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在即 吃出健康——小心“甲肝”
冬春季节是甲肝发病高峰期,尤其春节在即,许多小伙伴们少不了亲友欢聚。海城市疾控中心温馨提醒您: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千万小心“甲肝”找上门。
一、什么是甲肝?
甲型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 A)简称甲肝,是由甲肝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潜伏期一般14~39天,平均为28~30天。
二、甲肝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甲肝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恶心、呕吐、厌油、腹泻、乏力、食欲下降、尿黄、皮肤粘膜黄染等。
三、甲肝是如何传播的?
甲肝传染源为甲肝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被污染的食物和水进入消化道,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均可引起甲肝感染,人群普遍易感。当人们食用未煮熟的牡蛎、蛤、蚝等水产品时,有较高的甲型肝炎病毒感染风险。
四、预防甲肝
1.接种甲肝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
2.把好病从口入关,饭前便后要洗手。杜绝生吃、半生吃以及水产品腌制后直接食用等不良饮食习惯。外出就餐使用公筷,注意餐具卫生,使用消毒后的餐具。
3.做好环境卫生,加强水源和粪便管理,改善供水条件。
如怀疑感染甲肝,应及时就医。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多数患者都能康复,让我们行动起来,预防甲肝,守护健康。
来源:海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