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感谢第三方媒体朋友 OxCmoron对Skypanel X的自费评测,欢迎点击阅读原文,或点击以下链接观看完整评测视频:
【链接】「无分P版欢迎移道我们的同名B站账号【OxCmoron】 观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oNzGYvEro」
摘录部分原文亮点与大家分享:
【原文】在过去15年里,数字拍摄成为主流后,ARRI有过最重要的两个产品系列:第一个自然是具有传奇色彩的Alexa系列摄影机,而另一个,则是灯光产品中的SkyPanel。
LED灯具其实早有出现,但是直到SkyPanel在2015年横空出世,LED灯具才进入了主流制作的视野。SkyPanel一度证明了LED技术作为照明工具的可行性与易用性,它对ARRI公司的重要程度绝对不亚于摄影机。
但是大家都知道,LED行业的发展速度是非常恐怖的,在这2015到2023这8年间,有很多新型的LED照明产品不断被推出,新的产品形态和LED技术都被应用到照明当中。
了解ARRI这家公司风格的人一定知道,他们重视产品在片场环境的稳定性和产品对于租赁公司的长线保值能力。八年之后,他们终于拿出了新的SkyPanel产品 SkyPanel X,那么这个产品是否配得上等待?是否能接过SkyPanel的接力棒?这都是我们本次测试想要尝试回答的问题 。
功耗,光束形态,亮度与色温稳定性测试
不管对于RGBACL还是对于RGBWW结构的灯具,相比HSI模式下的高饱和单色光,在CCT模式下,灯具在混合出白光时几乎会用到所有的灯珠,使功率升高。同时CCT模式依然是最常用的模式之一,所以这个功耗测试有着直接的代表性。
在有光之前,先得有电。对于一些超大项目来说,也许功率这个数字不在考虑范围之内,调发电车就是了。但对于很多实景,外景,非棚拍,只要任何的场地限制一出现:功率会是影响灯光器材单的第一考虑因素。
这不光是制片层面的预算问题:目前影视制作的大趋势是不断地小型化与轻量化,抛去经济下行的因素不谈,一个高效的小团队的确能做到很多事情。再综合上北美市场常见的家用电限制,功率变成了器材厂商必须斟酌的一个问题。
单个电器功率越大,数量一旦开始变多,就开始考验电路整体和分支线路的承载能力,任何短板都可能成为隐患。了解灯具的功率范围对于建立系统里的冗余非常重要。触电风险和火灾风险都不是儿戏,生命比艺术重要无穷倍,活着才有希望。
不同CCT下功率波动测试
首先我们测试的是满亮度下的【不同色温带来的功率波动】,来试着找出色温模式下功耗。在这个测试里,我们从2000K开始,每100k会记录一次功率数值。我根据这些绘制了图表:其中横坐标是色温,纵坐标是功率。(没有测极端的色温范围,比如1000+K到20000K的原因,是因为不是所有灯都能达到这些CCT)。
从这些图表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些非常有趣的结论...
首先我们来看SkyPanel X的功耗
蓝线是“标准模式” “Standard mode” 下的功耗波动(非Alexa standard mode)。红线则是”high output mode”高输出模式,这是理论上功率最高的一个模式。我们可以看到两条曲线非常的平滑,虽然平滑并不意味着什么,因为这只是单纯的功率消耗,只能说在调整色温的时候能耗非常接近,和光质没有任何的直接关系。
标准模式下的SkyPanel X在不同色温下的功率波动并不大,基本都在550W以内。而即使在高输出模式下我们看到灯具的实际消耗也是在700W以内的。但是SkyPanel X事实上是一盏官方标定800W的灯,这里以绿色虚线表示。首先,不排除我们可能错过了某些最极端的,灯具消耗最高功率的情况。
即使如此,我觉得这个800瓦的标定值很好的体现出了厂商严谨保守的德系风格。前面说到说灯光师在列灯单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电力系统冗余,所以实际功耗略小于标定余额是一个双重的安全保证。
必须再次强调的是,我们不是实验室,所以测到的数据精度有限,这里所有的数据都不具有研究级的参照价值,只是为了示意,给实用场景一个参照。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些功耗曲线在一起的全家福,不得不说: 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各家有各家的玩法。(详细测评请参看B站视频)
亮度与光斑形态测试(3米)
我们首先对灯光进行如图的设置,在距离灯头具体出射面3m的位置摆放了一块12x12的黑布,关掉棚内的所有灯光进行测试。我们使用的测量仪器是世光的C800光谱仪,在一个相对全黑的环境下,测量100%亮度下光束中心在3米时,①【光斑的形态】:灯具是否能够有效填充8x8左右的大小;②【光斑中心】,【光斑中心到边缘一半距离】,与【光斑边缘】三个位置的【亮度和色温变化】
正如我们不会从COB处开始测算一样,很多时候灯的真实物理尺寸在拍摄中有具体的意义,“角落放不下,稍微就穿帮”这些都是常见的问题。这也是聚光板灯的优势之一。
SkyPanel X在安装柔光灯罩时(裸灯则更是如此),在3米的距离下它毫无疑问的能很好的将一个8x8的面积填充均匀,肉眼看到甚至更近的时候这也是没有问题的。接下来我们换上HyperOptics聚光套件。我们来到了这次测试最大的亮点之一。
HyperOptics的聚光效率极度之高,我们可以参照这个12的框的大小来对照。在3米处的光斑依然比SkyPanel X自身大不了太多,这是非常有用的。因为出射灯光越接近一个平行光源,它使用反射板来进行光路延长,得到的衰减弱化效果就会越好。
以下是装上HyperOptics时3米的数据SkyPanel X
23400lx 5484k 光斑中心
11900lx 5576k 1/2处
3430lx 5713k 边缘
从设计理念上来说,SkyPanel X的裸灯珠设计能够最大化光学设计的可能性,也就是你需要很广的灯光覆盖面积时,装上柔光罩甚至裸灯使用,但当你需要非常集中的光线时,HyperOptics极高的效率让你不会有损失。
显色性测试
在这一大部分的测试中,我们会从Skypanel X出发,聚焦不同灯具对不同肤色和颜色材质的表现能力。接下来我们也会给大家解释不同标准数值(CRI TLCI TM30与SSI)的更深层次含义,让大家正确看待数据,破除数据迷信。最后我们会试着对灯具的光谱进行解读,试图探究和解释显色性与亮度的取舍,以及厂商对其灯光产品的设计思路。
【测量方法】
在这一次的测试中我们使用了更多的的灯光,其中包括了控制组:5k菲涅尔钨丝,1.8k类M18的镝灯,还有接近正午的日光。其他的主要的参赛选手和第一部分一样:Skypanel X(多种模式), A产品,B产品,C产品。
首先我们设置了如图的【灯光方案】,灯光会打到白胶反射材料上进而照亮我们的三名模特。同时在模特两边的大墙上我们都设置了黑布减少墙面所可能引入的杂乱反射光。
选择瓜果蔬菜是因为因为他们有着非常惊人的一致性,同种的彩椒颜色会非常接近,即使在不同地域和生长环境之下。
在第一部分我们看到每一盏灯的光束都有非常大的不同,所以我们使用一块8*8的白胶来减小灯光塑形上的区别。有一些朋友可能会比较疑惑,我们为什么不用灯光直接照亮模特?首先测试中大部分灯具都属于聚光灯具,亮度过高不适合直接照脸。二来也是最关键的,用反射材料“弹光”做bounce是拍摄过程中非常非常常见的一个技法,是符合常见的使用习惯的。
同时,我们比较过灯头出射和反射后的灯光,光谱非常接近,最关键的是他们的【光谱特征】没有改变,在经过反射后,仅仅是有一个100-150k的色温偏移。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记录了:
灯头直接出射时的光谱数据① 和
模特脸前方的光谱数据②
在【曝光方法】上,我们记录了ARRIRAW,800EI,同时从艾丽莎mini的SDI输出log信号进入现场电脑里的数字示波器,同时将伪色的范围设置到非常窄的39%-41%区间,使灰板落在这个绿色区间。
我们在保证灯光亮度100%输出的情况下,通过使用艾丽莎的内置ND和光圈的调整来保证每一条之间的曝光非常严肃的重合。
我们直接来对三位模特进行单独的脸部对比,其中参与对比的Skypanel X的模式是Alexa Standard mode, 也就是所谓的艾丽莎模式,这是针对摄影机的颜色特性优化过的模式,大家可以把它看成一个“灯光lut”
提前说的一点是,艾丽莎标准模式的确对肤色有一定的效果,我们之后也会将Skypanel X的几种模式之间做对比。但在比较灯具的显色时,使用这个模式当然会是我们的默认选择。
我们先来对比一下Skypanel X主要几个模式的不同。首先Alexa Standard mode是一个“灯光lut”,我们可以看到相比其他模式,它很好的修正了肤色。别的模式下肤色有些偏绿,但这个偏绿的成因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我们今天使用的mini很不巧,年龄偏长,接近一万小时了。但我们很欣喜的看到的是,Skypanel X的艾丽莎模式反而把这个色偏抵消了一些,的确是非常实用的。(在这里详细来说:摄影机本身就应该依照D65的标准来定义白,所以和“D65比黑体绿”没有直接联系)
下面比较一下High Output mode(高输出模式)和 标准模式,高输出模式很明显的把更多的光谱能量挤到了亮度权重曲线里面。
下面我们来一场“内斗”,比较一下ARRI Orbiter和Skypanel X的光谱。
这里我们能很明显的发现,Orbiter在深红端有着更好的延展,而Skypanel X的方案使用了一个窄带的红灯珠,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在光谱上看到红色尖峰的原因。
ARRI当然当然也懂这点,那么问题来了,深红端光谱难做么?首先这个技术本身其实不难做:主流的LED都是“荧光灯”,都是通过蓝光芯片激发荧光粉产生其他的色光,只要使用相应深红色的荧光粉即可。这张图是我家装修时,换的一个LED吸顶灯的光谱。我们看到,它的深红光光谱非常富足。但它的价格只有一千多元。
它光谱好,但有两个致命弱点:一来在于它对亮度的贡献极低,二来它的功耗巨大。当然,这里还牵涉到“采集端”的问题,放下暂且不谈。
简单来说,深红端光谱(一定程度上,也包括深蓝紫端光谱)是否重要?重要,也不重要。说重要,依然是一个源于科学基础,一个“信息论原教旨主义者”的角度。而说不重要,则是基于实际拍摄中”是否值得“这一点的考量,选择权最后交回了消费者手上。
但不得不说,如果在前期拍摄的时候皮肤就有可见程度的色偏,那么会给后期带来不少麻烦,能调回来一个镜头没问题,但动辄上千个镜头会拖延多少工期,造成多少镜头不匹配呢?这是一个极大的不确定性。
一个准确的,信息量丰富的前期捕捉,是拍摄的底线,是后期能有高效工作,调色到位的前提。就连AI都不能用垃圾数据来训练,何况实拍?
说了这么多,建立标准监看的环境,尽可能模拟最后拍摄情况去做测试,最后在拍摄现场相信自己的眼睛和直观感受,其实就这么简单。
同时LED灯的另一个核心,在于可控性。0-100的调整空间对比起镝灯的几乎不存在的亮度调整空间,方便太多了。钨丝灯的调光非常细腻,但是随之而来的色温变化也会让人头疼。相比起LED近乎无限的DMX光效控制,后者让你想怎么样在片场跳Disco都行。
调光细腻度测试
早年LED相比传统灯具,尤其是钨丝灯的另一个弱项,在于它的调光精细度因为受到电源与控制组件的限制,有的时候会显得“一跳一跳”,过渡不够细腻。考虑到稳定性的问题,主流的LED灯具都使用了高频PWM调光,手机圈和屏幕圈有非常多的关于PWM调光和DC调光的介绍文章,简单来说就是灯光的亮度本质上是它一段时间内总光量的平均值(占空比)。
【测量方法】我们对在控台上做了15秒 0-20%-0 亮起熄灭的cue,SkyPanel X的调光曲线选择了S曲线,同时使用了16bit的DMX模式确保最高的精度:这个时长已经很极限了,大家可以观看我们的测试视频,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到Skypanel X的变化过程非常细腻。
在这里我们得出的另外一个简单结论是:X21,X22和X23的可玩性极高,它组接的方式可以很轻松的打出不同的光效。它可以组合软硬光,如果用反射板的话可以节省位置。(希望出一个X23的一体拖箱)。它既可以打透柔光布,也可以弹反射材料,也可以上柔光罩直给,还能一个上柔光罩一个上HyperOptics做更硬的造型光。
其次就是宽CCT的便捷性:极端CCT虽然不常用,但是一旦有了,就比你到处找CTB CTO要来的方便快速:因为这些效果光不是面光,所以不会苛求他们的显色很好。同时更关键的是,通过色纸模式能让你在拍摄时的一致性大大提高。比方你在模仿灯红酒绿的场所时,记住所用的【色纸型号和光源组合】即可。
如果用真的色纸来做,首先会有更长的调试时间,同时除非你的灯光师足够有心,否则你在灯上叠的两张绿和一张黄在第二天就变成了两张黄和一张绿,片场杂事太多,很难苛求记住一切。但有了这个模式,拍同场戏甚至补拍的时候就可以很好地【还原】当时的设置。
如果用真的色纸来做,首先会有更长的调试时间,同时除非你的灯光师足够有心,否则你在灯上叠的两张绿和一张黄在第二天就变成了两张黄和一张绿,片场杂事太多,很难苛求记住一切。但有了这个模式,拍同场戏甚至补拍的时候就可以很好地【还原】当时的设置。
既然说到这里也来总结下一下”硬光板灯“ 的优势:
1.从硬件角度上来说,硬光板灯避开了大COB LED的最大软肋之一,也就是温度控制:大CoB的温度极高,如果没有一个恰当的散热系统,荧光粉的寿命会大打折扣,这也变相使得所有的COB背部都装有巨大的散热系统,而硬光板灯则通过面积减小了散热需求。大功率和大面积CoB从热平衡的角度上来说,其实是有一个热灯时间的,好事者可以自己测量一下。当然,它肯定会比镝灯要快得多。虽然我个人觉得这也称不上一个优势,但COB的热灯时间比多灯珠的板灯一定会略久一些。
2.体积控制:硬光板灯的厚度对小空间内的吊装与角落隐藏都可以很适合,板灯这个形态的独到之处就是薄,当然我们不能拿布灯来比,但试想CoB灯+投影桶的长度有的时候实在是非常惊人。同时这样的板灯一定程度上可以相对快速的调整的出光角度和覆盖面积,换罩子就行了。除非你需要绝对的硬光和锐利无比的影子边缘,那这个时候的确就需要一个更“点”的光源了。
3.多灯头组接能力与无控制盒设计:有益于扩展,使用和收纳。当你还在卷灯头线和电源线的时候,隔壁的Skypanel X已经收好装车了。
Skypanel X 最终评价
优点:
1、全天候设计,做工很好,性能稳定,亮度充足,颜色表现良好
2、HyperOptics聚光能力极强,光束均质,干净
3、X23可玩性极强,极强,极强
4、Alexa模式与Alexa之间的适配非常棒
5、UI设计简单易懂低亮度下的调光细腻度很好,可以实现复杂且细腻的变光
缺点:
1.还是偏重,虽然也不是过度的重
2.最大槽点是:模式选择太多了
我可以理解为了现场录音的需要加入Fan mode风扇模式,但我觉得最好能从灯光模式里分开,灯光模式里可选的太多了,对新手不那么友好,片场本来就足够混乱的,调灯的助理这一看肯定傻眼了。
最后来回答视频开头的问题:SkyPanel X能否接过SkyPanel的大棒?我对它很有信心,和世间万物一样,最后时间能给出答案。
尊敬的ARRI用户,如您想咨询ARRI各类产品信息,请扫描“ARRI中国客服在线自助服务平台”二维码。
关于我们
关于ARRI:“激发您的想象,始于1917。”阿诺莱德电影技术公司(ARRI)是一家电影媒体行业的全球化公司,全球雇员约1400名,公司名称取自两位创始人奥古斯特.阿诺(August Arnold)与罗伯特.莱德(Robert Richter)的姓氏缩写。时至今日,ARRI集团总部仍然位于德国慕尼黑,并在欧洲大陆、北美、南美、亚洲和澳大利亚设立多家分支机构。ARRI集团业务由摄影机系统、灯光、媒体和租赁构成,结合艺术与未来的新技术服务影像创作。ARRI是全球领先的摄影机、灯光系统设计与制造商以及电影、电视与媒体行业一体化解决方案供应商,经销与服务网络遍及全球。ARRI产品包括数字电影摄影机、镜头、摄影机附件、存档技术、灯头设备以及灯光附件。除了自有技术产品,ARRI Rental以一流的设备与服务为全球专业制作项目供应摄影机、灯光与拍摄器材。ARRI解决方案团队(ARRI SOLUTIONS)为更多的摄影棚以及工作室的经营者、制片人以及企业提供高质量的虚拟和传统生产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和高效的综合工作流程。Claypaky以最先进的现场娱乐和舞台灯光让全世界的观众为之着迷。ARRI已获得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授予的19项科学技术奖以及由电视学院颁发的6个工程艾美奖,以表彰ARRI的工程师及其对行业的贡献。地址与更多信息请访问www.arr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