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不久的端午假期,刷到一位网友分享的旅游过程:
说的是她和闺蜜一起去北京游玩。
假期这三天,她们几乎每天睡到中午12点,午饭就直接点外卖,吃的还都是北京当地的特色美食。
她们本打算白天去逛故宫、爬长城、去南锣鼓巷打卡游玩,结果因为北京这几天天气太热了,于是整个假期三天的白天,都在酒店的房间里度过。
在北京的这三天,除了晚上出去逛了一下,这位网友和她的闺蜜唯一印象深刻的,就是在天安门广场熬了一整夜,并看到了升国旗仪式。
她还笑称,别人是北京三日游,她和她的冤种闺蜜是“酒店躺平游”。
说实话,在看完这位网友分享的旅游体验之后,我也是哈哈大笑。
在笑完之后,我又不禁想到,这难道不是当代很多年轻人,旅游的真实状态吗?
和这种“躺平式”旅游方式相反的,是今年流行的一个新词,叫大学生“特种兵式”旅游。
前者一味地追求旅游的舒适度,受不了一丝风吹日晒;而后者则是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式的穷游,就像一个特种兵一样,执行任务式的打卡网红景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旅游方式,但无论选择何种方式,我们都不应忘记:
这趟旅行,自己是为了什么而出发?
犹记得我刚开始旅行时,也是省吃俭用式的穷游。
为了去厦门的鼓浪屿看海,我可以坐着深夜12个小时的硬座火车,熬夜一整晚;为了去泰山看日出,我可以在凌晨的泰山静坐5小时,等待一场奔赴黎明的约会。
后来上班工作了,甚至我也曾奢侈地住过五星级酒店,体验过租车自驾游,也吃过近千元一顿的午饭。
但在我那么多次的旅行里,期待与热爱,是我始终不变的旅行动力。
我知道生活可能会有拮据的时候,也会出现有钱没时间的情况,更会有老到再也没法承受长途奔波的那一天。
所以,在那些有限且平凡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珍惜,每一次能够旅行的机会。
我记得,当我在林芝索松村,等了三天三夜,终于亲眼看到南迦巴瓦峰日照金山时,激动的瞬间哭了起来。
我记得,为了去武功山上追云海,冬天我踩着结着冰霜的台阶,爬了四个多小时,在武功山的金顶,冒着凛冽如刀子的寒风,和一群旅行“狂热分子”,一起等待云海的出现。
我记得,在北京的慕田峪长城,我迎着烈日登上了最高的烽火台,也在下长城的过程中,天气突变下起了大雨,然后我干脆淋着大雨,在雨中大声地唱起了歌。
我记得,那天下完班,突然很想去某人生活过的城市看看,于是我买了最近的一趟机票,开启了我人生中,第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我记得,在我情绪最低谷的一段时间,我在海南三亚的海边,向着大海用尽全力大喊了一声,那是我长久压抑的心情,被彻底释放的一声。
爬长城、看日出、追云海……
我深知这些令我潸然落泪的风景,是如此的来之不易;我也深知,每一次的旅行,都不能辜负出发时的,那份期待与热爱。
所以,无论我的心情是好是坏,无论我是在用什么方式旅行。
那些我脚下所走过的路,遇见的人,和发生的故事,都成为了我刻在心底的烙印,和藏在失眠夜里的时光机。
而每当我的生活,开始变得机械枯燥,陷入迷茫之际时,总有一个声音在我脑海中回荡:
保持热爱,奔赴山海!
*特别说明: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精彩文章,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你的每一个“在看”,我都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