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构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四梁八柱”,绘就了宏伟而又清晰具体的改革蓝图。如何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创始会长奚洁人教授认为,关键在于读懂四重逻辑。以下是他在上海市团校的演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大幕。如果将改革开放比作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剧,历届三中全会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则是剧情演进中特别精彩的三个场景。究其原因,它们具有共同的内在规律及演进逻辑,贯穿着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政治逻辑和理论逻辑的有机统一。不少青年朋友问我: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内容如此丰富,应该怎么学?在我看来,关键在于读懂四重逻辑。那么,二十届三中全会演绎出怎样的逻辑四重奏?今天的演讲,我就此和大家谈谈个人的一点思考。
历史逻辑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统一的发展过程。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而成功推进和拓展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正确的道路,蕴含着厚重的历史逻辑。
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文件标题中的“进一步”三个字,集中而清晰地表达了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至今的三个“三中全会”在历史方位上不断演进的逻辑轨迹。《决定》开篇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 这是党中央总结前两个三中全会之间逻辑关系的重要判断和权威表述。那么,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逻辑定位呢?虽然没有同样用“划时代”这一战略定位,但“进一步”三个字,却非常清晰慎重地表明了全会的重要方位,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划时代意义上的进一步推进。
处于不同历史方位上的三个三中全会,历史地表现为贯穿着相同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和改革开放的主线,也就是这部命运交响曲的主旋律。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由此可见,改革开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历史演进的强大动力和逻辑主线。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是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地高扬着主旋律,具有里程碑意义。
从“全面深化改革”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表述,蕴含着历史的接续性和阶段性特征的深刻意蕴,具有守正创新、勇毅前行的进取性、开创性和久久为功的坚韧性的重要特征。这一表述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就是要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的坚定决心,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自信、战略定力和历史主动。
实践逻辑
马克思主义认为,逻辑是与历史相统一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和改革开放的主线,具有深刻的现实必然性和实践发展的逻辑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实践经验和现实需要,是确定全会议题的出发点。他在关于全会《决定》说明的第一个问题,即“关于确定全会议题的考虑”中开宗明义地强调指出,“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谋划和部署改革,是党领导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从实践经验和现实需要出发,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 这条党领导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最根本的是党对改革开放的全面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大踏步赶上时代,靠的是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靠的也是改革开放。而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保证。从这个意义上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实践及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取得的宝贵历史经验,就是二十届三中全会议题的实践基础和逻辑起点。
这条党领导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的关键是“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谋划和部署改革”。这充分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的辩证统一。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牵住“牛鼻子”,抓住重点。要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以重点突破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整体跃升。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
这次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必须“从现实需要出发”,强调改革必须回应新的实践的呼唤,体现了对实践逻辑的高度重视和尊重。习近平总书记以“四个迫切需要”,阐明了党中央作出这一重大《决定》对现实需要的深刻考量。一是回应“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的迫切需要”,以改革不断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回应“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以改革继续完善各方面制度机制,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三是回应“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迫切需要”,以改革从体制机制上推动解决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突出问题;四是回应“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迫切需要”,以改革用完善的制度防范化解风险、有效应对挑战,达到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目标。
政治逻辑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是我们党在新征程上指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具有丰富的政治逻辑内涵。
一是全会主题同党的二十大主题以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心任务之间的内在逻辑。一方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许多复杂矛盾和问题,必须克服种种困难和阻力,需要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另一方面,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这意味着包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内的党和国家一切重大战略部署,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中心任务来谋划和展开。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全会主题,抓住了事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意义十分重大。
二是全会的改革任务和重点,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聚焦二十大的重大战略部署展开,以改革的理念、机制和方法推进。《决定》强调了“七个聚焦”,要求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这是党中央站在政治和战略高度作出的深思熟虑的战略部署。
三是全会顺应改革开放以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逻辑,进一步谋划部署重大举措。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命题,并把它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十三五”时期要实现“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安排是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十九届四中全会就此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专题决定。这次全会《决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明确了具体任务完成的时间表。这些充分体现了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是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因此更需要健全完善防范化解风险、有效应对挑战的制度保障。显然,全会《决定》在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战略目标上,又“进一步”落实了阶段性的目标要求,彰显了“进一步”的逻辑轨迹和重要特征。
理论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就是这个最新重大成果中必须牢牢把握的原则之一。
首先,两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中全会,都在理论方法上作出了新的概括,同时具有明显的逻辑演进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分别从党的领导、思想路线、实践主体、科学方法方面概括了“四个坚持”的重要经验。其实,这“四个坚持”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方法论,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论丰富发展的逻辑演进。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六个坚持”,并把它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原则,这是在思想方法论上“进一步”的丰富发展,也同样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逻辑推进。
其次,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六个坚持”重大原则,不仅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发展,而且是党的二十大首次概括的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重要原则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领域的结合和运用。比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又比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系统观念,同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方法论中的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守正创新和坚持系统观念相一致。而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和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两条原则,则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涵。可见,它们之间有着非常清晰的逻辑关系。
最后,《决定》增写了第60条“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相比十八届三中全会,体现了“进一步”重视加强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的战略意图。理论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必须回到实践、指导实践。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六个坚持”重大原则的丰富内涵、精髓要义、实践要求,牢牢把握“六个坚持”所贯穿的党的创新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自觉地将其不折不扣贯彻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领域各环节全过程,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同时,必须“进一步”将其转化到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上来,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自己的科学思想方法,作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 使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精神世界更好适应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需要。这也是理论逻辑演进的题中应有之义。
信息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