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两会近期密集召开,谋定2025年地方经济增长目标,敲定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施工图”。2025年,多数地方预期经济增长目标为5%或5.5%左右。细细观察今年各地政府的政策着力点,“扩内需”居于重要位置,“两重”“两新”成为高频词。新质生产力、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也被频频提及。
目前,上海、广东、河北、福建、广西、黑龙江、吉林、天津、北京、湖南、海南、内蒙古等十余省份召开了地方两会,并公布了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记者梳理发现,除了海南、内蒙古预期目标分别定在了6%以上和6%左右,多数地方预期目标为5%或5.5%左右。
具体来看,天津、黑龙江、广西、北京、上海、广东等地为5%左右,河北为5%以上,浙江、湖南、吉林为5.5%左右,福建为5%至5.5%。
与2024年预期增速相比,天津2025年预计目标有所调高,上海、北京、浙江等地与2024年持平,黑龙江、海南、吉林、湖南等地有所调降。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要努力完成‘十四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需要在稳增长上下功夫。经济大省在稳定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这些省份设定的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普遍在5%左右乃至以上,充分显示出加大宏观政策力度稳定经济的需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说。
在设定经济增长目标的同时,各地也明确了2025年一系列重点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放在2025年九大任务之首。对此,各地也纷纷提出具体的政策举措。翻看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扩内需”居于各地2025年经济工作重要位置。
其中,“两重”“两新”成为高频词。浙江提出持续做好“两重”“两新”、专项债等项目谋划储备和对接争取工作,开展专项债券项目“自审自发”试点,力争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份额占全国比重稳中有升。湖南提出,“抢抓‘两重’‘两新’等重大政策机遇”“擦亮‘湘商回归’‘校友回湘’等主场招商活动品牌”“抓好‘十大产业项目’和‘十大基础设施项目’”等。
中央财办有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新华社等媒体采访时表示,2024年“两重”“两新”政策实施成效明显,有力支撑了全年经济增长。2025年,要在总结和延续2024年好的经验做法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近日,2025年“两新”政策加力扩围相关政策方案正陆续公布。记者了解到,“两重”方面,2025年也将进一步增加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优化资金投向。
值得注意的是,在促消费方面,不少地方将其与惠民生结合在一起,并聚焦发力服务业。北京提出,在旅游上,今年将推进环球主题公园二三期等项目谋划,新推100条“漫步北京”主题线路,重点景区预约购票便利化水平将提升;上海提出,大力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夜间经济、直播经济,推进新型消费、汽车消费、绿色消费,加快打造以国货潮牌为引领的消费自主品牌。
“未来我国提振消费的重点领域及增长点主要集中于服务业。”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院长盛松成表示,“在养老领域,2024年我国智慧养老市场规模或达6.8万亿元,未来可开发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吸引资本,满足老人养老需求。结合首发经济,乡村旅游也有诸多可行路径,可凭借乡村基础设施与环境引入旅游项目,以首发效应提升吸引力,搭配其他设施延长消费链条,为旅游消费注入活力。”
另外,新质生产力、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在各地2025年重点工作中也被频频提及。广东提出,要聚焦巩固提升制造业当家优势、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施“百链韧性提升”专项行动,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北京将积极布局未来产业,重点培育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新材料等20个未来产业;加快6G实验室和6G创新产业集聚区等项目建设,完善首批10个育新基地功能,支持一批种子项目落地转化,梯度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
“从各地两会发布的重点任务看,各地都在落实一揽子存量和增量政策,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力,盘活存量和做大增量,着力扩大内需和深化改革开放,稳定预期和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确实促进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刘向东说。
编辑:杨 帅
校对:韦学才
终审:张麦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