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悼念吴邦国同志,2024年10月14日,首都天安门、新华门、人民大会堂、外交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所在地,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各边境口岸,对外海空港口,中国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原副总理,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吴邦国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0月8日4时3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吴邦国同志,安徽肥东人,1941年7月22日生于贵州平坝。从青少年时期起,他就热爱祖国,刻苦学习,追求进步。1960年9月至1967年9月在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电真空器件专业学习。196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起历任上海电子管三厂技术员、技术科科长、党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副厂长、厂长,上海市电子元件工业公司副经理,上海市电真空器件公司副经理,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党委副书记。“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坚持党性原则,实事求是,以实际行动进行抵制。1983年3月,吴邦国同志任上海市委常委,同年8月兼任上海市委科技工作党委书记。他深入了解情况,加强科技系统领导班子建设,推动科研与生产相结合。1985年6月,他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分管党群和市委日常工作,注重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围绕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等进行专题研究,在市委决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中,吴邦国同志旗帜鲜明拥护党中央重大决策,与上海市委主要领导一道,顶住压力,稳定秩序,采取有力措施制止动乱。1991年3月至1994年9月,吴邦国同志任上海市委书记。1992年10月在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他积极宣传贯彻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战略决策,牢牢把握上海发展历史机遇,实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先行,推动以东带西、东西联动,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开创上海对内对外全方位开放新局面。他大力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培育完善商品、金融、房地产等市场体系,深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转变政府管理经济职能,着重抓好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在全国率先设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他注重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出优先发展第三产业、积极调整第二产业、稳定提高第一产业,强调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他把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作为工作重点,筹措建设资金,花大气力推动棚户、简屋、危房改造,改善居民住房条件,集中力量抓好城市道路交通建设和整治,构建城市立体交通网络,推动解决群众行路难等问题。他重视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从严治党方针,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管干部原则,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更好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1994年9月,吴邦国同志在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上增补为中央书记处书记。1995年3月,任国务院副总理,负责国有企业改革、工交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工作。其间,兼任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大型企业工委书记、中央企业工委书记等。他强调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从纺织行业开始,从龙头骨干企业入手,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地攻坚克难,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他主持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总结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经验,明确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方针,提出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他认真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改制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相结合,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目标如期基本实现。他高度重视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积极推行规范的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分配、人事、劳动制度改革,推动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他着力推动建立企业优胜劣汰机制,坚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支持具有优势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进一步做强做大,使其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和参与国际竞争主要力量。他十分重视企业管理创新,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动加强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和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他始终把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方针,推动制定出台一整套符合基本国情、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促进就业再就业政策,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社会大局稳定、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在分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吴邦国同志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合理布局、质量第一,集中力量建成一批关系全局的重大基础设施,切实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后劲。他始终情系三峡、关心三峡,对三峡工程质量保障、重大装备国产化、三峡总公司转型发展等进行具体指导,扎实做好移民安置工作,为优质高效建设三峡工程作出突出贡献。他坚持把公路建设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来谋划和推进,明确我国公路发展战略、规划、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等重大问题,推动公路建设驶入快速发展轨道。他着力推进铁路建设和发展,坚定支持铁路大提速,推动京九、南昆等铁路全线投入运营,青藏铁路开工建设,开创铁路工作新局面。他大力支持上海洋山深水港立项建设,为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挥重要作用。他高度重视邮电通信建设,有力推进移动通信网跨越式发展,推动长途光缆线路建设空前快速发展。2002年11月,吴邦国同志在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2003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他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同月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2007年10月,他在中共十七届一中全会上再次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2008年3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他再次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同月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他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依法履行职责,不断增强工作实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和实践,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作出重要贡献。他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决不能削弱党的领导、脱离党的领导、放弃党的领导,决不能搞西方那种多党制、议会制,中国对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要理直气壮地宣传,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影响。吴邦国同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领导者。他强调,如果没有比较完备的、高质量的法律法规,就谈不上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就谈不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党中央领导下,他将立法工作作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首要任务,紧紧围绕党中央确定的立法工作目标,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基本的、急需的、条件成熟的法律作为立法重点,抓紧制定修改相关法律,集中开展法律清理工作。2003年3月,他担任中央宪法修改小组组长,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主持宪法修改工作。由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明确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等内容,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他的主持下,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审议通过宪法修正案草案、法律草案、法律解释草案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草案186件,包括物权法、企业破产法、企业所得税法、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劳动合同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等。在党中央领导下,他主持制定反分裂国家法,把党和国家对台工作的大政方针和政策措施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为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提供有力法律保障。他主持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及其附件有关条款作出解释并通过相关决定,推动两个基本法正确实施和“一国两制”方针贯彻落实。他主持制定修改一系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法律,为推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出重要贡献。他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必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他强调人大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大各项工作都要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一点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他坚持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探索开展立法后评估,不断提高立法质量,推动宪法和法律有效实施。吴邦国同志高度重视人大监督工作,明确提出“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监督工作思路,完善监督工作方式方法,有力推动了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任期内,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报告126个,组织执法检查46次,对环保、司法等多个领域开展跟踪监督。他坚持人大监督工作要推动民生问题解决,聚焦“三农”工作、劳动关系、食品安全等强化民生领域监督,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他坚持把推动工作和完善法律结合起来,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在认真研究论证、反复修改完善的基础上推动监督法颁布实施,促进人大监督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吴邦国同志高度重视人大对外交往工作,强调全国人大对外交往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服从服务于国家外交大局,注重发挥人大对外交往的特点和优势。他推动全国人大与14个国家议会及欧洲议会建立定期交流机制,成立106个双边议会友好小组,加入15个多边议会组织,全面加强与各国议会及多边议会组织的友好关系,推动形成人大对外交往新局面,为维护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吴邦国同志十分重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他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领导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发挥全国人大代表作用、加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代表活动、代表议案、代表建议等方面的文件,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进一步推进代表工作制度化。他坚持为代表服务思想,增强代表议案和建议办理实效,推动审议通过1359件代表议案涉及的86个立法项目。他推动丰富代表对人大常委会工作的参与形式,邀请代表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参加执法检查、专题调研等,加强和改进代表联络服务工作,更好发挥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作用。他强调要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身建设,发挥专门委员会作用,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和信访工作,加强与地方人大的联系,不断提升依法履职能力和水平。2013年3月,吴邦国同志不再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职务。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他坚决拥护和支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心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坚定支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吴邦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四届四中全会增补为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吴邦国同志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他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党性坚强,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旗帜鲜明、敢于担当。他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持解放思想、真抓实干,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他坚持实事求是,重视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深入实际,破解工作难题。他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带着感情做工作,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他勤于修身,严于律己,朴素节俭,对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始终保持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高尚情操。吴邦国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理想、党和国家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的逝世,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损失。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信心、同心同德,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
吴邦国同志生平照片
1992年2月10日,邓小平同志在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参观时与吴邦国同志交谈。新华社记者 柳中央 摄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庆祝大会前,习近平同志与吴邦国同志握手。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2012年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闭幕。这是闭幕会前,江泽民同志与吴邦国同志在一起。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2005年1月1日,全国政协在北京举行新年茶话会。这是胡锦涛同志与吴邦国同志在一起。新华社记者 樊如钧 摄1994年3月,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吴邦国同志在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全团会议上。新华社记者 刘建国 摄
2008年2月3日,吴邦国同志在北京西站候车室与旅客交谈。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2010年1月30日,吴邦国同志在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察看新能源样车。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2011年3月1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吴邦国同志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2011年9月7日,吴邦国同志在福建厦门出席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开馆式。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 摄
2012年7月19日,吴邦国同志在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二道河农场万亩大地号察看水稻长势。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2013年1月28日,吴邦国同志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席亚太议会论坛第21届年会,并作题为《坚持和平发展 促进合作共赢》的主旨发言。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2013年2月21日,吴邦国同志在澳门文化中心出席澳门社会各界纪念澳门基本法颁布20周年启动大会并发表讲话。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让革命老区群众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
——吴邦国委员长在大别山革命老区调研纪实
这是6月20日,吴邦国在安徽金寨县燕子河镇燕溪村了解村民生活情况。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6月18日至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大别山革命老区调研。 大别山区横跨鄂豫皖三省,既是革命老区,也是贫困山区。按照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测算,仅安徽省大别山革命老区扶贫对象就有近200万人。去年,中央把大别山区列为全国11个连片特困地区之一,作为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吴邦国非常关心大别山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他专程来到位于大别山区的安徽省六安市及所属金寨县、霍山县、裕安区调研,实地了解老区群众生产生活情况,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共商老区扶贫开发大计。吴邦国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永世不忘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要抓住全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机遇,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出一条革命老区脱贫致富、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近年来,安徽大别山区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茶叶、高山蔬菜、蚕茧、林果、中药材、竹制品等产业已初具规模。 安徽一笑堂茶业公司、圣农生物科技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方式,带动山区农民种植茶叶和石斛,不少人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宏发工艺品公司、龙华集团和凯旋大麻纺织集团,依托当地藤、竹、麻等特色资源,生产工艺品、纺织品和家具,产品远销欧美市场,不仅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还让当地农民特别是林农受益。吴邦国先后来到这几家企业考察,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情况,鼓励他们更好地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实现企业、农民、地方共同受益。 吴邦国指出,大别山区发展特色农业优势独特、基础良好,要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特色农产品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知名品牌,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他强调,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是发展特色农业的重要抓手,要发展面向“三农”的农村金融机构和特色农业保险,推动农村金融网点、支付结算体系、社会信用体系全面覆盖,增加农村小额贷款投放,努力满足农民特别是扶贫对象生产、创业的资金需求。 大别山区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灿烂,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来,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休闲旅游逐步成为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 调研期间,吴邦国先后参观了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和独山镇苏维埃城,向金寨革命烈士纪念塔敬献了花篮。他还前往位于大别山腹地的天堂寨景区考察,了解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周边交通情况。离天堂寨不远的燕子河大峡谷,附近村民人多地少,缺少致富途径,生活较为困难。吴邦国特意来到两户村民家慰问。他说,随着旅游业发展壮大,游客越来越多,大家经过培训从事旅游服务业,会带来不错的收入,生活也会逐步得到改善。 吴邦国强调,要把发展特色旅游作为脱贫致富的一条路子,丰富旅游产品,打造精品线路,让更多的老区群众吃上旅游饭。目前,大别山区周边交通条件大为改善,但腹地交通设施建设仍然滞后,成为制约发展特别是旅游业发展的瓶颈。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优先抓好对促进旅游业发展起关键作用的联络线建设,尽快实现鄂豫皖大别山区交通网联通。这是6月21日,吴邦国在安徽圣农生物科技公司考察石斛产业化项目。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2011年,安徽承接产业转移项目达到1900个,有力推动了安徽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吴邦国专门来到六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霍山县工业园区考察。他指出,做好承接产业转移这篇大文章,对加快大别山区乃至安徽经济发展、拓宽就业渠道意义重大。一要重点抓好产业集聚区建设,以此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平台,既有利于降低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投资成本,也有利于产业配套和生态环境保护。二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以此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抓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不牺牲生态的前提下,引进一批知名企业,重点发展轻工、纺织、农副产品加工、中药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有效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三要切实办好各类职业培训学校,重点加强农村劳动力特别是扶贫对象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增强转移就业能力。 古碑镇司马村是金寨县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当地政府和群众不搞大拆大建,因地制宜整治村容村貌,大大改善了村民居住条件。吴邦国来到宋大塘居民组,看到村容整洁、设施完善、群众安居乐业,感到十分欣慰。 在村民宋云华家,吴邦国同他一家人聊起家常。收入来源有哪些,医疗保障怎么样,村里多少人外出打工,有没有技能培训……委员长问得十分具体。宋云华妻子说,家里收入主要靠养蚕、种茶和养猪,村里医疗保障实现了全覆盖,外出打工的村民大都能得到培训。吴邦国听了十分高兴,祝愿大家生活越来越幸福。 吴邦国强调,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把更多新增财力投向民生领域,优先解决扶贫对象最紧迫的问题。经过各方努力,许多贫困村组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但仍有一些群众住在深山区和水库库区,生存条件差、脱贫难度大。要结合新农村、小城镇、工业园区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搬迁,尽力帮助搬迁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保障他们的长远生计。 安徽大别山区拥有梅山、佛子岭等6座大型水库,还有9个自然保护区、10个森林公园和2个湿地公园,是华中和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在梅山水库、响洪甸水库,吴邦国详细询问水位、水质情况,强调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突出位置,继续加强自然保护区和水源涵养区建设,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禁止引入高能耗、高污染项目,确保大别山区青山绿水常在。他说,大别山区矿产资源丰富,钼矿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二位,开发矿产资源要立足长远、统筹规划、科学利用,坚决防止乱采滥挖,实现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有机结合。 调研期间,吴邦国对安徽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说,加快老区脱贫致富、科学发展步伐,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将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在资金投入、项目安排、对口帮扶等方面予以倾斜。希望安徽省及老区各级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新一轮扶贫攻坚的总体部署,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重点,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提升老区自身发展能力,让老区群众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 调研期间,吴邦国还到安徽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看望了干部职工。来源:新华社合肥 2012年6月21日电(记者 张宗堂、代群)老区安徽金寨县实施“5+1” 脱贫奔小康
中国民生经济网 2017年4月19日电 2012年6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吴邦国同志视察安徽金寨时,为革命老区金寨县量身订制了“5+1”项目,并把金寨县确定为全国人大机关的扶贫帮扶联系点。“5+1”帮扶主要包括: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划建设金寨现代产业园区,加快金寨农村金融改革发展,重组建设一个较大规模的、较高水平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支持大别山扶贫开发旅游通道建设5个事项,以及支持新上金寨抽水蓄能电站1项重大项目。 2013年以来,张德江、李建国、王晨等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先后就开展帮扶金寨扶贫工作和推进“5+1”项目建设作出了重要指示,为老区金寨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4年来,在全国人大办公厅负责同志的关心关爱和大力支持下,金寨县沿着既定的道路,持续放大“5+1”项目效益,在“五年上台阶、十年走上富裕路”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是农业产业化项目快速推进。基地规模不断扩大。4年来,全县茶叶基地由15.7万亩,毛竹基地由19.1万亩扩大到25.8万亩,中药材基地由6万亩扩大到10万亩,年养殖白鹅由22万只扩大到57万只,新发展石斛0.22万亩、猕猴桃2.06万亩。经营主体加速成长。新引进八马茶叶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省、市级龙头企业累计达到7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795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14家),家庭农场发展到2336家(其中省级11家、市级6家)。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金寨猕猴桃和金寨红茶分别获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新注册19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5家企业通过绿色食品认证,3万亩猕猴桃通过有机基地认证,7大类38个产品27家企业通过有机(有机转换)认证。蝠牌茶叶等5家企业在安徽股交中心上市,金寨茶油、六安瓜片在渤海商品交易所挂牌,安徽利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安徽合益食品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成功挂牌。金寨“互联网+”大厦正式运行,中国药用菌大市场开业运营。先后荣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中国药用菌之都”、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二是现代产业园区建设快速推进。平台建设高效运转。4年来,累计完成政府性投资61亿元,新建道路54公里、城市综合管廊38.6公里,建成交付安置房6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公租房16万平方米,平整土地1.42万亩,建成区面积拓展至18.5平方公里,成功申报“省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同时,组建了融资平台——汇金公司,注册资本达8.9亿元,资产规模达73亿元,累计完成融资49.7亿元。引企入园实现突破。新引进项目167个(央企投资项目3个、上市公司投资项目14个、总部经济项目12个),协议引资额605.8亿元,航天机电、华西光伏农业生态产业园2个投资百亿元以上及12个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签约落户,实现了央企、上市公司、总部经济招商零突破。目前,入园企业达21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1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4家。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围绕打造染色体新能源、电子新材料、生物医药、机械加工制造四大基础产业,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23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336亿元、增加值80亿元、税收12.5亿元、进出口总额1.59亿美元。 三是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初见成效。组织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全县拥有银行机构10家、保险机构12家、证券公司2家、担保机构3家、小贷公司4家、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5家,金融机构齐全度居家安徽省县级首位。服务水平显著提升。4年来,新增ATM机102台、总数达151台,新布设P0S机931台、总数达2405台,新建助农取款点71个、总数达371人上,发展手机银行1.82万户,创新推出了“流动银行服务车”、“拎包银行”等移动金融服务,基本实现了“贷款申请不出户,取款不出村,结算不出乡镇”。普惠金融成效明显。推出生猪价格指数、小额保证保险等菜单式农业保险,支持徽商银行设立12.5亿产业脱贫发展基金,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建成涵盖13.6万户农户、587家农业经营主体的农村信用信息平台,创新创业担保贷款发放方式,累计发放创业贷款19亿元;获批全国“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发放“两权”抵押贷款2768万元;在全省率先建成县乡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组织规模集中交易12宗,涉及土地面积8987亩,交易额390万元。截至2016年底,全县贷款余额达133.8亿元,是改革前的3.2倍,存贷比达54.5%,较改革前提高了12个百分点。
四是金寨职业学校(安徽金寨技师学院)建成使用。该校于2014年8月15日投入使用,学校占地531亩,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总投资5亿元。拥有机电工程系、汽车工程系、农经管理系、艺术教育系4系和1个公共基础部,开设现代农艺技术等11个联办“3+2”五年制高职专业和18个普通中专专业,现有学生6340人,其中“3+2”高职在校生1809人,实现了“每年招生2000人,3年6000人办学规模”的规划目标。学校坚持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设立金寨县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中心,累计开设各类技能培训班122期,技能培训12630人次,职业技能鉴定3420人次。与省内外5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广泛开展“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岗前培训”。2016年10月,经省政府批准,学校升格为安徽金寨技师学院,并于2017年春学期开始招生。 五是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全线贯通。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金寨段总里程150.5公里,项目概算总投资13.77亿元,目前已全线贯通。该项目一期工程(42.8公里)于2014年10月建成通车;二期工程(44.4公里)于2015年6月建成通车;三期工程(63.3公里)于2016年2月建成通车。快速通道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沿线9个乡镇、近30万群众的出行条件,对促进沿线旅游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六是金寨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进展顺利。该项目启动以来,金寨县用2年时间完成了前期预可研、可研和上报核准等前期工作,创造了同类项目推进速度最快的纪录。2015年6月12日电站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已经完成通风兼安全洞、官田溪大桥、场内道路、上下库连接道路等重点前期工程建设,共安置移民247户971人,拆除旧房屋5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10亿元。主体工程已于2016年11月全面开工,预计2020年9月首台机组发电,2021年9月电站工程全部建成。 4年来,特别是2016年以来,金寨县在中央和省、市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金寨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放大“5+1”项目效应,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2016年,生产总值达100亿元、增长9%;财政收入14亿元、增长19%;固定资产投资140亿元、增长23.5%;规模工业增加值15亿元、增长12.5%;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1494元、9353元,分别增长8%、10%,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于全省、全市前列,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先后获得全省文明县城、全省卫生县城、全省园林城市、省级生态县、全省双拥模范县、全国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被评为第二届“中国长寿之乡”、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重点产茶县;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县、光伏扶贫试点县、移民避险解困试点县、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县和全省美丽乡村整县推进试点县。(胡遵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