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红诵读《话年俗》作者:王艳军

文摘   2025-01-06 16:36   浙江  

国际朗咏大会

名家评审 超强阵容

公平公正 邀您参与

报名
报名参赛 


话 年 俗


诵读:庞 红


过年,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浓厚的过年氛围中,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彩绚户庭更郁垒,欢传院落竞樗蒲。老来乐事关心懒,吟对梅花捻断须。”、“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今宵是除夕,明日又新年。爆竹惊残梦,寒镫照独眠。风霜催腊尽,梅柳得春先。抚景情无限,那能不怅然。”可见,在古代华夏子孙就非常重视过年这一传统节日。

不同的地域,过年的习俗也各不相同,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习俗,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家乡的年,在腊月初八备起,从除夕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延续至二月二龙抬头。

一进入腊月,就陆续拉开了过年的序幕,年俗也开始逐渐列上了农历的日程。家乡的年俗在农家人的烟火中,炊烟袅袅飘散着迷人的年味。温暖、祥和的气氛笼罩着东北隆冬时节的村庄,别有一番乡土风情。



腊八节如期而至,这一天,大多数地方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为的是明年风调雨顺,寓意着五谷丰登。腊八粥通常以大米、小米、糯米为主料,配以红豆、绿豆、杏仁、花生、白糖等佐料,置于锅中以温火慢熬,待时间足够,一锅香喷喷的“腊八粥”形色俱成,一家人围在桌前,喝的是一团和气、家庭幸福、人丁兴旺;品的是子孙满堂、百业顺意、稻谷溢仓。这一天,母亲还会腌制一些腊八蒜,等过年吃饺子时一起吃,到那个时候蒜就成了翠绿色,很是好看,让人忍不住多吃几个饺子。过了腊八节,遍布大街小巷的“年味”愈渐浓厚,民间有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人们开始购置年货、准备年俗备品。

转眼到了腊月二十三农历小年,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听千街响竹,趁宵半、送神归。正白马迎初,黄羊荐后,风漾灵旗。琼卮漫教醉倒,怕曛曛、夜奏绿章迟。知否天阍万里,九门虎豹环司。芳时。彩燕丝鸡。中妇艳,少儿嬉。笑因热何人,踞觚凭我,媚奥奚为。休辞岁盘草草,供梅花、聊当赠行词。好问和羹心事,炊香到处春回。” 民间也把腊月二十三日称为“过小年”,预示着新年即将到来。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北方地区多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



这天,也标志着年的正式开始,灶王爷上天是向玉皇大帝汇报他下界的这户人家一年来日子过得好不好、有没有浪费粮食、家庭是否和睦等工作。农家人早早起来,为挂在锅灶旁的灶王爷画像上香、摆供品,再把画像上方及两侧的“一家之主”,“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横批、对联抹上糖水,寓意希望灶王爷嘴甜多说好话。院子里准备好一盆清水、一捆苞米秸秆或稻草饲料。待傍晚时分,把灶王爷画像及对联在院子里烧掉,家人皆跪拜送灶王爷骑马上天,寓意着灶王爷二十三小年上天宫,在玉皇大帝面前汇报完工作,大年三十回来时给人们带来富贵和吉祥。  

过了腊月二十三小年,就到大年跟前了。二十四,扫屋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烀猪头肉;二十七,杀鱼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年三十,贴对联,挂门神,包饺子。



东北的乡村,有请宗谱祭拜祖宗的年俗,通常由家族中长子长孙负责,父亲和大哥是爷爷的长子长孙,自然年年在我家祭拜宗谱。父亲说,每年祭拜宗谱,就是请老祖宗回家过年,也是我们家族中最重要的年俗,而且,必须是家族中男人请、收宗谱,女人不必上香、烧纸、倒酒、磕头。童年的我记得,我家请宗谱的前期工作都是母亲和姐姐着手准备。三十的天还没亮,母亲和两个姐姐就早早起来,母亲准备摆供的祭器、祭品,姐姐把供桌及碗筷刷洗干净。父亲和大哥将厨房的北墙清理干净后,再把约四平米大小的宗谱挂好。宗谱卷轴的画面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通常描绘厅堂楼阁、松竹、仙鹤等象征吉祥的图案。宗谱上方有横批、左右配有对联。家谱前需放置供桌,桌面上放置一块牌位,牌位上书“历代宗祖之位”以示敬意。宗谱下方绘有甬路,其两侧整齐排列的格子用于记载逝去的祖先、长辈或同族成员的名字。宗谱中的名字排列需遵循一定规则,男性位于左侧,女性位于右侧,夫妻相对,辈分高的祖先姓名位于顶层,其他长辈按辈分高低依次排列。宗谱的供奉时间一般在三十至十五之间,以表达对家族历史的尊重。



待请出宗谱、放好供桌,母亲就紧锣密鼓的摆上祭器、供品。供桌上要有蜡台、蜡烛、香炉、烧纸等祭器。供品则包括凉菜、热菜、水果、点心、馒头、米饭、饺子等。并在馒头上加上五个大枣,供桌两边分别叠放起来,下面三个,上面对叠两个。米饭则需要煮好后装到碗里压平、压实,再用同样的方法将另一碗米饭扣在上面,形成规规矩矩的圆凸状,盛五碗,再摆上平放的五双筷子。一切准备就绪,三十晚饭前,父亲领着大哥和我,拿着香、烧纸和鞭炮到附近的家族墓地“请神”。父亲和我们按照规矩一起给先人燃香、烧纸、磕头,并念念有词请先人回家过年。父亲还反复叮嘱我们,祭拜完往回走时不能回头、不能说话,一直到家,否则,先人会怪罪。童年的我不明就里很是胆怯,一路不敢说话,只想赶快回家。 

到了家门口,父亲会将一根长木棍横放在大门口,寓意拦住先人骑的马,同时,母亲将早已准备好的喂马饲料和煮饺子的水放在院子里。父亲、大哥和我在宗谱前点燃蜡烛,上香、倒酒、烧纸、磕头,然后将五双筷子立起来靠在宗谱上,并嘴上叨咕着,请先人先吃喝,以示为敬。到此,就完成了请宗谱的年俗过程。到大年初二时,有一个“送神”仪式,然后嫁出去的姑娘初三才能回娘家看父母。正月十五再把先人请回来过元宵节。待正月十五上坟时,一并送回先人,收起宗谱,期待下一年的轮回。



除夕,年真正的来了。清脆的鞭炮声在村庄里此起彼落的响起,上午家家户户开始封门贴对联,贴“福”字,人们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还要贴上一些祝福词,院墙上贴:春光满院;衣柜上:丰衣足食;粮仓上:五谷丰登;大门口:出门见喜;家畜圈边:六畜兴旺等等。下午,开始包饺子准备年夜饭,日落向晚时,家家户户响起了鞭炮,共同欢庆除夕时刻的到来。除夕守岁的习俗由来已久,全家欢聚一堂,吃“团圆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守岁”。待第一声鸡啼或是新年的钟声敲响,各家各户不约而同的在院子里烧纸、燃放鞭炮,开始了敬天地、敬神灵的“发神纸”仪式,祈福全家人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幸福安康。

初一早早起来,男女老少无论贫富,都穿上平时舍不得穿戴的新衣服,给家族中的长辈拜年,走亲戚看朋友,乡里乡亲相互拜年,互道祝福,恭喜发财。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满街的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正月初二,是传统的姑爷节。这一天,姑爷们要纷纷去给岳父、岳母拜年。这天,出嫁的姑娘才可以回娘家,要夫妻同行,所以也称“迎婿日”。回娘家的姑娘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住一晚。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这一天,人们燃放鞭炮,以喜庆气氛带旺人气。还要拿起扫帚把垃圾清扫出门,意指把脏东西都赶出去,表达了人们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正月初六,这一天为“送穷日”。是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人们开始出门活动筋骨,各类商家也准备开门纳客,这一天也表示旧时的农家人于此日开始下田劳作,为春耕做着前期准备。

正月初七,又叫“人日”、“人期日”等。民间传说,女娲造人时,前六天分别造出了鸡狗羊猪牛马,第七日造出了人,因此,汉民族认为,在这天,家长不能教训孩子。很多地方也有吃饺子,吃面条的习俗。

正月初八,民间称“谷日”。传说是谷子的生日,在汉族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农家人将蒸好的“圣虫”馒头放在粮仓内,寓意年年有余、生活富足。如果这天天气晴朗,则预示这一年粮食会大丰收。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小正月或灯节,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傍晚时分,人们准备好香、纸、蜡烛、祭品,上坟为逝去的先人“送灯”祭拜。元宵节还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二月二龙抬头,是一个充满民俗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同时,二月二的其他习俗如祭龙、祭土地等也反映了古代农耕社会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和愿景。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日作为一个祈求四季平安、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在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人们纷纷也会在这一天去理发店剃龙头,作为这一天最为常见的习俗之一,不仅具有实用性和便利性,更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过了二月二,年就算过去了。年俗,像陈年老酒一样醇香、醉人、绵长,不论你走到哪里,都忘不了这浓郁、难舍的乡愁。我怀恋童年的年俗,乡间往事会时常萦绕在心间,也留在了我童年的记忆里。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些当地古老的过年习俗,浸透着纯朴的民风,蕴含着华夏民族的智慧和情感,彰显着人们的精神寄托和生生不息的朴素追求。几千年来,中华文明积淀下来的这些文化基因,早已渗透到我们炎黄子孙的血脉里。


王艳军:1969年生于大连瓦房店市,1989年入伍,毕业于大连陆军学院,留校后从事军队政治思想工作教学工作,主讲军队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及军营文化课,曾担任军校军事杂志美术编辑和军营文化教材副主编,撰写的多篇学术文章在国家级报纸和军事刊物上发表。所写散文、杂文刊载在部分报纸和多家网刊平台上,被某网刊编辑部特聘为签约作家,部分作品被《阑珊处》、《千百度》、《雨又潇潇》、《绿肥红瘦》等散文集收录。


庞 红:小鹿纯子、小龙女,中共党员,曾地方广播电台经济台播音,语言艺术学会会员,新闻广播电台广告传媒。喜欢诗歌,爱好朗诵,愿在诗的海洋中,传播文学的魄力,演绎人生理想,温暖你的心。朗诵联盟会员。中国诗歌文学精品主播,2024第二届万众悦读朗诵大会全球总展演金奖及最美声音奖。


开通会员
会员专栏
底版制作
作品点评
会员中心
直播课堂

🎧 在 线 咨 询

我要投稿

总编微信:1755262987

👉 加入朗诵联盟交流群


END


敬 告:朗诵联盟属于网络互动平台,非社会组织,运营主体是杭州凤雏生文化艺术工作室,以刊发朗诵作品为主。除杭州凤雏生文化艺术工作室下设的网站、微信公众号、企鹅号等网络平台之外无任何分支机构、不授权任何单位团体以朗诵联盟名义组织举办任何活动。朗诵联盟网站设立顾问、艺术指导、艺术策划、专员、会员等称谓,仅代表杭州凤雏生文化艺术工作室为主体的朗诵联盟网站会员等级,且只用于杭州凤雏生文化艺术工作室为主体的网站、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企鹅号等媒体平台发布作品使用,非社会组织职务。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朗诵联盟交流群。

朗诵联盟
朗诵联盟订阅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