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勿忘国耻 警钟长鸣

文摘   2024-12-13 21:07   山东  

勿忘国耻 警钟长鸣

国家公祭日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政府设立的纪念日,以国家公祭的方式,祭奠在南京大屠杀中死亡的30多万同胞。根据国务院批复,自2014年起,每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主会场下半旗。


铭记历史 祭奠同胞



01

设立背景

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南京后,对南京城内的平民和战俘进行了长达六周的大规模屠杀、强奸、抢劫和纵火等暴行,导致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遇难,史称南京大屠杀。


#国家公祭日#


02

立法设立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国耻永铭 和平长祈

一座国家公祭鼎,凝固着国家记忆,见证着民族勇毅前行;一套公祭读本,承载着一代代青少年的家国情怀、和平心声;一张全家福,见证着从幸存到幸福,也见证着家族记忆的代代传承;一枚紫金草徽章,象征着两万五千多名紫金草志愿者数年如一日的坚持与平凡。


血史昭昭,警音袅袅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八十五载苦难辉煌,中华大地“换了人间”。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中华民族正在不可逆转的道路上走向伟大复兴。只有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



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


致敬英雄 感恩先烈



#国家公祭日#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日子如泣血的悲歌,深深镌刻在民族的记忆里,国家公祭日便是其中沉痛的一章。它承载着对南京大屠杀中遇难同胞的无尽哀思,也铭记着为民族独立与尊严而英勇献身的先烈们。


珍爱和平 从我做起


作为新时代的见证者与建设者,我们应从自身做起。努力学习知识,提升自我,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在日常生活中,传播和平文化,让更多人了解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美好。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关爱他人,营造和谐友善的社会氛围。


部分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



编辑 | 董洁

责编 | 宫宸 王丽

初审 | 卢丽

复审 | 赵祖元

终审 | 王宝兴

出品 | 文传新媒体中心


文传新视野
烟台科技学院文化传媒学院共设有8个专业,秉承“文化立身,厚德报国”的校训,纪律严明,学风淳朴。在学校领导与自身的不断进取下,积极向上,不断进步,努力做到更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