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 NEW YEAR
元旦,即公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元,谓“始”,凡数之始,也即是万物的开始称为“元”;旦,谓“日”;“元旦”即“初始之日”的意思,指的是每年公历新年的第一天。尽管“元旦”一词与新年有着悠长的历史渊源。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西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为区别夏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夏历正月初一恰在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的前后,因此便把夏历正月一日改称为“春节”,公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从此,元旦便成为了全国人民的欢喜节日,至今已有74年的历史。
旧年的余晖渐渐隐没于岁月的长河,元旦,这一岁月的新页,于时光的荏苒中悄然而至。它宛如破晓的晨曦,穿透暗夜的帷幕,洒下希望的金芒,昭告着新岁的降临。
“元” 者,始也,为万物之端;“旦” 者,朝也,乃朝晖初露。元旦,恰如混沌初开时那一抹清亮的曙光,是生命轮回的起始,是希望与憧憬的新生。
它承载着上古的钟鸣,于历史的幽深处悠悠传来,那是先民对天地时序的敬畏与礼赞。当尧帝禅位,舜帝继统,于 “月正元日”,率百官,行祭礼,“肆觐东后”,元旦便在这庄重的仪式中,镌刻下了深厚的文化印辙,成为华夏民族尊时守序、敬天法地的精神象征。
每至元旦,世间仿若经一场无声的洗礼,万象更新,旧尘涤净。古之文人墨客,常于此时感怀吟哦。“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笔下的元旦,满溢着除旧布新的欣然与对未来的殷切期许。那声声爆竹,震碎旧岁的阴霾;袅袅屠苏酒香,氤氲新年的祥瑞;而新换的桃符,则映照着岁月递嬗、人事变迁。
此般情境,不唯是对新年盛景的描绘,更是对生命流转、时序更迭的深刻喟叹。
《丁卯元日》
清·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钩帘欲连新巢燕,涤砚还疏旧著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并无尘事到吾庐。
愿有爱人可携手,父母可孝顺,家庭美满,生活幸福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自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乾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抉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无论如何,新的一年,愿你无悔韶华,活出自我。
三愿:初心不忘
《庚辰元旦》
元·王冕
试题春帖纪新年,
霭霭青云起砚田。
展卷不知山是画,
举头恰喜屋如船。
愿你清零过往,愿你怀揣梦想,愿你万事顺遂,愿你一路有良人相伴。
-THE END-
文章来源/神农架林区图书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谢谢
编审:李伟 编辑:霜霜 电话:1389968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