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枫冷慕诗,关注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现在的我们,正在见证历史,中国的产业升级,正在重塑全球格局。
很多人一直搞不清楚,为什么美国人要拼命打压我们?有人说是因为文化之争,也有人说是因为意识形态的差异,还有人说是因为一山不容二虎。
但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非常清晰,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游
大家都知道,2023年中国的人均GDP数据是1.27万美元,而发达国家大致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种是初等发达国家,以日韩为代表案例,他们的人均GDP大概3万美元左右。
第二种是中等发达国家,以德法为代表案例,他们的人均GDP大概4-5万美元附近。
第三种是高等发达国家,除了人口极少的小国之外,只有一个特殊的存在,那就是人均GDP7万美元以上的美国人。
而众所周知,2023年中国的GDP总量大概是17.9万亿美元,如果我们的人均要达到日韩的水平,那我们的GDP总量就应该是42万亿美元,如果要达到德法的标准,那这个数字就是56万-70万亿美元,如果我们以美国为奋斗目标,那咱们的GDP总额则需要干到夸张的98万亿美元。
可是,2023年全球所有国家的GDP加起来也只有105万亿美元,也就是说如果现在我们的人均GDP跨过了发达国家的门槛,那全世界就真的只有一个中国了。
这就是为什么十几年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接受澳大利亚媒体采访时会说出那番话的真正原因,当时他说:如果中国人都过上美国的好生活,那将是人类的悲剧和灾难。
这句话虽然有很多槽点,但思考的方向大体是正确的,因为中国有14亿人,而整个欧洲只有7.4亿人,整个北美只有5亿人,整个南美只有4.3亿人,就算把全世界所有发达国家都绑在一起,总人口也只有11亿。
而且现在全球的经济形势大家也清楚,是一个经济下行,各国GDP微弱增长的萧条之世,在GDP总量没有明显增长的情况下,我们想要过上发达国家的生活,那就只能硬生生的从西方国家手上去抢,这就是现在的一个客观现实。
很多人可能不怎么关注国际新闻,不知道现在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今天我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盘点,让大家一眼就能看清楚我们的产业升级给全世界带来了什么样的震撼。
首先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日韩两国。
对于日本和韩国来说,我们本来的战略考虑是以拉拢为主,十多年前,当时网络上讨论得最多的话题还是中日韩自贸区和亚元的诞生,在那个时期,我们并没有去直接触碰日韩的核心产业,我们想的是合作共赢,产业互补,一起做大做强,但是日韩后面的表现大家也清楚,铁了心的跟着美国人一路狂奔。
看到这种场景,我们就不客气了,立马大力推行产业升级,让日韩的优势产业一夜之间溃不成军。
先说我们对韩国的冲击。
大家都知道,韩国曾经有三大优势产业,半导体、锂电池、造船,在这三个领域,韩国拥有极大地优势。
韩国的三星是世界重要的半导体生产企业。
韩国的LG化学曾经占到了世界供应量的三分之一。
韩国的造船行业曾经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可是随着咱们的崛起,如今半导体领域,我们一年的芯片产量高达4000亿颗,成为了世界重要的芯片生产大国,韩国的三星在半导体领域出现了利润腰斩的局面。
锂电池领域也是类似的场景,中国的宁德时代现在已经抢占了世界份额的37%,而韩国的LG化学的市场占有率则从巅峰期的33%降到如今的13.7%。
至于造船领域就更夸张了,如今中国造船业的订单占到了世界份额的70%,曾经的造船第一大国韩国订单数只有我们的1/3。
还有液晶面板、汽车、家电等领域,随着咱们的崛起,韩国企业也是大面积的丢失市场份额。
再来看我们对日本的冲击。
前段时间有个新闻,说的是日本汽车品牌日产宣布自己即将倒闭,最多只能撑12-14个月时间,同一时间,日本品牌三菱也陷入到了严重的经营困境。
为了走出困境,他们拉着本田,三个难兄难弟一起成立了一个 “失败者联盟”,来共同应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
这个新闻对年纪比较大的朋友来说是非常震撼的,因为十几年,中国街上还到处都是日本汽车,曾经的钓鱼岛事件,愤怒的中国人冲上街头砸了很多日本车。
但现在不好意思,你去街上想找一辆日本车砸一下泄气,结果左边一看是理想,右边一看是小米,向前一步是一辆比亚迪,你想砸日本车都不一定能立马找到。
根据日本媒体自己的统计,如果这种情况无法得到遏制,那日本将会失去542万个高薪岗位,用不了多长时间,日本可能就会从发达国家变成发展中国家。
而且你以为我们影响的仅仅是日韩吗?
德国,是欧洲第一工业强国,世界高端制造业的代言词,曾经的德国是公知口中我们努力100年也超越不了的对象。
可是你知道最近德国发生了什么事情不?
2024年12月份,德国大众10万名工人举行了大规模罢工游行,以抗议大众降薪、裁员、关闭工厂的举动。
而大众之所以要这样干,是因为在汽车新能源升级的浪潮中,他们完全不是中国品牌的对手,2024年前三季度,大众在中国遭遇了15年以来的第一次经营亏损,销量同比大跌10.2%。
单看第三季度,大众汽车的净利润更是直接从去年的43.4亿欧元暴跌到了15.7亿欧元,直接跌没了2/3。
而且受伤的不只是大众,还有采埃孚、博世、舍弗勒、蒂森克虏伯钢铁等汽车行业相关的公司,他们均出现了几千到上万人不等的裁员潮。
曾经在国内风头无两的
最后闹得没办法,德国总理朔尔茨亲自站出来为德国汽车品牌打气,他说:大家不要被中国吓到!
你看,一国总理,亲自出来给一个行业打气,你说局势严峻到了何等地步?
我知道,看到这里一定会有人出来反驳我,有本事你去抢美国人的饭碗啊,抢德国日本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他说的有没有道理?非常有道理,要干就干大一点,咱们直接从世界霸主那里虎口拔牙。
众所周知,美国制造业有三大科技堡垒。
分别代表着海陆空三个领域的尖端科技。
海上的是造船业,曾经美国是世界著名的造船大国,他们三年就能服役一条全新的航母,那个时候的美国人嚣张的表示,你击沉我们军舰的速度,比不上我们造船的速度。
那时候的美国海军毫无疑问是非常强大的。
可是现在你知道是什么情况吗?现在美国的造船业已经拉垮到了极点,航母的下水速度从3年一条变成了如今的10年一条。
而且更滑稽的是,现在美国人只能造航母。
大型游轮,现在是欧洲企业和中国的天下。
LNG运输船,只有中国和韩国有这个技术。
美国人不好意思求咱们给他造,就只能让韩国人去帮他们,这也是为什么韩国现在还能拿到一部分订单的真正原因,因为有些国家比如老美,他们不好意思找咱们,所以导致一部分订单流失到了韩国人那里。
然后是陆上的汽车领域,这一点马斯克说得非常清楚,如果没有贸易壁垒,中国新能源汽车将很快横扫世界,作为世界首富和拥有特斯拉这家企业的专业人士,马斯克的眼光远超常人,既然他都这样说,那就说明,如果放开公平竞争,美国汽车在我们面前将会毫无招架之力,这就是为什么拜登和特朗普要给我们加关税的真正原因,因为不加关税自由贸易,美国的汽车行业很快就得死,所谓贸易保护主义,保护的就是弱小的美国制造业,而不是咱们。
最后是空中的大飞机,美国的波音,曾经是无数人眼中的工业明珠,是美国高端制造业的旗帜,可现在你知道波音拉垮到了什么地步不?
去年6月份,波音造的飞船发生了氦气泄露,导致两名宇航员被滞留在了外太空,至今没有回到陆地。
还有波音造的军用飞机,频繁地出现燃油泄漏和零件松动,让美国空军敢怒不敢言,他们气愤的表示——为什么不能采购欧洲的飞机?
至于波音造的民用飞机,那就更夸张了,现在你只要看到空难,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肯定又是波音,各种系统故障,操作故障,零件不合格等问题层出不穷。
波音已经快要成了空难的代言词了。
而同一时间,咱们的C909大飞机,2024年的市场份额已经占到百座以下同级飞机的一半以上。
这真的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而且我们对美国的影响还远非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就拿沙特这个国家来说吧,随着我们产业升级的成功,他们成了我们最大的金主之一,买我们的装备那是几十亿、上百亿美元的购买,之前的珠海航展,最开心的就是他们,因为700多亿美元的军费终于可以花出去了,而沙特以前曾经是美国人最大的金主之一。
特别是珠海航展我们无人设备的大规模亮相,这是直接颠覆了全球的军备市场,断了美国人的财路,因为大家都清楚未来无人设备才是战场的主力,既然如此,那以前买的美国装备怎么办?只能一步步的淘汰,然后停止购买美国装备,转而购买中国无人机,当大家都这样做的时候,美国人突然就发现靠卖装备赚不到钱了,又少了一大笔收入。
特别是我们的六代机亮相之后,逼得美国军方都开始抗议和谴责我们了,他们说:中国频繁的展示新装备,这是在逼着美国搞军备竞赛,对这种行为我们表示强烈谴责和抗议!
你看看,这是世界霸主美国人该说的话吗?换在以前,美国人肯定就直接掏出一款七代机来碾压我们了,奈何现在已经没有了那个实力。
所以你说为什么美国人要拼命的打压我们?归根到底就是因为咱们的崛起,对应的就是他们的衰落,他们再不努力,饭碗都要被我们给端了,所以他们必须拼死抵抗到底。
不过我心里也清楚,我们和美国走的路线不一样,美国人当霸主,那是吸血全球养活自己,可我们的崛起,那是想带着世界人民一起做大做强,一旦我们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秩序,也许我们会给世界带来一种新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