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文章好 熟读十八篇古文即可

文摘   2024-07-15 11:26   广东  

语言即思想,词藻即文章,一个文辞素养很高的人,思想不会浅薄到哪里去,文章再怎么着都精彩。所以,语言训练极其重要。

我一直认为,先有词藻,再有观察,或者说,再有有效的观察。一个熟读修辞的人,和一个头脑空空的人去观察自然,写一篇写景文,是截然不同的。素有文辞的人,能迅速调动肚子里已有的文本去扫描自然,快捷概括,把眼前的无序变成思维上的有序,然后形诸文字。

而没有文辞素养的人,面对凌乱的外景,他脑子里也还是凌乱的。他不能抓重点,不能形成框架,不能概括,不能——总之,他的观察是无效观察。所以为什么总是有人说,景色也看了,大自然也观察了,生活也体会了,就是憋不出一篇文章,一篇报告。究其原因,就是事先没有文辞数据库。

所以,文辞训练决定了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古人进行这方面训练的,主要是太平预览,昭明文选,古文观止以及孩童方面的声律启蒙,笠翁对韵。

写好文章的条件之一是博览群书,但纯粹从语言训练而言,想要达到效果,未必四书五经老庄百家,沙翁马克吐温郭老曹巴都来,以上可以作为泛读,但要作为精训项目,古文中的以下十八篇足矣:滕王阁序,醉翁亭记,秋声赋,岳阳楼记,恨赋,别赋,待漏院记,归去来兮辞,钴姆潭西小丘记,前赤壁赋,喜雨亭记,梓人传,送李愿归盘谷序,谏逐客书,吊古战场文,阿房宫赋,李陵与苏武书,讨武曌檄

不是说以上十八篇代表了全部,而是从文章结构,文辞的设置,语言与思想的度上面而言,围绕这十八篇训练就够了。

读一年儒经,和读一年这十八篇比较,仅仅从文采而言,远不如读这十八篇。我个人认为,可以先读十八篇,再回头读儒道经典,可能会领悟得更深。


览世明月
以文化的眼光观察社会,以恰当的角度切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