障等建议案72件,不断推进乡村建设和经济发展,砖佛寺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年年增加。
“无论是哪种身份,归根到底都是要做好群众信赖的身边人,只要心里时刻装着群众,群众也会托付真心,心心相系一路走下去。”金其华说。
作者:李光明、范天娇
编辑:王子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