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古城最早的茶肆之地——集贤街

民生   2024-10-16 10:48   云南  

关注昭通生活点滴  昭通微生活

有态度、有观点、有温度



 | 

时光之镜迭现的城市背影

时光不断收集昭通古城区街巷的发展碎片,一天天不厌其烦地拼接,一幅又一幅街道图景终于渐次呈现——奔走的人群、不断建造的房舍、街巷的故事,这些累积起来的城市景象,把城市的烟火延伸到大街小巷,至于那些集聚的人和事,古往今来,都绕不过几个词条:过去、现在、未来,以及群众、集聚、事件。当然,还有在街巷的历史变迁中消失的人和事以及正在浮现的场景。


有这样一条街,它见证了昭通老城的变化,佐证了城市的多元素聚合,印证了有人就有城的道理,并在城市的背影中被不断拉伸,这条街叫集贤街!


(一)


在昭通城的东北方向,古城的东门——抚镇门拉开了历史上的昭通与外界交融的脉线。


沿着这条脉线,抚镇门是点,旁边的街道则是这个点上衍射出来的射线。


向北的射线就是集贤街。


抚镇门正对正北方向的射线,因被几间房屋遮挡,发生了一点折射,这条折线经过昭通较早开设的一家照相馆——海鸥相馆后,途经德育街和集贤街交会的丁字路口,向前笔直而去。



集贤街的第一幢房子高大、雄伟,却只有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居住。老人的几个孩子成家立业后,都有了自己的小家,纷纷搬离,这里的房子就空置了。老人的店铺被出租给一位经营竹制品、木制品的客商。加工作坊和门市里,摆放着竹子编制的背篼、筛子、簸箕,以及用木头制作的甑子、饭勺等,它们曾经是昭通老城区百姓生活的必需品。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日用品的功用日渐减弱,它们的用户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以及农村群众。


在一个阳光照耀着昭通古城的上午,编制竹器的店主慢条斯理地编制着一把筛子。那些淘尽岁月尘埃的筛子,到了农人的手里,被用来筛苞谷面、米面、麦面,也筛掉了岁月的杂质,留下生活的精细。



在炭火上蒸饭的大大小小的木甑子,于热气腾腾中勾起了很多人的回忆。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兄弟,多年以前曾经望着空下去的甑子发愁。


现在,电饭煲是每个家庭的生活必备品,白米饭不再稀罕,更多的人,还是喜欢用甑子蒸苞谷饭。人生的齿轮反转了,当年的粗粮竟成了现在的奢侈品。


现在仍然有很多人喜欢这里的甑子,一个品质好的甑子,价格不断上涨。房东是一个慈眉善目的老人,她端个凳子坐在店铺门前,和过往的街坊邻居不断打招呼。老人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小得多,作为昭通原剪刀社的老工人,老人每月都有退休金领,几个儿女生活状况都不错,老人成天乐呵呵地在集贤街的路口悠闲地游逛。


老人说,曾经昭通老城区的人都叫集贤街为“莽子街”,在昭通话里,这样的称谓褒贬不一。有人说,这条街上的人是昭通老城区最早搬迁来的,小日子过得滋润,所以“莽子”的意思就是“胖子”!


多年以前,百姓生活清苦,面黄肌瘦者众多,而这条街上的人,因为生活在老城中心,得了城市的便利,生活状况比乡下好一些,故叫这条街为集贤街的人就少了很多,总是说“莽子街的某某某”。日久天长,人们就把这条街叫作含有褒义的“莽子街”。


时间神奇,情况逐渐反转,现在,“胖”在大部分人眼里一下子又成了贬义词。


(二)


在很多昭通老城居民的记忆中,集贤街曾经是一个人潮涌动的地方,街上有一座教堂,平等、博爱等基本理念影响了一些人。这里曾经有一座福滇医院,就是现在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前身。


在医院的旁边,就是昭通城区最早的一所小学——昭阳区第一小学。高大的槐树下,很多孩童在这里接受启蒙教育。当年在校园里奔跑、嬉戏的孩子早已为人父、为人母,甚至已做了祖父母、外祖父母。当年,校园正门临集贤街而开,因为城市的发展,街道变得拥挤不堪,校园大门遂改了朝向,向东开。


当黎明的曙光穿过乌蒙群山,校园之门被缓缓打开,很多人从这里开始认识第一个字,从此改变了人生。从这里走出去的人数不胜数,很多在昭通老城区有点成就的人,都对这里感到莫名的亲切。



这里有学堂、医院,所以很多人都在这里逗留。很多梦想依靠读书改变人生的人到这里读书习字。那些南来北往的人,赶着马帮从山谷中浩浩荡荡地走出走进,将孩子送到这里读书。集贤街北段的一户人家,看准这一商机,将临街的几间房买下,在这里开设了客马店,进出昭通的马帮在这里落脚,卸下从山里带来的山货,带回粮食、盐巴和布匹等。


这就是著名的“大马店”。


来来往往的人多了,这里逐渐成了最早的出川入滇进黔的客商的集散地,也成了昭通古城最早的茶水铺,那些闲来无事的老城居民,就喜欢来这里喝茶,听人摆古。


当年,识文断字的人少,这里逐渐成了文人雅士和商贾集聚的地方。有钱、有闲,自然就有人追捧,集贤街的称谓也就在某个读过一些书的人的嘴里说出来,殊不知,竟成了这条街的官方街名。


(三)


集贤街不断变化,不知不觉间,昭通城市的建设步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在提速。曾经在“大马店”晃悠的人逐渐少了,很多人开始思考致富的门道。


在计划经济逐渐落幕,市场经济慢慢萌芽、发展的时候,集贤街的临街房屋交易频繁,很多经商后挣到钱或有一点存款的人,在昭通城区购置了房屋。位于昭通城东大门北端的集贤街,因为学校和粮食市场就在附近,遂成了购房者的首选地。


年过花甲的范荣刚清楚地记得,当年父亲在某供销社工作,靠微薄的工资养活了他和兄弟姊妹,后来父亲到昭通纸箱厂工作后,省吃俭用攒了一点钱买下了集贤街上的一间瓦房。因此,范荣刚伴着昭阳区一小的上课钟声长大。


在槐树下捡拾纷纷扬扬的槐花的范荣刚,没有把槐花放在书本上,而是追着槐花奔跑,贪玩的他没有感受到书本的芬芳。后来,范荣刚通过招工到一家企业工作。对于孩子,他要求严苛,孩子也不负众望,大学毕业后考取了研究生,几经努力,成了一名医学博士,毕业后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


时间浣洗范荣刚的过去、现在,还将嵌入他的未来。退休后的他,就在集贤街附近闲逛。“你们要搬走了,可我要和这条街周旋下去!”他开着玩笑,与过往的街坊邻居打完招呼后,坐在街道的拐角处,点燃一支香烟,默默地吐着烟圈……



时光没有舍弃集贤街的居民,从天南地北而来且集聚在这里的居民,青春年少时,这条街赠予他们艰难困苦,在他们暮年时,这条街也进入了暮年,日渐冷清,年轻人不喜欢住在这里。这里,汽车开进来很难掉头,为了工作方便或孩子读书方便,大家纷纷在新开发的小区购置了房屋。


居住在这条街道的大多是进入暮年的老人,也有一些进城务工、做生意的人在此居住。集贤街成了昭通人通往目的地的一条便捷通道,但很少有人会再次停下,那些步行的人,匆匆穿过这里,去往八角亭农贸市场买菜,或者经过这里,去辕门口的箭道广场、公园路的清官亭公园玩耍,只有一些喜欢去大局街、建国街、泰来街茶铺的老人,才会每天穿过街道,来这里喝茶、打牌、聊天,打发难挨的时光。


(四)


集贤街最大的变化是物理空间的存在意义和现实状况的多次转身。作为昭通老城区的一条老街,群众对于这条街道的叫法一直停留在“莽子街”上。实际上,集贤街的正式名称变化是这样的:德育街—向阳街—集贤街。街道名经过多年的变化,还是回到了最初的民生和理想交融的模式——集贤街。


以我来时路,赠你沿途灯。时光晃晃悠悠,最后还是回到原点,一路走来的集贤街的街坊邻居,还是败给了时间。他们在这条街上迎接过最艰难的岁月,伴随着时代发展的鼓点,他们终于默默地把手中的接力棒交给下一代。那些走出老街的人,偶尔会回来看一看不愿意搬走的父母,转身又要开始自己的生活。拼命奔跑的孩子,也会因为牵挂而重复父辈的路——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



集贤街一眼望不到头,不是因为街道太长,而是因为它在经过原昭阳区第一小学附近拐了一个弯。很多在这里出生、成长的人,不管是贪玩的少年,还是浪荡的游子,到了学校后就要拐弯,有的就此洗心革面、专心学习,有的拐个弯,一溜烟就投入到城市的诱惑中。


多年以后,这些人就因为这一个拐点,拥有了不同的人生。


一拨又一拨的人,老了以后,都会重走一下集贤街。在街道的拐角处,很多人会停下脚步,思考此生的对与错。这面刷了防水漆的墙壁犹如一面时光之镜,不动声色地将每个人的表情记录下来,然后投射给他们,把他们的背影拉得很长,很长……


昭通微生活客服
电话:19869545051 微信同号
来源 | @昭通日报 微信(ID:ztrbwx)丨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 明 唐龙泉飞 文\图

平台宗旨:聚集昭通人,服务昭通人!

查看更多昭通信息请上昭通微生活同城信息网

点击箭头下方【阅读原文】进入昭通微生活同城信息网!免费发布房屋租售、招聘求职、二手交易等便民信息!

昭通微生活
用图片和视频,传递记录一个真实的昭通,十一县区的美食美景全在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