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创案例撷英】精野结合、生态修补、完善体系——特色郊野公园设计大网罗

学术   2024-10-03 22:15   北京  

林创案例撷英

精野结合

生态修补

完善体系




特色郊野公园设计大网罗——

北京饮鹿池公园

松山湖中心区通湖礼廊改造提升工程项目

麓湖红石公园

麓湾牧场景观设计

郊野公园设计要点




01

北京饮鹿池公园




· 位于北京市大兴区,为近年来北京城市更新生态修复的典型案例。该项目将棚户区与国营农场更新为服务北京南郊的大型郊野公园,以完善北京绿色空间结构与南部城市近郊的郊野公园服务体系。

图 场地平面

· 设计方案利用了气候变化形成的季节性降水资源,构建了动态变化的季节性水体景观,再现了南苑历史自然风貌。在此自然风貌基础上,用现代手法再现了历史记载的狩猎、田园风情、爱情传说等人文景观。并且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健康、自然的休闲绿地。

  1. 历史水景观体系塑造:近年来北京极端降雨显著增多,通过收集、导流和贮存季节性暴雨径流形成的地表水资源,使我们有条件建设一个内源性的海绵绿地,并能再现历史上的湿地水系和草甸、农田等自然景观。设计通过构建山水地形组织地表径流,将雨水汇集到景观池、泽、泡、水田、草沟等共同构成的水景系统,栽植能够适应季节性雨量变化的乡土植物,形成了水旱两宜的自然景观,并且在雨季还原了南苑地区的湿地草甸风貌。

  2. 历史场景还原:将场地划分为5个回应场地历史场景的功能分区,分别为表达帝王游猎场景的猎苑、呈现山林野趣的林苑、再现南苑稻田风光的田苑、纪念爱情传说的文苑、服务周边居民的乐苑。结合功能分区布局,设计了10个具有南苑历史文化特色的场地节点。

    ·“饮鹿池”是基于历史自然水景的空间再现,同时发挥其“海绵体”的生态功能,最大化利用区域水资源,增加水的弹性蓄存,吸纳排水。

图 饮鹿池

  •  “芬芳谷”“染秋岭”对应历史上春秋两季的景观场景,“百草甸”是随着季节不断变化的草甸景观的呈现。设计选择乡土树种及能够自播繁衍的地被植物,以实现稳定的自然演替。

    · “稻花乡”农田景观,主要栽植耐旱耐涝的禾本科观赏草,是南苑田园风貌的重现,也是对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歌颂与赞美。

    · “稻田小筑”原型是古时农人在田中小憩的建筑,现在的稻田小筑设计成为充满中华文化意蕴的休憩场所。

    · “我思园”以双盒嵌套结构的院落与中央栽植的柳树点题,象征传说中殉情情侣结合的灵魂。

图 我思园

  • 低成本、环保建造:所有设计均选用了低成本、耐久、易维护、生态环保的设计材料,并且尽可能地回收利用了拆迁留下的砖石等废弃材料。选择乡土树种及能够自播繁衍的地被植物,构建可稳定实现自然演替的植物群落。

图 低成本设计材料


02

松山湖中心区

通湖礼廊

改造提升工程项目




· 项目整体可以分为南北两段,改造前,南段为松山湖管委会的一条机动车通道,并不对公众开放;车道两侧场地被停车占据,空间消极缺乏活力。北段生态基底良好,但植物生长杂乱,空间密闭,道路陈旧且人车混行,体验感较差。项目建立起“城”与“湖”的联系,并通过功能场所营造,重新定义了水岸公共生活;围绕“城市庆典+文化展示+科技互动”的主题,营造具有松山湖科学城独特气质的景观轴线。


图 整体鸟瞰

· 机动车道向景观大道的华丽转变(南段):形成以步行活动为主的滨湖轴线公园。打通中轴视线通廊,形成富有仪式感的礼宾轴线。打破原有单调孤立的空间边界,让中轴与西侧办公楼之前的庭院空间以及东侧香樟树下丰富多变的休闲空间互相渗透交织。东侧林下空间设置可参与静水面,增添活力和乐趣。梳理湖滨草坪及亲水平台两侧现状植被,打开市民观湖界面,形成丰富多彩的湖滨休闲活动空间。

图 南段整体鸟瞰(开阔大气的礼仪中轴及沿线空间)

· 轴东侧以趣味休闲为主。梳理边坡绿化,形成疏林草地的大空间背景。结合现状香樟设置树池及坐凳,林下可静坐,可悠闲通行其中,浅水面可玩可赏,空间丰富而生动。

图 舒适的林下空间及开阔的草坡背景/可玩可赏,亦可通行于其中

· 中轴西侧希望营造更为安静的空间,提供管委会办公人群及市民静坐/交流场地。现状原有的樟树则为场地提供了天然的庇荫条件。

图 结合现状樟树设置树池及坐凳形成的林下休闲空间

· 湖边则为更加开阔的空间,旱喷广场为场地增添了活力与与乐趣;阳光草坪与滨湖平台场地较大,是市民观休闲活动的好去处;周边植物梳理后视野极为开阔,伫立其中,湖岸风光尽收眼底。

图 阳光草坪结合休闲台阶


03

麓湖红石公园,成都




· 为了增加公园的可达性与更多步行到访的可能,设计师为周边5个社区都设置了直接进入公园的路线。公园核心处的太阳谷区域是主要的户外活动空间,设置了满足动态活动为主的儿童七彩游乐园、阳光草坪、中央烧烤区和以静态活动为主的”香樟棋语林”,满足不同年龄的需求。

图 总平面图

· “阳光谷”:游戏设备与植物结合、与场地中的原有坡地结合、与红砂岩主题结合,尽可能展示场地原有风貌。儿童乐园根据不同年龄活动特点进行针对性设计。

  • 0~6岁儿童游戏区设置了沙坑、蹦床、秋千等设施,还有一座3m高的红色木质鹿形滑梯,成为了麓湖在红石公园中的形象代表。

  • 西侧的坡地上利用地势高差设计成以4~12岁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儿童拓展区,树屋一样的滑梯盘绕在树木枝杈间,成为该区对外的名片。

  • 拓展区也有各种不同的攀爬网和攀爬圈等设施,为孩子提供不同的体能锻炼机会。南侧的坡地上设计了小型健身休闲区,场地西侧有2m高的挡墙,设计师利用地势和挡墙安装了墙面的健身器械,让健身也变得与众不同。

  • 整个儿童活动场地的东南角是预留的林荫休闲区,家长可以在此随时照看儿童,同时也能享受舒适的休闲空间。

图 彩虹水轮

· “棋语林”:其中原有一些香樟,设计又补植了一批香樟,增加了树林规模。林地一侧是宁静的住区,另一侧是公园开敞的草坪,林下视线较为通透,可以看见坡地上玩耍的孩童,兼顾了近景与远景的和谐。林下舒适宁静的小路周边布置了很多小场地,边沿穿插一些矮墙带来场地归属感,中间布置方形桌椅为喜爱棋牌的居民提供服务。

图 通向竹林凉亭的小路


04

麓湾牧场景观设计,海南




· 概况:项目位于海南省万宁市,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是一个集萌宠、营地、特色餐饮、市集、艺术聚集为一体的休闲度假目的地。如何规划差异化的运营内容以及最大限度的将地块优势发挥出来,是要研究的重点。

图 总平面图

· 场地现状:场地内最大高差13米。从市政道路的开口沿车行道爬升至坡顶,能看到大片椰子林,一直绵延到远方的山脚下,仿佛置身原始山林。回过头,就是项目的入口处了。设计团队在前期做了大量空间模拟来解决到地块接驳且空间交融、动线贯通的问题。

图 场地地形推导过程

· 路旁种植:主要在主通道两侧以椰子树作为氛围营造,实际也是非常有效的遮荫大道,其他区域则通过对比手法做相对的“留白”处理。通过对空间模拟,每株植物到场后精准定位栽植,模糊掉“行道树”的感觉,使空间自然且不生硬。

图 主通道旁的椰子树

· 自然的草阶剧场,或坐或卧,或者简单背靠草阶望向天空,蓝天白天慢慢飘过,就是最好的放松方式。这里成为大人小孩最放松参与度最高的区域。

图 自然的草阶剧场

· 原场地保留的大树,在这片惬意的大地上静静陪着人们、陪着牧场,日升月落。当然,大草坪除了日常休闲放松,在将来,还会承担更多的艺术节、戏剧节、婚礼、主题活动,在湖光映射下,这块复合的“留白空间”让人充满期待。

图 日常状态的大草坪区域


05

郊野公园设计要点




· 郊野公园的功能特征:

  • 城市和乡村的连接:通过结合农业生产,为居民的使用和娱乐设施提供土地。

  • 处理城市和乡村的多样性变化:其主要的游客包括想要游览乡村的城市居住者,由于城市过量的人口问题,城市边缘将是他们体验乡村文化的第一选择。

  • 生物多样性:通过郊野公园的建设实施来确保地方和国家生物多样性目标的贯彻,以达到增加公园和周边区域野生动植物的目的。


· 郊野公园景观风貌设计应立足现状资源和场地特色,以自然野趣为基调,以田园风光为特色,强化场地原有景观风貌、突出现状景观资源价值。在不进行大规模改造的同时,还应对原始风貌受到破坏的区域进行修复,提升景观品质。针对郊野公园所特有的农田、林地、水系、村落等要素进行典型景观设计,可根据不同区域自然资源的特点组织景观风貌分区,明确各分区的景观特色。


· 此外,不应忽略对郊野公园文化氛围的保护。应保护郊野公园的历史文化资源及其物质环境不受破坏,在保护其完整性和原真性的基础上加以利用。可通过提升生产生活方式、增加游憩功能等方法,可持续地展示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通过个性化的标识设计等手段,体现各郊野公园不同的历史文化特色。


· 在设计时,第一,依据郊野公园游憩资源的价值与特征确定公园特色与定位。第二,因地制宜地布局游憩功能区划和游憩项目,设计适合不同人群和不同游程需求的游憩线路。第三,合理布局服务配套设施。

课程简介

寒假班+考前模拟+理论 / 


24设班



24筑班



24论班


园设卡片


真题解析

全尺度院校真题中译中 

尺度


中小尺度


合集链接

 必看系列


林创优景
林创优景成立于2015年,是一个小众精品的风景园林景观培训机构,上岸率超过80%,涵盖全国20余所院校的快题、手绘和理论教学。走在行业前沿和实践一线的教学团队,课前课后全方位辅导,帮助每一位考生实现梦想,为中国风景园林事业添砖加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