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韩先楚调任兰州军区后,视察到哪训斥到哪,致政委一怒之下申请调离

文化   2025-01-25 23:54   山东  

         

 


1973年,毛主席已是耄耋之年,而对于身后之事自然也就多了几分担忧。在与邓小平的一次攀谈之间,他也询问起了军队的问题。

彼时的解放军内部问题是显而易见的。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国际局势的紧张——包括不限于抗美援朝战争、中苏关系恶化、对印自卫反击战等,这些也导致了各大军区的负责人鲜有调动。而这就难免导致形成关系网,司令员独霸一方,尾大不掉,工作上更是缺乏创造性,遑论还有特殊时期的原因导致缺乏训练。

怎么办?

邓小平何等人物,自然也是心知肚明。面对毛主席的询问,他将面前的茶杯与毛主席的茶杯进行了对换,言外之意不言而喻。    

很快年底的会议上,入京开会的八大军区司令员就突然接到了调任的军令,并且被中央要求10天内完成交接。

而在调任的八大司令员之中,福州军区司令员和兰州军区司令员被安排对调。是以原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调任兰州军区担任司令员。

但让人想不到的是,韩先楚在开展工作期间旋即和兰州军区政委冼恒汉发生了很大矛盾,这也导致北京方面只好派人协调

这究竟发生了什么    

坦白讲对于从东南对台前线调任西北,韩先楚无疑是有意见的。为此,毛主席甚至还亲自劝说韩先楚。

韩先楚也到底是一员良将,明白其中道理,而就在赴任兰州之后,他也迅速的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这也让他很快发现了兰州军区存在的一些问题。一如个别步兵营、步兵连训练上消息备怠,态度敷衍,考核问题重重;又如部队饮用水水质比较差,达不到国家标准;还有就是受累于时势,政治运动过于频繁导致一些人主次不分,本质工作不管,却把心思放在了批斗与革命上。    

韩先楚认为这问题十分严重,必须尽快改变虽然兰州军区在西北地区,但这些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于是韩先楚决定进行一场自上而下的大整改,严抓作风和纪律但时任兰州军区政委冼恒汉将军却认为此事值得商榷,至少不能完全按照韩先楚的想法去办,否则会出问题。

冼恒汉政委是开国中将,也是一位老革命。1911年出生的他,18岁就参加了白色起义,20岁入党。

随后他历任湘赣独立第三师连指导员、51团政委等职务。抗日战争期间,历任120师教导团担任政委等职务。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西北野战军一纵政治部主任,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第一野战军第1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等职务。

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期留在西北工作,主持了剿匪行动,稳定了西北的局势,因此他在兰州军区威望很高,可以说是大西北部队里的“常青树”。    

相较于韩先楚的从严治军,他认为部队应该松弛有度,适当即可。

围绕供水问题,他直言西北地区长期干旱少雨,不像福州的水资源那么充足,西北的水质一直比较差现实问题,也不太可能达到国家标准。

至于会议和批斗活动太多,导致日常作训减少的问题,和北方的政治环境有关,是没有办法的事。    

司令员与政委的矛盾,可以说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也贯穿了我党武装反抗的几十年。

最后因为意见相左韩先楚与冼恒汉之间也爆发了激烈的冲突,为此冼恒汉为了顾全大局,决定主动申请调离兰州军区,将兰州军区的军政大权全交给韩先楚一人裁决。

中央军委得知后,认为必须出面协调,于是派遣总政部副主任徐立清将军到兰州军区,同两人进行沟通。最终在徐立清的努力下,双方达成了一个折中方案,既加强兰州军区的战备,也能兼顾当地的客观困难情况,冼恒汉也留在兰州军区继续担任政委,没有离开。

其实有不同意见是正常的,提出不同意见才能避免错误及时解决问题,如果真的没人敢提意见了,反而真的要出大问题。    

1977年6月,冼恒汉将军被中共中央免去职务,1981年特赦恢复自由,1985年离职修养,1991年去世。

至于韩先楚将军,则直至1980年才因身体原因离开兰州军区,1986年去世。

         

 

   

花开无田
有趣的历史,以史为鉴 ,以史为镜,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