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来这位退役军人的故事...
民生
2025-01-27 15:58
广东
“我是2006年参军入伍的,当时是想到部队砥砺品格、锤炼意志。正是这2年的部队生活,让我变得坚韧、顽强、敢拼敢干,为我后期返乡创业成功奠定了基础。”近日,惠来县退役军人、惠来县建军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郑建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郑建军是惠来县周田镇黄岗村人。作为回乡创业的退役军人,他把军队的好作风、军人的好品德带回了家乡,通过发展番薯产业,一步步带领村民踏上致富路,助力乡村振兴。怀着报效祖国的梦想,高中毕业后郑建军选择参军入伍。作为土生土长的黄岗村人,郑建军十分了解周田镇周围的农业情况,因为周田镇的土质为半沙地,种出来的番薯口感香甜。这也让郑建军确定了创业方向。2008年,郑建军退伍返乡创业,他因地制宜,依托家乡农业优势,成立了惠来县建军种养专业合作社,从事番薯收购生意。“经验都是一点点摸索积累出来的,一开始我是收购番薯,后来慢慢接触多了,番薯销售渠道越来越多,了解掌握了番薯种植技术,我就开始自己种植红薯并进行深加工。”郑建军向记者说道。凭着军人特有的坚毅和自律,2010年,郑建军便开始在黄岗村种植10多亩的番薯,随着规模逐渐发展壮大,2022年,建军种养专业合作社的番薯等农产品种植基地扩展到靖海义湖、东陇石洲、前詹岛南和赤奥等地,共计1300多亩。“我会定期在一亩田App、抖音、微信等线上平台发布红薯的产品信息,也会邀请相关领域专家教授来基地向农户传授种植番薯的好经验、好方法,并积极参加行业内的各种展销会、博览会等,推介自己的产品。”郑建军向记者分享他的成功经验。2020年开始,郑建军尝试创新经营模式,拓展番薯的销售方式,对番薯进行再加工,制作成番薯干销售。在郑建军的用心经营和周田镇委、镇政府的助力下,他成功打造了“周田番薯干”品牌。周田番薯干以口感清甜、绿色环保、营养价值高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如今,建军种养专业合作社已经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每天可加工番薯干约1吨,年产值达400万元;2024年番薯干总产量约220吨,产品远销至珠三角、广西、湖南等地,供不应求。“他的番薯基地做得非常好,不仅带动了当地番薯种植市场,还解决了很多村民的就业问题,让村民们有活干,有钱赚。”前詹镇岛南村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说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郑建军一直以来遵纪守法,以高度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做好表率,始终秉承着诚信经营的理念,重视产品质量,“2019年开始我们引入了一些现代化的装备技术,如无人机喷药撒肥,半机器收割,产量和效率都提高了很多,但是在番薯干的生产制作上,我们依然采用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装备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因为手工制作能最大限度保持番薯原来的风味,确保番薯干的味道和品质。”郑建军告诉记者,尽管机械化生产能够大大提高产量、减少人力物力成本,但他仍采用手工制作来保证番薯干成品后的质量,并坚持品质的纯正,不加任何添加剂,保持番薯最原始的香软味道。一直以来,郑建军始终本着客户第一、诚信至上的原则,诚实待客、热心服务,赢得了客户的认可与信赖,也获得村民的一致好评,郑建军的种养专业合作社不仅成为了当地的标杆企业,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因其加工厂采用手工制作,需要的人工量较大,合作社已带动50多名村民再就业。“我在建军种养专业合作社工作3年多了,建军哥对我们非常好,他每天一早就会到番薯基地、生产车间,和我们一起工作,亲力亲为,乡亲们都愿意跟着他做事,他不仅是我们的老板,也是我们的好大哥、好榜样。”周田镇前湖村村民黄晓鑫向记者说道。对于未来发展,郑建军表示将继续走好番薯全产业链发展的路径,通过引进番薯新品种、扩大种植面积,拓展线上直播等销售渠道,把番薯产业做大做强,把番薯干品牌化、标准化,同时将始终坚持退役不褪色的理念,用自己的行动带动更多的年轻人以及退役军人加入返乡创业的浪潮中,为乡村农业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来源:揭阳日报、和畅惠来
今日葵潭
关注“今日葵潭”,知葵潭今日事!@今日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