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创作品“邂逅”清廉 | 廉洁文化作品展播(第四期)

民生   2024-10-21 11:51   云南  

      笔墨绘廉洁,书画扬清风。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夯实清正廉洁思想根基,福贡县纪委监委开展了廉洁文化作品征集活动。下面让我们跟随优秀作品一起品廉、鉴廉、悟廉吧!

清廉如光

                 ——何丹婷


站在三尺讲台,  

我望着你们年轻的眼神,  

清澈如水,  

盛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我传授的不只是知识,  

更是那一道光,  

名为清廉。

 

黑板上的粉笔字,  

写满了岁月的痕迹,  

每一笔,都是坚守,  

每一划,都是信仰。 

我不教你们如何追逐名利,  

只教你们如何在人生的路上,  

守住内心的清白。

 

有时,诱惑如风,  

轻轻掠过,  

它会吹起贪念的尘埃,  

也会掩盖诚实的脚步。 

而我,  

愿做那迎风而立的树,  

用我的枝叶,  

为你们撑起一片纯净的天空。

 

清廉,  

不是高高在上的教条,  

而是我们脚下的路,  

走得正,  

走得远。 

在这条路上,  

我愿与你们并肩而行,  

 不畏浮华,  

不惧风雨。

 

当岁月的光影斑驳,  

你们终将走向更远的世界,  

而我,  

依然站在这片讲台上,  

守护着那一束清廉的光,  

照亮下一代人的未来。

一杯好茶

                ——王红


人们常说:人生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随着社会的发展,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了不可或缺的元素,扮演着生活的重要角色。福贡的茶,如今也有了自己的品牌。
由于下乡机缘,几乎走遍了福贡的每一个山寨,对每一个山头所产的茶均有过品尝,有一点粗浅的了解。我爱茶,因此不论到哪里,都喜欢品一杯当地佳茗。福贡当地产的茶,从加工工艺分,主要有绿茶、红茶、白茶三种。不同的山头产的茶虽然都属“老姆登”茶区,但因独特的峡谷气候,又处在“三江并流”核心区,立体气候明显,造就了不同山头所产之茶各有风韵,当然,也有不同作坊对同一加工工艺火候把握的区别,形成了同一个山头的茶也会出现不同韵味。因个人喜好,对喝茶品茗自有自己的心得,在自己的小圈里也喜欢谈茶。
一日,在朋友家小聚,一边喝茶一边相互调侃。一爱抬杠的某君突然问起我“胖爸,你说你懂茶,究竟什么样的茶才算好茶?”我答道:“因人而异,适口,回甘,解渴,可算好茶吧!”他继而问我:“性价比高的茶算不算得上好茶?”我答道:“因人而异,适口,回甘,解渴”。“我们喝的这泡茶算不算好茶?”他话锋一转,把问题具体化。我对茶有些敏感,静静一品,回答道:本是好茶,因存放不当,加之泡茶水温过高,茶汤显现油烟的杂味和所谓水锈味,还有点黏糊的腐味。他似乎略有所解“噢、噢、噢”连声回应。自嘲道:“啊呀呀,我泡的茶没你泡的好喝,原来还是自己研究不到位嘛......嘿嘿嘿...嘿嘿嘿...”
晚些,回家躺在床上忽然间回想起跟朋友聊天提到的话题“什么才是一杯好茶”。家里有从几十元至近千元一斤的茶甚至近万元才能买到一斤的茶样。存放茶叶最担心的是怕走味串味,故此我都细心收存,每每拿出来品尝,都会感到其岁月的淳厚。
最近喜欢上了产自达普洛村,由石月红茶厂加工的“石月红白茶”,是今年4月在达普洛村采茶节时购买的,100元买了两大袋。大约有一斤左右。存放了一段时间才慢慢品尝,已无刚成品时那燥气感,不论是冷泡还是热焖,茶汤金黄油亮,轻嘬一口,入口清爽甘甜,绵滑柔和。一个人闲暇之时,可静品其韵,看似轻奢,其实价格并不昂贵,适合我们工薪阶层作为口粮茶收存。听一些懂茶的老茶友讲,白茶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之称,老少皆宜。鉴于此,这也可定义为好茶了吧。
所谓人生如茶,茶如人生。近珠者赤,近墨者黑。我想,人生也不过如此,对“好人”的定义,应如对“好茶”的定义。

我的父亲

                    ——赵春花


今天在聊清廉作品的时候,我想到了我的父亲,“父亲”在我的人生里它仿佛就是一个“词”,父亲离开我的时候我还不满3岁,父亲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母亲很少愿主动谈起,我们也不敢多问,怕母亲回忆到美好而伤心,基本都是从亲戚朋友,还有一些村民口中知道的,说到清廉来谈谈我的父亲吧!
父亲1958年3月出生,1978年8月入伍,在河口三五五四八部队服役,期间受到过8次嘉奖,还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战荣立三等功,退伍回来之后就在腊竹底办事处曾任党支部书记、专职武装干事等职务,1991年9月9日在参加人武部军训中因公牺牲,终年32岁。
32岁,是多么好的年纪啊!但是他来到世上这32年没白走,听父辈人讲父亲,父亲祖籍是大理喜洲,出生在福贡上帕镇腊竹底村成为了一个土生土长的福贡人。父亲是一个正直忠厚、乐善好施,被相邻们所爱戴的人,他退伍之后也带着一股军人的正气,说话直来直去,做事也从来不拖泥带水,从不弄虚作假。母亲不经意聊起以前苦日子的时候曾说到,父亲退伍回来就在办事处上班,那个时候大家都还很困难,到办事处来的基本都是很困难的人,都是来申请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的,那个时候办事处经费紧张,交通也不方便,来办事的人,有时候一待就是一天,看到来办事人饥肠辘辘,父亲不忍看到他们空肚子回去,都会带回家让母亲给做点吃的。一大家子本来就靠父亲那点收入本来就不够,还每天都带回人来,家里口粮就很紧张。家里口粮不够了,爸爸会带着妈妈找些野菜、山货回来。我家邻居有时候还开玩笑说,你爸爸生前只喜欢穷人。在我懵懵懂懂在记忆中,在路上偶遇有些年长点的老人都会说,这就是阿福林的女儿,都是会泪流满面的拉着我们的手说到“你爸爸走了可惜了。”那个时候我不懂妈妈为什么把父亲的照片都锁在柜子里,回想估计是怕大家看到了或者说她自己看到会走不出那个美好的阴影。直至现在,还有部分老人还能认出我来,和我讲父亲是什么样的一个人。2022年福贡县地方志办公室出版了《腊竹底村志》在第十章第一节历史人物里就有我的父亲—李福林。
父亲还曾任过第二届、第三届乡级人大代表,第五届、第六届县级人大代表,还是个优秀共产党员。其实我对父亲的故事知道很少,只知道老百姓都认识他,都喜欢他。“父亲”这个词,在我一生估计也只是个词,但是我的一生从来就没有缺少父爱,有我的大爹、三叔、五叔、六叔、大舅和二舅直到我现在的爸爸。没有什么华丽的语言来描述我的父亲,他是如此的朴实、实干的一个人,廉洁是什么?我想就是生前为人民,生后有人念,两袖清风,一生正气。党和人民不会忘记为群众有贡献的人,这就是我的父亲,群众口里的阿福林。


来源:福贡县纪委监委

编辑:王金秋

责编:和丽琴

审核:余   强

清廉福贡
反映福贡县纪检监察机关工作动态,宣传廉政文化,案件通报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