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文学奖的设立和评选,提高新疆作家和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中的影响力、感召力的同时,能够吸引更多作家、艺术家关注新疆,用文艺和文学的方式反映一个深邃、立体、丰富、和谐、有血有肉新疆。”10月30日,新疆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家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接受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近照。本人提供
叶尔克西认为,文学能为一个地区的文艺成果提供坚实的基础,文学是多种艺术的母体。纵观以往太多成功的文艺作品,特别是影视、舞台作品,有了文学母本作支撑,才会成为经典。
20世纪60年代初,叶尔克西出生于新疆北塔山牧场,20多岁开始从事小说、散文创作和文学翻译、民歌翻译,以及电影剧本、电视连续剧剧本创作。著有散文集《永生羊》《草原火母》等,小说集《额尔齐斯河小调》《黑马归去》等,长篇小说《歇马台》《白水台》;翻译作品有诗歌集《天狼》《春天来了很久了》,小说《蓝雪》《寡妇》,长篇报告文学《永不言弃》,《“一带一路”国家诗歌经典·哈萨克斯坦诗歌卷》。作品被译成英文、法文、阿拉伯文等。
“不同纬度、不同海拔、不同地域的作者,文字总蕴含不同纬度的气象、气息和色彩。”叶尔克西说,例如湖南的沈从文、新疆的刘亮程,他们的文字气质虽然不同,但文学意义和价值认同一样,这是文学规律使然。
《白水台》是叶尔克西在南疆参加驻村工作期间创作完成的长篇小说,主人公孟紫薇像当下的许多青年人一样,有着内心的迷茫。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以中国乡村研究者的身份去基层完成一个关于乡村治理的课题。因为工作,她走入了村民尤莱·叶森一家的生活,最初的研究仅浮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字词层面,但一次次走访中,她不仅解决了叔侄的矛盾,更体谅了牧区生活的不易,懂得了乡村振兴中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携手并进的重要性。
在《白水台》写作过程中,叶尔克西通过人物与人物关系的变化、叙事时空转换架构、艺术形象转化、自然地理环境气候的把握、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展现我们这样一个国家所蕴藏着的别样风景和精神风骨,通过文学的点滴发现,讲述中国人的集体记忆,这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种新疆表达。”她说。
位于亚欧大陆中部的新疆,多元文明在这里交融互鉴,留存了中华文明的历史记忆。“新疆这块土地天生有一种开放包容的精神气质,人们热爱生活,珍视生命,珍惜彼此。这些都会滋养创作灵感。”叶尔克西表示。
“新疆是一片十分适合用文学表达的热土。”叶尔克西认为,多语种、多样地理地貌、丰富的生产生活方式、多样的民间生活习俗,工业、农业、牧业、现代科技、南疆北疆草原绿洲,还有丰厚的历史与迅猛发展的当下,人们的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中对家国的认同等,这些都给新疆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特性,也是新疆文学的优势。文学的转化,总能给人们提供不一样的体验和精神食粮,还有阅读的享受,“相信天山文学奖一定能评选出兼具‘高原’和‘高峰’气质气度的优秀作品,讲好更多新疆故事。”
长篇小说《白水台》护封。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供图
投稿网址:https://tmcn.xjmty.com/awtx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