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是一场美丽的遇见,它让我们跨越年龄与地域,心灵相通。”支教团队长彭少琪表示,“地大研支团巴东分队6名志愿者分别来自山东、贵州、江西、江苏、安徽、福建,我们接过了前辈们手中的接力棒,带着五湖四海的故事与梦想,来到巴东续写地大研支团新的青春篇章。”
作为一名“地质人”,志愿者陈宇心中满载着对地质学科的深厚情感与地质报国的崇高理想,在课堂上,他以一颗“艰苦朴素”之心,带着一双双“求真务实”的眼睛去探索地质演化的漫长画卷。他相信,这些孩子中或许会有人像他一样,踏上探索地球奥秘的征途。
“来到这里,我成为了孩子们眼中美丽温柔的英语老师,也是颇受五个年级学生欢迎的音乐老师。”志愿者王骜菲曾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学生艺术教育中心负责人,在一字一句的音符中,她将美育的花朵种在孩子们的心田。
“为什么我们总是落回地面,而不是飘浮在空中?”志愿者陈长泰是八年级孩子们的物理老师,他总会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如何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在他的课堂上,物理不再是抽象的公式和理论,而是一个个有趣的实验。
志愿者张奥是一名高水平运动员,他发挥个人特长,每日带着初中部学生晨练、午练,学生运动体能、篮球技巧得到显著提升,带领学生们在教联体篮球联赛中取得亚军的好成绩。
“这里仿佛是我的第二故乡,”来自贵州的志愿者侯燕燕时常深情地说,“熟悉的西南官话口音、热情好客的土家族嬢嬢让我倍感亲切,与家乡相似的饮食习惯,更是让我觉得回到了远方的家。” 尽管来自天南海北,但地大志愿者们都在这片土地上找到了共鸣与归属。
山河宽广,总有一些人怀揣着梦想与热情,奔赴远方,为教育的星辰大海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巴东分队的成员们,便是这样一群逐梦者。抵达支教地后,他们积极投入教学工作并开展各类活动。
坚守教育一线,夯实教学根基。6名志愿者满怀热忱,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分别担任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道法、音乐、美术、科学、体育等多科目的课任老师,累计授课时长1000余小时。他们深入研究新课标教材,以青年教师特有的活力和热情,创新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创新第二课堂,拓宽学生视野。在中秋佳节举办“月满中秋 绘梦团圆”主题绘画比赛,让学生在笔墨丹青中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开展新中国成立75周年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讲革命故事、观爱国影片、唱祖国红歌,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在世界粮食日开展宣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粮食安全观;开展推普周系列活动,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与规范汉字书写能力。
聚焦心理健康,守护心灵成长。依托地大心理科学与健康研究中心共同建设“心动力”品牌活动,开展“心动力”心理健康普查,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持续推进实施 “心动力”邮局项目,以书信为媒介搭建起中小学生与高校心理系研究生的沟通桥梁,通过专业的引导和关怀,为学生们的心灵成长保驾护航。
投身乡村振兴,彰显责任担当。顾家坪村2014年便开始了椪柑的规模化种植,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椪柑的销量问题却逐渐凸显,支教团得知后迅速行动,借助互联网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宣传推广、组织团购,成功“带货”椪柑约1500斤,为当地果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活力。
融合地大优势,打造特色科普。支教团充分发挥母校资源优势,整合多方力量,联合地大海洋学院开展长江沿线灾害认知科普活动,拓宽学生视野;联合地大经济管理学院与法律协会开展普法宣讲活动,增强学生法治观念;联合地大资源学院开展石油科普讲堂,激发学生对能源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青春才会闪光
用一段不长的时间
去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西部计划志愿者故事的分享
今天就到这里了
让我们下期再见~
END
地大团委第四纪
图文来源 | 青春巴东
微信编辑 | 张睿之
责任编辑 | 章奕 蒋秋香
微信审核 | 刘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