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在莒果满园

政务   2024-10-10 16:05   山东  

科技在莒果满园

孟凡金

 科学技术对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产业升级、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来说,至关重要,意义重大。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到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科技创新在莒州大地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突破莒县”,加快现代化强县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题记





探秘“东禽1号”


在莒地,诞生了一只名曰“东禽1号”的麻鸡,用了23年的时间。2022年12月30日,“东禽1号”麻鸡通过了国家审定,获得国家级畜禽新品种配套系证书,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省第一个由民营企业研发培育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肉鸡品种”。

何谓“东禽1号”?“山东第一”之义也。

在这里,鸡的家族很精彩。琅琊鸡、寿光鸡、莒州黑鸡、汶上芦花鸡、“东禽1号”麻鸡……其中“东禽1号”麻鸡是山东纪华家禽育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纪华家禽)成功培育出的优质鸡新品种。

今天说的就是诞生在这里的“东禽1号”麻鸡和它的主人赵纪华的故事。

秋天的莒州大地,天高云淡,山河秀美,到处都是一派硕果飘香的丰收景象。2024年9月25日,我与莒县科技局张中昌等同志一行走进屋楼崮脚下的纪华家禽进行实地采访。位于莒县店子集街道于家石河村地带的纪华家禽总部,四面环山,环境优美,这里是山东省唯一一家由民营企业创建的家禽种质资源基因活体库,这里珍藏着家禽养殖、科学育种的奥秘,这里也是赵纪华和他的团队饱尝家禽新品种繁育甜酸苦辣的“主战场”。

神奇的基因库。来到纪华家禽,方知现代化养殖育种企业的现代化面貌,卫生清洁、景观美丽,令人感叹。在纪华育种经理乔西波的引导下,我们首先来到“纪华家禽种质资源基因活体库”展示厅进行参观。这位泰安籍的山东农业大学动物育种专业高才生,毕业就入职纪华家禽团队,今年已是第12个年头,团队已育成国家审定畜禽新品种4个,参与完成国家级、省市级项目30余项,申报国内外专利43项,发表论文20余篇,获软件著作权3项,制定地方标准3项。他风度翩翩,讲解严谨,不愧为家禽育种专家。

我问他,咋来莒县创业发展了?

“这里的人文环境吸引人。”他不加思索地回答。

乔西波说:“畜禽遗传资源都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我们这个基因库是自我研发积累而来的,现在已有世界上多个国家22个优质肉鸡品种(系),以及我国优良地方品种芦花鸡、莒州黑鸡等种质资源,都具有全部的知识产权。”他接着对“东禽1号”麻鸡进行了详细介绍。

“东禽1号”麻鸡配套系是针对我国北方特别是黄淮海地区的优质肉鸡生产和消费需求,以琅琊鸡为基本素材,利用杂交合成、基因导入、品种选育等方法,导入国外优秀育种素材的有利基因,培育出的生产性能优良、肉质和体型外貌符合市场需求且高效节粮的黄羽肉鸡配套系。该配套系由三个专门化品系组成,配套模式为A(DE)。其中:A系为终端父本,由琅琊鸡快羽系和狄高肉鸡AB系杂交合成后选育而成;D系为母系本,由琅琊鸡慢羽系和萨索肉鸡父母代母鸡杂交合成后选育而成;E系为母系母本,为隐性白洛克鸡选育而成。各品种谱系已经过十几个世代的连续选育,遗传性能稳定,群体整齐度高。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几年的系统选育,团队不断实验创新、突破自我,九九归一,终成正果。“东禽1号”麻鸡配套系具有父母代高产节粮、商品代优质早熟等优点,自2013年开始推广,受到市场高度认可。已累计推广父母代种鸡超过1150万套,为社会17亿只优质商品鸡提供了种源,累计为社会节省14万吨粮食,同时提供了万余人的就业机会,成果意义深远。

“关键是解决了我国肉鸡种业‘卡脖子’的难题。”乔西波接着说,“东禽1号”麻鸡新品种的成功培育打破了优质鸡品种靠进口的束缚,家禽育种系列项目完全符合国家打好种业翻身仗的战略需求,符合山东省加强种质资源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对加快家禽产业结构优化,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翻阅厚厚的纪华家禽材料,汇集实体经济获奖、科技专利和软件著作、科技成果、举办学术活动、10多位专家学者介绍与合作育种项目等内容,其中包括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日照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纪华家禽育种有限公司、站长赵纪华的有关内容和“山东省优质鸡品种资源活体基因库”的授权事项,他说,这些都是纪华家禽发展的密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认证和荣誉浸透着奋斗者的汗水。这些年来,纪华家禽成为中国牧业协会会员单位,荣获“中国优质禽育种与生产优秀企业”“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称号。赵纪华也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齐鲁乡村之星,是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日照市委员会委员等。谈起荣誉,赵纪华总是笑着说,这都是过去,攀登优质家禽新品种培育的科技高峰之路充满荆棘,依然艰巨,永无止境。目前我们手上有五个新品种正在培育中,其中莒州黑鸡已进入申报程序。

一项事业的成功,必有其独到之处。那么,一路走来的纪华家禽都经历了什么呢?

“经历了三次‘破圈’。”赵纪华干脆利落地说。

第一次“破圈”是从技术员转向开办养殖场。赵纪华学的是畜牧,干的是养鸡、育鸡,与鸡结缘、痴情育种,向着目标、苦苦追寻。1997年,赵纪华从农校毕业后,就产生了优选品种开办养鸡厂的想法。经过三年多的考察筹备,2001年7月,莒县纪华特禽养殖推广有限公司在浮来山镇诞生。在养殖中,他注重收集地方鸡种特质资源,将老百姓认可的传统地方鸡种保留下来,为新品种培育提供良好的活体基因,开启了选种育种的科学发展之路,特别是养殖的乌鸡,市场走俏,十分畅销。

第二次“破圈”是从养殖转向育种。“这是个十分艰苦、非常艰难的历程!”赵纪华感慨万千。山东农业大学一直是纪华家禽的科技合作单位,但刚开始也是经过了一段磨合期。如,起初他向专家汇报自己计划搞育种的想法时,专家直截了当地说:“纪华呀,鸡品种的研究繁育是国家科研机构的事,你一个民营企业就别异想天开了,养好你的鸡就不错了。”

碰了壁!干与不干?赵纪华当面没有表态。可他就是不服气,心想,你不让我搞我偏搞,我就不信民营企业搞不了家禽育种!这位教授的一番话不但没有打消他的念头,反而更加激扬了他的斗志。接下来的日子里,赵纪华三顾茅庐,软磨硬泡的行为感动了山农大的专家,终于在樊新忠教授的挂帅指导下,开始了育种研发。

种鸡养殖、种蛋孵化、管理运营等,白天,赵纪华的日常工作生活十分忙碌,马不停蹄;晚上,就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研究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反复实验,边观察思考边组培基因,周而复始,顽强坚持。

育种难,民营企业育种更难。在投入方面,可以用“烧钱”来形容,育种过程中只有投入没有收入,而且必须靠雄厚的资金支撑,这个时期的赵纪华只得边经营边进行科研,其难度可想而知;在技术层面,单就一只鸡苗的选育而言,需要“闷”在又热又闷的育种车间里操作、观察。关键时候两三天不出车间,盯紧靠牢,从上万只鸡苗中选出那只最漂亮、最健康、长得最快,近乎十全十美的鸡苗,进行一代一代孵化,一代一代选育,一代一代基因组培,直至成功。

有志者事竟成。经过二十三年的精心选育,生产性能优良、肉质体型符合市场需求、高效节粮的“东禽1号”麻鸡终于面世,引起高度关注,获得国家审定。

第三次“破圈”是从传统经营转向直播卖货。赵纪华的思维敏捷,善于接受新生事物,2020年,开始走上了网上直播卖货之路。

“搞网上直播虽然便捷高效,可也不容易,你觉得难不难?”我问。

“对我来说,这比研发育种容易得多了。”赵纪华笑着说。

“效果呢?”我又问。

“成效显著。我每天几乎都要直播七八个小时,现在已拥有100万粉丝,年销售额过亿元,十分火爆。”他的成就感溢于言表。

历经三次“破圈”的锤炼,纪华家禽“百炼成钢”,成功由养殖经营转型为育种科研,赵纪华也从一个土专家成长为家禽育种专家,一项项科研成果惊然面世,一枚枚新品种鸡苗从莒地出发,“飞”往全国各地,带动农民养殖致富,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快乐的成果分享。纪华家禽突破了畜禽种业的“芯片”,持续向社会推出新品种,与各地畜禽养殖场和广大消费者分享着优质鸡的美食快乐,在脱贫攻坚、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伟大时代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常言道:“夫妻同心其利断金”。赵纪华的爱人马立英是位吃苦耐劳的女强人,她性格开朗、乐观向上,话语中总是都带着顽强和力量。她说,对企业今天取得的成绩自己很满足,更满足的是每当看到一车车鸡种从自家的基地发往全国各地,就感到无比的自豪。

养鸡、卖鸡、育种、技术服务,夫妻俩不怕吃苦、不怕受累、不怕碰壁,对事业执着,对自己苛刻。“如果现在不努力,等到老了,拿什么聊我们的曾经呢!”这是赵纪华经常对妻子说的话,尤其是遇到困难的时候。这句励志名言也是夫妻俩干事创业的真实写照。

他们的成功用“摸爬滚打”来形容十分贴切。2001年结婚以来,夫妻俩同甘共苦渡难关、集中智慧攻难点,困难面前不退缩,失败面前不气馁,凭着执着的信念和坚强的毅力敢于“破圈”,奋力“突围”,不断创造新奇迹,闯出新天地。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汇聚成事业成功的人生旅途。创业的历程,风雨交加,五味杂陈,有泪水、有欣慰,一路艰辛。马立英给我们讲的创业故事很宽泛,其中一个是与禽流感的“生死战”。那是2007年春寒乍暖的时节,禽流感侵袭,他们也难逃厄运遭受了严重的伤害。马立英说,最难的时候,一个转身鸡就死了,为了挽救鸡的生命,她跑遍莒县、日照、济南,四处奔波购买禽流感药剂。关键时刻24小时连轴转,晚上,她一个人兑药水1.5吨,再用水舀子均匀地倒入鸡食槽。天亮了,活干完了,自己却累倒了,被人搀扶着回到了办公室。

马立英说:“禽流感时期就怕天亮,天亮就死鸡。有一天,发生了大量死鸡事件,看着员工从车间向外推死鸡,自己扎心地疼,我就哭!我哭,员工也哭,那个惨呀!终生难忘。”

马立英越说越激动:“谢天谢地,一个星期的时间,我们终于挺过来了,胜利了!尽管失去了很多鸡,可剩下的都是精英了。”

马立英介绍,有一年春节,员工放假都回家了,所有的工作事项都落在两个人身上,自己累得挺起腰来却弯不下了,弯下腰又直不起来,疼痛难忍。去医院检查结果是腰椎间盘突出,只得进行了复位,医生嘱我回来躺平板28天静养。可人手少工作量大,躺不住呀!我只躺了10个小时就耐不住了,咬牙起来强撑着干活,再没躺下静养过,虽然日后渐渐好了,可留下了后遗症。

“这些年来,两个孩子都是公婆受苦受累带大的,可以说,没有两位老人的帮助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成就,老人们跟着受苦了,我真诚的对公婆说一声您辛苦了!余生我一定好好孝敬你们。过去您是俺的靠山,现在我们是您的依靠,阳光灿烂,生活幸福,我们的明天更美好。”这是来自马立英微信里对公婆的真情表达。

一幅美丽的图案承载着我们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美好愿景。在纪华家禽我们看到了县畜牧服务中心注册的商标,是由羊角、鸡冠、鸡蛋等畜牧元素和米粒、饭碗等形状组成的“莒”字形体,名曰“牧旺在莒”,令人感慨。“牧旺在莒”畜牧业品牌,洋溢着“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的浓厚文化气息,昭示着中国人端牢自己饭碗的神圣使命。

头雁领群,天空翱翔;东禽引领,禽业兴旺。唯愿纪华家禽登高望远,新品种培育捷报频传,持续奔跑在科学发展的金光大道上。 

田间地头 农机“走秀”


“田间地头,收种看牛”,这是千百年来我国传统农业耕种的田野景象,牛、马、驴、骡等牲畜是农民耕种拉运的主要生产力,而牲畜肥胖强壮的体态也代表着其主人的家庭实力。如今,“田间地头,农机‘走秀’”,各种便捷高效的农业机械“行走”在乡村大地,科技创新强有力地推动着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则喜讯传来,立盈人热血沸腾,引以为荣。

为提升农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扩大优质产品知名度,引导用户选择购买销量大、市场占有率高的农机产品,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中国农机化导报、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联合发布2022年农机畅销榜:日照市立盈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盈机械)夺冠,名列中耕机械田园管理机第一名。

金秋十月,瓜果飘香;山水桑园,五谷丰登。位于莒县桑园工业园的立盈机械,令人心驰神往。这里生产井然有序,产品琳琅满目,处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喜人场面。公司董事长张作坤的介绍更是生动细致,绘声绘色。

从一个人的电器、机械维修部到今天拥有700多名员工的民营企业,立盈机械依靠技术进步做精做优农业机械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故事,振奋人心,引人入胜。1996年,桑园人张作坤在其全新水泵厂的基础上成立了日照市立盈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开始生产微耕机、田园管理机等小型农业机械,经过近30年的不懈奋斗,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研发、生产、经贸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目前,主要生产通用动力机械、植保机械、园林机械、排灌机械、耕作机械、环保设备六大系列机械产品。产品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同时出口欧洲、中东等28个国家和地区。

张作坤说:“技术开发是一条永远走不完的路。”他接着介绍,自己的哥哥张作钦重庆大学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毅然放弃大城市的高薪工作,回到老家和他一起进行农机研发。现在公司的设计团队、精密铸造、冷拉铆焊、表面喷涂、配件加工、整机装配、检测试验等技术保障和检测手段先进完备,已成为国内先进的产品设计、开发、试验、生产和出口基地。

“没有先进的工艺设备就生产不出好产品。”张作坤说。立盈机械拥有先进的数控自动化加工设备20多台,数控精密机床40多台,数控2KW激光切割机3台,三维数控切割机7台,普通车床30余台;1000吨、800吨、630吨和500吨超大吨位压力机10余台,高精度激光焊接机器人6台;各种规格的压力机、冲压机、切割机、精密焊接机等设备近200台;有3座大吨位电炉和2条精密铸造流水线。生产装备堪称一流。

“科技创新是立盈机械发展的根本。”据张作坤介绍,自己从小就喜欢琢磨、善于钻研,这些年来,不但自己对技术创新孜孜不倦,对产品研发矢志不渝,而且还带出了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团队。2009年起,产品通过了国家鉴定,享受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立盈”牌系列产品成为行业的标杆。近年来和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山东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进行深度产学研合作,技术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已发明专利8项,新型实用专利40多项,成果丰硕。公司被市科技局认定为“日照市田间管理机械重点实验室”。

作为产品的研发者与经营者,张作坤对自家的产品如数家珍,他们研发的多功能微耕机采用整体式铸铁变速箱,多挡位选择。该系列微耕机具有体积小、油耗低、功能齐全、性能可靠、操作灵活的显著特点。广泛用于山区、丘陵、平原、大棚地的旋耕、深耕、开沟培土、起垄扶沟、播种施肥、耘锄中耕、抽水打药等农事活动,大大提高了田园管理效率,据实用测算,一台微耕机相当于20多个人的工作量,这是农业战线上新型机械化的革命性飞跃,助力乡村振兴,科技先行,立盈功不可没。

春夏秋冬,耕种收割,广阔的乡村大地上到处都能看到立盈机械“行走”的身影。碎草机、大蒜播种机、大蒜收获机、小型玉米收获机、七档冲压开沟机等这些自主研发农机具,持续保持行业领先水平,成为农民朋友的“最爱”,年年创造出争相抢购的火爆场景。在组装车间,看着小巧玲珑的碎草机,我想起了“锄禾日当午”的汗流浃背;看着大蒜播种机,我想起了弓腰种蒜的腿疼腰酸;看着玉米收获机,我想起了掰玉米棒子时那难忍叶子的刺痒和秋老虎的闷热。张作坤介绍说:“就拿碎草机来说,也是根据田间地头的操作需要一步一步不断创新改造的,无论是大小地块还是树林果园,操作起来灵活轻便,对杂草而言,其效果可谓是毫无情面‘斩草除根’。”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产品创新永无止境。2021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立盈机械适时向大型农业机械领域进军,研发了四行快速玉米联合收获机、履带式谷物联合收获机等产品,特别是茎穗兼收玉米联合收获机,采用工业化设计,优化传输功能,提升安全性能,深受欢迎。

以科学技术的力量推动企业发展。立盈机械所属的山东迅迪机械有限公司,主要承担中国重汽集团配套重型汽车底盘上的纵梁和横梁;所属日照市长远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为大型农业收割机械。目前,立盈机械总资产达2.1亿元,年营业收入2.8亿元。

多年来,立盈机械荣获“山东名牌产品”“农民最满意的农机产品”“丘陵山地十佳农机品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等荣誉称号。2013年,中央电视台科技频道(CCTV10)《我爱发明》栏目组在立盈拍摄制作了一期长达53分钟的《耕田记》节目,使立盈机械走向了更高层次,走进了更广范围。2020年,《人民日报》以“机械师”之恋报道了张作坤的科技创新创业故事,引起强烈社会反响。

小农具、大效率,低成本、高科技,立盈机械蕴含着新质生产力的实用价值,充满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可期。

“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方经济,立盈机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传统方式到科技革新,节省了劳动力成本,方便了人民群众,增加了就业岗位,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添砖加瓦。同时,立盈机械服务全国,走向世界,产品越走越远,品牌越来越响亮。”桑园镇党委书记于凤臣如是说。

我们也造机器人


我们一行参观小店镇宝山建材厂生产流水线,如同看景观光,赏心悦目。企业负责人史清田介绍说:“这个车间原来传统生产法时的生产能力是日产6万片缸瓦,现在是日产11万片;13道自动工序,原来用40多名工人,现在只用不到10人;而且产品标准统一、质量过硬,主要销往省内和江西、内蒙古、河北、河南等地,畅销无库存。”现场介绍如流,我们口服心服。

据介绍,这条智能环保生产线是由山东俊德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俊德科技)独立研发制造的,科技含量高,非常先进。

来到位于浮来山街道的俊德科技总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今年七月份获得的“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奖牌,黄底红字,金光闪闪。

据俊德科技董事长蒋京德介绍,俊德科技成立于2014年4月,目前主要有工业自动化机器人设计咨询与开发、建筑机器人开发两大板块。先后获得“山东省一企一技企业”技术创新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与山东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山东科技大学、临沂大学、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等院校单位合作,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被日照市科技局认定为“墙面智能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产品有全自动缸瓦生产线、码垛机器人、焊接机器人,墙面施工机器人、智能钻孔机器人、装饰机器人,以及激光引导传感器,激光引导基站、定位装置,移动导航模组等相关产品。如,智能墙面施工机器人是一款基于计算机控制器、智能传感器检测系统、变频液压调速控流技术、液压比例溢流控制等技术的应用机器人。主要用于建筑物内墙泥浆喷涂抹灰施工工作,一天可以施工3000平方米,工作量等同于30多名工人,是现有抹灰工效率的20倍,智能钻孔机器人可在各种复杂地形上稳固开展深孔钻探,最深钻孔可达800米。

俊德科技的专利墙上显示,他们已获1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38项实用新型专利,并注册了“俊德”商标。其中“墙面施工机器人”被评为“山东省企业优秀创新成果”,获“日照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技术为根,人才为本”。俊德科技不断打造以高端人才为核心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起一支高层次专业化的研发团队,强力推动企业的产品开发。蒋京德是国家二级建造师、工程师,莒县工匠。他自幼喜欢钻研技术,年轻时就是城阳镇办企业的技术骨干,其中1990年由蒋京德主导施工的莒县百货大楼“镜面不锈钢柱工程”,创下了此类项目“江北第一”的技术创新样板。俊德科技组建以来,“原创”产品不断面世,多个研发项目填补行业空白。

在车间的试验区域,有一套正在进行着生活废物降解实验方面的试验装置,蒋京德说这是儿媳妇孙亚楠的科研项目。孙亚楠,俊德科技机器人研发团队骨干成员,河海大学20级博士,主要研究建筑用材料及生活废物降解等装备,及相关构造承压变形渗流特性。发表SCI论文5篇,完成制瓦泥条油切割一体机、出瓦坯装置等多项专利。

“儿子呢?”赞叹中我问得有点粗鲁。

“儿子蒋学凯也是团队骨干成员。”言语中蒋京德底气十足。蒋学凯,硕士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专业,今年考取博士研究生。已发表SCI论文3篇,发明全自动瓦机装置、建筑机器人等数项专利。曾参与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煤矿井下履带行走混凝土搅拌销路一体机的研制”,以及上湾、补连塔煤矿三带垮落规律研究等项目。俊德科技的每项创新发明都有他一名在校研究生的智慧和汗水。

父子上阵,精心研发,闯关夺隘,共同打造机器人制造行业新领域,成为莒县科技型企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当初为什么选择走机器人制造这条路?”我问。

“现实驱动!”蒋京德直言道。

“什么意思?”我一愣,他接着说,自己从事建筑建材业20多年,一直与技术和安全打交道,也创造了不少行业内的省级优秀成果。可随着时代发展和建筑行业的新变化,出现了很多新矛盾、新问题。例如,一是由于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安全是头等大事。二是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工程质量难以保障。三是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员越来越少且日趋老龄化,严重降低了工作效率。四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必须靠科技手段。对此,自己决定组建一家以建筑行业为主导的自动化设备研制公司,继续为建筑行业发光发热。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今,俊德科技与山东省科学院有关专家共同组建的高层次研发团队人才济济,建立的莒县成果转化基地成效显著,同时被授予“日照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称号。他们厚积薄发,乘势而上,我们热切期待着俊德科技新一款机器人的闪亮登场。


科技在莒果满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众所周知,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现在,我们倡导的新质生产力区别于传统生产力的一个本质特征,在于其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夫妻俩从养鸡到培育优质鸡品种,二十多年如一日,赵纪华夫妇攻坚克难,“东禽1号”麻鸡的诞生,石破天惊,创造了奇迹;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张作坤兄弟俩立足田间地头,埋头车间钻研创新,让立盈机械活跃在乡村大地。为了对传统建材业生产工艺进行彻底的技术革新,保护环境、提高效率,蒋京德父子上阵,爬坡过坎,制造出智能机器人设备。实现了机器换人、智能化生产系统创新的跨越突破……莒州大地,人杰地灵,科技成果,捷报频传。

为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24年县里又新修订出台了《莒县科技创新财政奖励扶持政策》《莒县企业创新积分制实施办法》和《莒县实验室认定管理办法》等激励政策,激发社会创新活力。采访中,针对今年全县科技工作,县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魏书军说:“今年,我们主要在完善县域产业创新体系,强化企业主体创新地位,推进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深化产学研交流合作,一体推进科技项目招引、人才引育等,创新突破,再创佳绩,以实际行动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擂鼓声声,催人奋进。喜看今朝,全县各条战线上成千上万的科研人员立足前沿,意气风发,拼搏实干,持续创新创造,不断奋力谱写科技强县新篇章。

 (作者:孟凡金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莒县作家协会主席、《莒州文学》总编辑)




来源:莒县融媒
编辑:许传鹏   校对:崔益萌
责编:刘延妍   审核:庞尊刚

精彩推荐
微信新功能上线!
重磅官宣!山东出台“楼市19条”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莒县发布
关注莒县发布,即时收取莒县政务、民生、公益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