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探路者”到“中国文化传播者”,法葡混血儿小罗的中国奇缘

时事   2024-12-30 21:12   江苏  




“我爸在国外遇到中国人就炫耀,说‘我儿子在中国是大网红’,其实我算不上。不过,我很享受在中国自由自在、丰富多彩的生活,非常开心!”

眼前这名29岁小伙Arthur,中文名叫罗亚瑟,一副标准的西方面孔。可如果只听他那口流利的普通话,很难让人会想到他是拥有法国和葡萄牙血统,且拥有法国、南非双重国籍的老外。今年,是他来到海门的第七年。

在抖音平台,罗亚瑟的账号名是“小罗在中国”,拥有数万粉丝,点赞量突破了六位数。账号简介这样写着:“喜欢中国的美食和文化,爱旅行。”

小罗父母分别是葡萄牙和法国人,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做生意,小罗从小随他们在南非长大。后考虑到南非的治安问题,他们举家迁往阿联酋迪拜。在迪拜读完中学,小罗上了法国埃塞克商学院。大学毕业后,有朋友建议小罗到东欧发展,但他在地图上寻找目标时,把目光逐渐东移,最后落在遥远的东方,决定去中国试一试。

其实,小罗从小对中国就很好奇。那时受一位中国邻居的影响,他喜欢上了中国的武侠电影。住在葡萄牙的奶奶又热衷中国文化,拍卖、收藏了一整间房的中国文玩,让年幼的他倍感震撼和新奇。一颗“想到中国看一看”的种子在他幼小的心里萌芽。

“2017年8月,经一位在海门的西班牙朋友推荐,我来到海门。第一周因朋友不在,我一个人住在酒店里,那时一点中文都不会。晚上很热,我一个人走到步行街的大排档旁边,这时五个光着膀子的男人拦住了我。我开始一惊,但看他们露着微笑,用手势招呼我一起吃饭,我就放心了。他们真是太好客了!”小罗带着调侃的口吻笑言,“要是这事发生在南非,那我会觉得自己要完蛋了,得赶紧把钱包给他们。”

不久后,小罗在财富广场小区租房住下。当时,邻居见他每日点外卖,就热情邀请他到家中吃饭,还用英语耐心询问他喜欢吃哪种中国菜。得知小罗喜欢饺子后,就每周包两百只饺子放在他家门口。他被邻居的热情深深打动。

刚到中国时,小罗没有急于工作,而是选择先学语言,经常往返于海门和苏州的语言学校之间。其间,有一位叫孙端一的朋友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小罗起初以为他是受政府委派的涉外服务人员,一有什么问题就找他,孙先生总是有求必应。后来有一次,有位同是外国人的朋友牙疼,想去医院,问小罗可以请谁帮忙。小罗不假思索地说:“找孙先生呀,他不是专门为我们服务的吗?”这时,旁边的朋友才告诉他,孙先生根本就不是政府派遣人员,纯粹就是热心助人而已。

这些点点滴滴里,氤氲着浓浓的人情味,让小罗对海门渐生好感。

小罗来中国本意是“试水”,原计划只待一年,学一点中文,体验一下风土人情,然后就回去。然而没想到来海门之后,竟不想回去了,如今在此已待了七年。他开玩笑说,自己被这里“粘住”了。

在他眼里,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

“我在这里,从没看到偷、抢东西等现象,就是年轻女孩晚上一个人外出,也没问题。”小罗说,“安全是第一位的。拿我妹妹来说,她刚刚21岁,如果独自去美国或法国,我父母是不放心的,所以我推荐她来中国。如今她在杭州学习,即使几天不打我电话,甚至从朋友圈看到她和朋友玩到后半夜一两点,我也不会担心。但如果在南非的话,我就会一直提醒她,甚至一天打她几个电话。”

在他眼里,中国的美食最诱人。

“来中国前有些担心饮食不习惯,来后发现中国的美食太丰富了,总能找到自己爱吃的。”小罗表示,他非常喜欢海门的山羊肉、药膳鸡等美食,也喜欢成都、广州、哈尔滨等地的特色美食,尤其喜欢川菜。

在他眼里,中国文化充满魅力。

“我在南通大学学习中国文化课程,了解到中国文化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的,博大精深。”小罗介绍,他2019年起在一家教育咨询机构担任外教,至今没有中断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学习,“外国人总担心中文难学,其实融入这里的生活后,学起来并不难,中文的语法比英语还简单。虽然写汉字比较难一点,但现在有翻译软件辅助,可以很方便解决问题。”

学习中国文化,还让他意外斩获了全国大奖。今年6月27日,南通外事办的一位朋友邀他去参加一个活动。到那儿才知道,是参加中国对外友协组织的“汉字缘”国际故事大会的市级选拔赛。毫无准备的他,想起自己学过的《论语》片段,便引用孔子的话,结合自己亲历的多个精彩故事,来讲述自己的感受。没想到这个即兴演讲竟然一举成功,他获得了第一名!其后,他乘势而上,在江苏省选拔赛中又获第一,最后在全国决赛中将特等奖收入囊中。这让他对中国文化兴趣愈发浓厚。

而海门,在小罗眼里是个特别宜居的地方。

“海门被大城市环抱,拥有大城市的各种优点,但没有大城市的那种拥挤和压迫感。”小罗直言,“我不习惯排队,如果需要排四十分钟才能吃上饭,我会选择换个地方。所以我一直住在海门,在这里也可以很方便地去各大城市游玩。”

海门,更给了小罗爱和归属感。

2021年的一个春日,在一家咖啡馆里,一位姑娘错拿了本是他点的咖啡。他热情地说:“没关系,你喝吧,等你点的来了给我喝。”那位姑娘感到很好奇,一个西方人中文竟然说得这么溜,于是和他聊了起来。随着交往不断加深,他们共同坠入爱河。

“那是一杯珍贵的咖啡!”说起女友,小罗难掩甜蜜笑容。女友是南通人,如今在海门经营一家美甲店。他打趣地表示,自从谈了恋爱,中文水平火速提升,目前已在着手明年举行婚礼。

在海门,小罗不仅收获了事业,收获了爱情,也收获了众多中外朋友。

阿塞拜疆小伙阿尔奇,是他的工作伙伴,也是多年挚友。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来到中国,爱上中国,学习汉语,长居海门。“一开始我汉语不好,小罗教我要先学语言,对我帮助很大。现在我们已经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阿尔奇说,“我已习惯了呆在中国,今年1月结婚后,把我的新娘也带来海门生活。现在回阿塞拜疆感觉是出国,一个星期就呆不住了,到中国来反而感觉是回国。”

如今,在小罗的意识中,大到中国,小到海门,都是家的代名词。他甚至在社交平台上大方表白:“海门,就是我的家。”

去年起,小罗在工作之余恋上了自媒体。他把自己生活中的精彩片段和所见所闻所感拍成视频,发到抖音上,与网民分享。同时,也从给外国人释疑解惑的角度,将一些视频在境外的油管、脸书等社交媒体发布。




在抖音账号“小罗在中国”主页,可以看到他拍摄的外国小伙吃中国美食系列视频,他向市民学习海门话的视频,他邀父母到中国各大城市游玩的经历……

发自内心,无需剧本,这是罗亚瑟做短视频的理念。他表示,平日拍摄的题材,多半源于兴趣,更多源自真实生活。

在小罗与父母游历中国时,他的原创视频进入了“高产期”:有北京夜晚的灿烂灯火,有上海街头的家常美食,有哈尔滨晶莹璀璨的冰雕,有深圳“硬核”的无人机外卖服务,也有“赛博武汉”充满科技感的光谷空轨和无人驾驶出租车,还有外国小伙教妈妈吃烤鸭、带爸爸喝豆汁儿、领妈妈看熊猫……一个个真实而富有趣味的视频,让很多国内外网友纷纷惊叹和点赞。

“小罗越来越有中国范了!”“小罗真正理解了中国文化中孝道的含义!”……这是国内网友的赞叹;“哇,中国竟然是这样的,我有机会也要去看看。”“我不会说也不懂中文,但你的视频让我每一秒都目不转睛,让我对中国产生了兴趣。”……这是国外网友的评价。虽然话语不同,但国内外网友都对小罗表示了赞赏和支持。

网友留言中,还有数不尽的温暖。有一期视频,小罗以西方早餐与中国早餐对比,感叹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多元。评论区网友纷纷邀请他到自己的城市吃早饭,有的喊他去扬州吃早茶,有的请他去广州作客……

说起做自媒体的初衷,小罗坦言,来中国之前,主要通过西方媒体和少量影视片,用“西方的眼睛”看中国。当真正走入中国,接触中国社会,感受中国文化,他才发现过去的认知很片面,甚至有不少偏见。这使他下定决心,用镜头记录生活的美好,展现真实、立体的中国。

“无论你对中国有什么看法,不如先看看这个国家什么样,听听中国人在想什么。中国从来不是我们的‘敌人’,无知才是我们的敌人。”罗亚瑟坚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他还说起自己的诀窍,在国外社交媒体上,不是一味夸中国,说中国最好,而是展现具体可感的生活场景,说中国是一种可能的选择。只要人们来到中国,谣言就不攻自破,很多人就会爱上中国。

如今的小罗已经成为一名小有名气的宣传中国的洋博主。他不仅自身成为中国文化的“铁粉”,而且不经意间影响了很多人。

小罗的父亲成为他最忠实的“粉丝”,不仅已三次来中国游历,而且帮小罗做起义务宣传员。每当听到污蔑、诋毁中国的言语,他会毫不犹豫地怼上去:“你们没去过中国,不能这样评论。等去过中国,就会学会闭嘴了!”

小罗的妹妹也是被他“拉”来中国的。他说,妹妹长期生活在迪拜,一直没找到生活的目标与方向,索性激鼓励她来了中国。他为妹妹取了个美丽的中文名——罗艾琳。艾琳很快爱上了杭州这座“人间天堂”,进入浙江大学学习中文。

近几年来,有多位南非商人在小罗的帮助下,关注中国商机,在中国和南非间做起生意;最近又有一位南非青年,通过小罗的姑姑联系他,要来中国学习……

“我是外国人,但我也是中国人,我喜欢这里的生活。”在接受采访的最后,小罗动情地表示,他对中国的感情,已经融入了血液。未来,他会继续拍下去,拍中国、拍南通、拍海门……还准备把视频内容扩展,让全世界看到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烟火气的中国。





记者:陈松 吴璟 盛梦婕

摄制:李丹丹 孙乙匀 何凯洋(实习)戴文慧(实习)

编辑:周姚

责编:吴璟 

审核:陈蔚蔚



谢谢你的一路陪伴
你的每一个 

都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

海门日报
南通市海门区融媒体中心官微,为您提供权威、及时、客观、公正的新闻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