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观点吴茂林:良知是自媒体人的创业底线

科技   2021-12-20 05:43  

文/水俞山人


2019年9月13日,吴茂林在西藏然乌湖


“你可能不知道,我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吴茂林开门见山地自嘲道,“非新闻传媒科班出身,所以别人经常笑话我是‘媒体圈里最懂0101规则的’。我的文章里缺少那种峰回路转、骗人眼泪的人物描写,更多的是用通俗的语言将最新、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像讲故事一样转述给大众老百姓,让普通人也能感受到科技进步所带来的时代感。”


吴茂林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要知道中国曾经的三大IT媒体发源地,重庆当地就有《电脑报》集团和远望集团(著名的杂志如《微型计算机》、《新潮电子》)两大招牌集团。


机缘巧合走上科技媒体创作之路


2000年9月,吴茂林加入刚从行业协会媒体转型为消费大众类杂志不久的《数字通讯》杂志。“面试那天发生了一个笑话,以至于现在老同事再聚时,他们都要拿出来取笑我。”吴茂林说。


应聘这个编辑岗位面试的当天,吴茂林特别精心地准备了一下自己的面试妆容,一身刚买的廉价西装,虽然面料一般,但胜在笔挺整洁,然后他梳了一个六四分的流行发型,关键是定型摩斯用了一大堆,显得根根头发都有“闻鸡起舞”的冲动……


2008年04月,吴茂林专访ARM全球总裁都德·布朗


用老同事们的话说,他们以为是哪个跑推销的敲错了门走错了地儿,但就是这个有着“推销员”潜质的小伙子,凭着手中一百多篇在ChinaByte、硅谷动力、太平洋电脑网上发表的文章,轻松地撬开了这扇日后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手机类杂志的大门。从此,科技圈多了一个名叫“生哥”的作者加编辑。


谈及在《数字通讯》杂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吴茂林想了半天,回答说:做媒体的底线。


2019年6月,吴茂林采访华为终端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


在《数字通讯》杂志的这几年里,吴茂林从最基础的行情编辑做到评测编辑,然后荣升行业资深编辑,主掌杂志每期重点稿件的编校。他在杂志社版权扉页上的排名也从曾经的最后一位排到了第一位。但是,他始终记着刚入行时,老总编给他的几句忠告:“我们虽然做的是科技类媒体,但我们同样要恪守媒体人的底线,那就是不造谣不做假。”


2015年4月,吴茂林专访时任华为手机中国区CMO杨柘


举个例子来讲,那个时候的数码类产品评测,基本上是单向信息传输,简单的说,就是媒体说什么,消费者只能相信什么。所以,很多不良厂商往往通过金钱来腐蚀拉拢相关媒体,肆意吹捧产品性能,以图欺骗消费者。而《数字通讯》杂志的底线,就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所有的数据以实测为准。为了杜绝误差,评测编辑一般都要跑上三遍,取成绩最好的一次,但绝不向厂商妥协。


无论是后来去了《计算机世界》担任频道主编,还是去《手机中国》做总编,吴茂林都是始终秉承这个原则,这就是所谓的媒体“传承”。


创业首选自媒体,更多还是出于理想


如今的吴茂林已经成为了自媒体中知名人物,整个团队有着近百人的规模,运营着头条、百家号等各类平台上近600多个账号。


为了讲述当初创业时为什么选择做自媒体,吴茂林向笔者讲述了2017年他接受京东智能频道专访时的一些感悟。


2017年4月,吴茂林采访酷派手机原总裁李斌


“那是在2012年的时候,我发现垂直媒体开始越来越多地受到厂商的约束,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想做一些有点‘新闻理想’的事情。做自媒体、说真话成为我当时的一个目标。”吴茂林说。


当时吴茂林想过搭建网友试用平台,就是以前流行过一段时间的众测平台,通过网友或KOL产生内容来带动电商的销售,主要定位在社区化营销。但因为吴茂林太过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人脉,当时找来跟他一起创业的有10个人,其中有不少都是知名IT媒体主编级别的人物,大家都对当时的困难认识不足,以至于最终导致后面项目的失败。


2015年10月20日,吴茂林采访OPPO前副总裁吴强


“因为没有事先融资,所以我们自己先凑了50万。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逐渐让我们清醒。跟我一起创业的人都面临着养家糊口、房贷等现实的生活压力,当时只搞了半年时间,大家觉得没前途就散了。当时的10人中,现在一大半媒体主编都又回到了媒体的岗位。”吴茂林回想着过去的那段创业史。


但是,吴茂林没有放弃,他继续坚持按自己的思路去一步步地实践。资金上有困难,连续三个月亏损发不出来工资,他就把自己在北京的房子抵押了一百万,用这笔钱坚持到公司经营出现好转。


其次,团队管理层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也让团队迅速成长起来。吴茂林回忆起那段时光,无尽感慨地讲“人都说小米够拼了吧?6X10!我们团队可是7X12,我自己创造过连续48小时不眠不休,当时只为了盯一个电商项目。”这样的企业文化也让团队上下拧成一股绳,成为行业内远近闻名、极具战斗力的内容撰写团队。


当时的公关圈曾经流传过一句话:物美价廉时间紧,就看趣写一支笔!作为全新打造的“趣写”品牌,依托前十大中国公关公司中的多家合作伙伴支持,吴茂林的内容撰写团队规模迅速扩大,同时在北京、石家庄、重庆三个地方建立了固定的经营场所,写作内容也从数码、互联网扩大到电商、汽车、3C家电等多个领域。


不做公知,做自己擅长的事


谈到对自媒体行业这七八年来发展的看法,吴茂林自豪地认为,“我们算不上是这个行业的开创者,但是我们称得上是合格的亲历者,因为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这个行业历史中的一部分。”


在吴茂林看来,自媒体行业发展到现在,差不多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在2012-2014年间,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就是“造神”。原来的媒体格局,可能是个别几个传统老牌杂志社或者网站占据了行业最主要的话语权,而百度的流量基本上就等于当时网站的全部。


而在2012年自媒体兴起之后,人人都在播报新闻,人人都在产生热点,人人都是新闻人的热潮,这打破了旧有的媒体格局,让一批跟不上形势的老媒体人倍感失落。就像在一次手机发布会的间隙,一个从业十几年的老媒体人感叹道:“倒退十年,这帮小孩哪有资格跟我一起坐在会场上开会。”这句话折射出当时以KOL为代表的新媒体人群的出现,完全打破了旧有的媒体格局。这一时期的红利最典型就是新浪微博及后来出现的微信公众号,这也是众多大V公知诞生,各显神通的高峰期。


吴茂林在喀什古城留念


第二个阶段是在2015-2017年期间,借着前一个时期对用户群的培养,这个时期更多的则是“眼球经济”的乱象体现——语不惊人誓不休,不管是真的假的,只要是能吸睛的,就敢说。自如永浩瞎B大战、今晚8:20发……这个时期,造谣的无中生有或者“小事大讲”成为自媒体行业主流,特别是后期发展到为取得吸睛效果竟然可以对先烈们肆意侮辱,这些都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以至于国家出重手进行整顿。


回忆这两个阶段,吴茂林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团队做对了很多事,也错过了很多红利,但根本上我们是按我们即有的原则做事,没有丧失最基本的底线,这是我最欣慰的。”


比如,在新浪微博早期迅速积累了近五万粉丝后,吴茂林还是果断地放弃了这个平台。他说,当时他预感到这不是他想走的路,因为网络暴力在当时十分猖獗,而微博已经成为了一个最重要的宣泄平台。几十、上百人可以有组织地围攻某个帐号,可以无中生有,可以移花接木,可以举一反三。在网络虚拟世界里,人们可以乱喷乱说乱骂,也不用担心有人来管你……这是像吴茂林这样的老新闻人无法接受的,也违背了他做人的底线和原则。


2009年5月,吴茂林采访多普达总经理


放弃成为公知大V之路,吴茂林并不后悔。他说,我是一个很较真的人,碰到这种网络暴力团队,你真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跟他们对骂,与其这样,不如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比如内容生产。


第三个阶段就是内容精准导向的新媒体阶段。头条、腾讯的新媒体新闻客户端以精准算法为依托,采取用户画像的精准导向,颠覆了整个媒体的传统用户习惯,形成了时下流行的碎片阅读风尚。


吴茂林告诉笔者,因为擅长原创内容的生产,他的团队在这个阶段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规模扩大了五倍多,与行业排名前十的多家企业也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友谊,这就是所谓的“专注的力量”……


自媒体的未来是光明的,但也是崎岖的


对于自媒体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吴茂林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以微博和头条为代表的两大流派之间的竞争将愈发激烈,微博用长文抢头条类资讯平台的客户,而头条平台以微头条为代表的短文来谋夺微博的份额,这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是归根到底,这只是两个不具备先进生产力模式的平台战争,吴茂林认为,未来更重要的是视频而不是单纯的图文——“革传统阅读模式命的不是它的继承者,而是它的颠覆者,比如5G短视频。”



从5G数据网络布局来看,近几年将趋于成熟。从硬件设备看,5G手机的普及和硬件性能的高配,都不会成为视频播放的瓶颈,视频的爆发已经没有硬件和网络上的短板,缺少的只是一个时机引爆点……


所以,5G时代视频风潮一定不是说一说的笑话,这是一个风口。做内容的人们,天生就有优势。


大IP是视频时代的一个重要窗口。与公知不同,大IP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品牌,还可以是栏目,但是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有影响力和知名度。


吴茂林说,他不做公知但不代表不做大IP,因为这才是未来的方向,精品策略是未来视频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和手段,他非常看好。近期准备在重庆改造一个2000平方米的展播厅,作为视频模式内容的生产基地。


2018年8月,吴茂林横跨新疆南北时与当地朋友联欢


笔者经常看到吴茂林在不同城市之间飞来飞去,或者带领车队远征新疆青藏,不由得一番调侃,“你也就管着上上下下不足百十口人,怎么感觉比身价上亿的跨国总裁还要忙呢?”吴茂林的回答很直接且简单:“我现在就算是不工作,也可以过得很好,但是如果我不努力工作,我下面的员工就会以我为榜样懈怠工作,公司的成长可能就会因此而受到阻碍,我和他们共同梦想的实现机会就会越来越渺茫……”


好吧!作为头雁,你永远只能是前进,前进,前进……(水俞山人)

2020年初,我在天极自媒体启动了一个名为《我和我的自媒体之路》系列访谈。

我希望以全新的视角了解自媒体朋友们在自媒体之路上的所思、所想、所感,选取他们记忆中的一些片层和感悟,给予我们这个行业和同业一些有价值的启示和思考。

因为日常精力投入有限,所以只能针对部分自媒体朋友进行个案问答式访谈。


我的三个微信视频号,欢迎大家关注哦。

“阿桶观察” 目前已同步入驻微信公众号、雪球、新浪博客、博客中国、UC大鱼号、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凤凰号、企鹅号/天天快报、百家号、搜狐号、网易号、搜狗号、趣头条、砍柴网、新浪看点、商业新知、天极网、蓝鲸TMT、新浪微博等20多个平台。

内容合作 请加微信:zeng_xianyong

往期精选


阿桶观察
我不是那位喜欢住在木桶里晒太阳的哲学家,搞所谓的行为艺术,我崇尚文明,但遵从自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