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数据扩增技术在输电线路智能监控中的应用研究

科技   2024-10-19 16:05   北京  

摘  要






针对复杂场景下输电线路可视化监控中目标识别准确率不高、误检误报率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大模型的数据扩增和YOLOv10优化算法来提升复杂场景下目标识别准确率的实现方法。首先,针对样本数据数量短缺的问题,基于Stable-diffusion大模型进行数据扩增,丰富并增加了样本数量。其次,针对训练样本数量有限的情况,对YOLOv10算法进行改进,进一步强化图片特征的提取算法,优化目标识别算法,提升复杂自然场景下的目标识别准确率及性能。最终的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实现方法相比,针对复杂场景的输电线路的可视化监控,对目标识别的准确率从原有的52.6%提升至54.3%。






   0 1  

 概 述

输电线路的可视化监控是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通过在电力杆塔上架装智能摄像头,对输电线路的环境安全、电力作业安全等进行实时、远程和智能的监控,这种方式已经在电网运营企业中进行了大规模的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可以显著提高输电线路的安全性和运维效率。然而,由于自然场景的复杂性,现有方案存在目标识别的准确性不高和及时性不够的问题,误捡、漏检现象时有发生。例如,在复杂自然场景下,挖掘机在输电走廊附近进行作业,受树木、建筑等物体的遮挡,或者摄像头拍摄角度的影响,无法及时识别出挖掘机对输电线路安全运行造成的潜在危害。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这种智能视觉实现方案通常基于YOLO等深度学习模型,通过大量的标注图片进行模型训练,形成最终的推理模型和算法。

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对基于深度学习的电力线路监测技术都有过深入的研究,相关文献提出了新模型YOLO-2MCS用于输电线路走廊隐患目标检测,并使用混合数据增强策略对数据集进行有效扩充;相关文献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型目标检测算法(YOLOv3)的绝缘子异物检测方法,在实现中首先使用视频分割算法和背景替换的方式对样本数据进行了扩增;相关文献从近10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输电线路视觉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出发,首先概述适用于输电线路巡检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接着重点阐述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输电线路巡检图像数据的目标检测,最后指出基于深度学习的输电线路巡检图像数据视觉检测方法目前存在样本均衡性、小目标检测等方面的问题;相关文献对基于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的电力线路巡检方案及数据来源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回顾,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自主视觉的电力线路巡检概念。综上,在基于深度学习的电力线路监控和巡检应用中,研究人员始终面临着如下挑战:样本数据获取困难,由于电网运营安全性要求很高,管理措施也比较严格,加之这种影响电网安全的作业行为并不经常发生,所以很难获取到大量的训练样本数据来训练模型;复杂场景下的目标识别问题,包括复杂的自然场景下电力线路危害监测和预警,以及电网小目标识别问题,如绝缘子粉化、小金具锈蚀、导线断股、M销松动等。

针对训练样本数据短缺的问题,现有方案通常采用数据扩增的方法来改进。相关文献采用光照变换、噪声变换、旋转变换、平移变换等传统图像处理方法来对原始样本数据集进行扩充;相关文献采用生成对抗网络技术来进行数据扩增;相关文献通过图像的镜像、翻转,以及改变原始图像的大小、亮度和模糊度来扩增训练数据集;相关文献通过调整图像的饱和度、曝光度和色调来生成更丰富的样本;相关文献使用去噪扩散概率模型提取出域外数据中的背景知识,将电力设备在真实样本中的位置知识迁移到背景知识,从而生成具有较复杂背景的人工图像。

以上这些数据扩增的实现方法,总体上可以分为2类,一类是基于传统图像处理的数据扩增技术,另一类是基于深度学习网络的数据库扩增。本文将针对电力复杂场景下的目标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大模型内容生成技术的数据扩增方法,同时,针对这些包含真实样本数据和扩增生成数据的复杂场景下的目标识别,改进YOLOv10算法,从而提升了目标识别的准确性。

   0 2   

基于大模型的数据扩增方法

基于大模型的数据扩增方法涉及到文本-图像预训练模型和稳定扩散模型等关键技术,本章将对这些技术进行简单介绍。

2.1 vae变分自编码器

vae变分自编码器包含如下2个部分。

a)编码器(Encoder)。它将图像作为输入,并将其转换为深层潜在特征空间的低维度表示。

b)解码器(Decoder)。它将低维度特征表示作为输入,并将低维度的特征表示进行解码,还原成图像进行输出。

整体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变分自编码器流程

vae变分自编码器可以高效地减少高分辨率图像生成的计算时间,扩散模型算法无需直接生成目标图片,只需生成低维度的潜在特征即可,再通过变分自编码器的Decode部分,将潜在特征还原成目标图像。在该过程中,送入扩散模型算法的潜在特征是一个低维度特征,降低了扩散模型算法的推理时间。

2.2 CLIP文本-图像预训练模型

CLIP是OpenAI在2021年初发布的,是一个采用了4亿对图像文本对和对比学习算法训练而成的,用于匹配图像和文本的预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它能够将图像和文本同时映射到一个共享的向量空间中,使得模型能够理解图像与文本之间的语义关系。

CLIP由一个图像编码器(image_encoder)与一个文本编码器(text_encoder)构成,将图像和文本分别输入,从而得到图像和文本的向量表示image_features和text_features。然后将特征向量映射至一个联合多模态空间内部,再分别计算图像向量与文本向量之间的余弦相似度。

CLIP的训练十分灵活,采用自监督的方案,在图像特征与文本特征构造成的联合多模态空间中,将对角线部分设置为正样本,其余所有联合点被设定为负样本,正负样本被构造后,模型就可以正常训练了。

CLIP的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CLIP模型结构

2.3 基于稳定扩散模型的目标图像生成

稳定扩散模型是基于2022年发表于CVPR的潜在扩散模型算法演进而来,被用于图像生成工作。与原有的生成模型相比,比如GAN,稳定扩散模型在训练稳定性和生成多样性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稳定扩散模型的生成所需目标图片的过程可以分为训练过程与推理过程2个部分。

a)训练过程。

(a)采用vae变分自编码器的编码器对输入图片进行推理,得到图片的潜在特征x0

(b)采用CLIP模型对输入图片对应的图片描述进行推理,得到相对应的文本特征t0

(c)对步骤(a)中的潜在特征x0,分t次添加满足标准高斯分布的噪声,直至图像被破坏为随机噪声xt

其中,加噪公式满足:

(1)

其中,xt代表当前时刻加噪后的数据;αt=1-βt,代表加噪的权重系数;βt是超参数,从0.000 1~0.002呈线性衰减;xt-1代表上一时刻加噪后的数据;z1代表加入的服从标准高斯分布的噪声,均值为0,方差为1,z1~N(0,1)。由0时刻推算t时刻数据公式为:

(2)

(d)针对步骤(c)中添加的噪声,采用Unet网络对潜在特征x0添加的噪声进行预测,构建噪声预测网络。然后训练网络,拟合噪声zt,模型的输入为加噪之后的特征xt、时刻t和CLIP模型得到的文本特征t0

b)推理过程。

(a)采用CLIP模型对输入图片对应的图片描述进行推理,得到相对应的文本特征t0

(b)随机生成一组噪声图片xt,将其与CLIP模型得到的文本特征、时刻t输入Unet噪声预测模型中去,预测出噪声,同时推导出t-1时刻的数据,迭代t次。

由xt推理xt-1的去噪公式如下:

(3)

其中,zt表示当前输入被添加的噪声,以此来预测xt-1;C是常数项。

(c)通过t次的噪声预测,并去噪还原特征后,将去噪之后的数据作为潜在特征,送入预训练vae变分自编码器的解码器中,生成目标图片。

   0 3   

基于图像扩增的复杂场景电网安全监测算法

3.1 基于大模型的图像扩增

针对电力复杂场景下的目标识别工程中的检测样本稀少导致检测精度低下的问题,样本扩增能有效地提升模型的训练效果。如前所述,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传统图像处理或基于深度学习的数据扩增方法。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模型的数据扩增技术,算法的实现过程如图3所示。

图3 基于大模型的数据扩增方法

算法的实现包括如下2个阶段。

a)训练阶段,即潜在图像特征生成阶段,先通过变分自编码器(vae)大模型的自动编码器提取数据的潜在特征,再通过文本-图像预训练模型(CLIP)提取文本描述特征,使用扩散模型算法,微调噪声预测网络。

b)推理阶段,基于第1阶段的模型,将随机噪声和文本特征输入网络进行噪声预测,之后使用扩散模型算法中的Unet模型,生成潜在图像特征,再通过解码器生成高质量的目标图片。

稳定扩散模型生成图片的过程如图4所示。

图4 图片生成过程

本文使用收集的工程机械图片来微调稳定扩散模型,工程机械图片数据集来自人工收集监控摄像头采集的输电线路沿线包含的工程机械图片。以工程机械中的挖掘机为例,针对包含挖掘机的图片,裁剪出指定目标,并对每一张指定目标图片采用预训练的文字描述生成算法(BLIP)生成对应文字描述。构建图片-文本数据集。采集的图片不参与后续目标检测模型的测试。挖掘机图片-文本数据集构建过程如图5所示。

图5 挖掘机图片-文本数据集构建过程

针对稳定扩散模型生成的挖掘机图片,还需要经过一些处理,从而变成可以用来作为目标检测任务数据扩增的数据。

首先,收集多张无目标图片,作为实际图片的背景部分。

其次,将稳定扩散模型生成的挖掘机图片,在先验知识的约束下进行尺度上的随机缩放,使其更具有随机性,再将其粘贴至背景图片下半部分的随机位置,从而构建目标检测数据集。

在先验知识的约束下,将生成的前景挖掘机图片与真实背景图片进行合成,即可实现对不同工程机械设备的数据自动扩增。图片扩增过程如图6所示。

图6 图片扩增过程

3.2 一种改进的YOLOv10网络

基于图像扩增技术生成的复杂场景下的作业样本图像,由于画面内容比较复杂,加之采用大模型生成的扩增数据,包含了较多的小目标特征,现有YOLOv10算法的准确性还有待提升。

本文在YOLOv10原有模型的基础上,添加了SE(Squeeze-and-Excitation)通道注意力模块,旨在让神经网络更有效地聚焦关键信息,学习权重特征,引导模型关注输入序列中最重要的部分,从而显著提升模型的性能。

SE通道注意力模块主要有Squeeze和Excitation 2个操作。

a)Squeeze操作主要是由一个全局平均池化操作完成的,对于一个大小为H×W×C维度的特征,对于每个通道执行全局平均池化操作,会得到一个1×1×C维度的特征向量,该向量上的每一个元素都表示对应通道上的平均值,因此,得到的该特征向量也可以被理解为整个特征映射在通道上的描述符。特征向量的每一个元素可由式(4)表示:

(4)

其中,u表示多个特征图,c表示通道数,H与W分别表示高宽,z表示全局平均池化后的结果。

b)Excitation操作会将Squeeze操作得到的特征向量送入一个全连接层中,去学习通道权重,再将学习到的通道权重送入Sigmoid函数中,将通道权重的范围限制在0~1。学习到的权重即可被看作原特征中每个通道的激活程度。变换形式如下:

s=σ[W2δ(W1z)]

(5)

其中,W1和W2分别代表2次全连接的权重,δ表示Relu激活函数,σ表示Sigmoid函数,s表示SE模块的输出。然后再将原始的H×W×C维特征与此处学习到的通道权重进行乘操作,得到加权后的向量。该向量即可反映特征的每个通道在该任务中的重要程度。

向量相乘公式如下:

(6)

其中,s表示SE模块的输出,u表示原特征。

SE通道注意力模块结构如图7所示。

图7  SE通道注意力模块结构

SE通道注意力模块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自适应地学习每个通道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模型的表现能力。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压缩和激励输入特征,以提升模型的表现能力。本文采用2种方法在YOLOv10网络中添加通道注意力模块。

a)如图8所示,在模型骨干网络中添加了SE通道注意力模块。

b)如图9所示,在模型颈部与头部的连接处的C2f模块与C2fCIB模块添加SE通道注意力模块,重命名为C2fCIBAttention模块,以提高融合后特征的感受野。图10所示为在颈部和头部处增加C2fCIBAttention模块的改进YOLOv10模型。

图8 骨干网络添加通道注意力模块SE的改进

YOLOv10模型

图9 C2fCIBAttention模块

图10 在颈部和头部处增加C2fCIBAttention模块的改进YO⁃LOv10模型

   0 4   

实验分析

4.1 实验设备

为了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搭建训练平台对模型进行训练,按步骤训练潜在扩散模型与YOLOv10模型。训练平台的配置如表1所示。

表1 训练平台配置参数

4.2 评价指标

本文采用的评价指标为精确率(P)、召回率(R)、平均精度指标(AP50和mAP50-95),如式(7)~式(9)所示:

(7)

(8)

(9)

其中,TP为正确检测出的标注数量,FP为误检标注的数量,FN是标识漏检的数量,AP为平均精度,N为标识的类别数量。

4.3 实验结果

本文选取了一类工程机械(挖掘机)作为实验对象,其中原始数据训练集和验证集样本图片分别为6 026张和677张,在数据集扩增阶段,利用本文提出的基于大模型的样本生成方案,对挖机数据进行训练集扩增(见表2),在数据扩增后,训练集图像数量为7 137张,验证集图像数量不变。

表2 数据集详细情况

为了验证本文YOLOv10改进方案的有效性,本文设计了一组消融实验。同时,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基于大模型的数据扩增有效性,根据数据集的划分,将实验分为原始数据集与扩增后数据集2组。共设置3组实验内容,模型A是YOLOv10基线模型,模型B是在颈部与头部之间加入了通道注意力机制的YOLOv10模型,模型C是在骨干网络中加入了通道注意力机制的YOLOv10模型。模型的训练轮次(epoch)为100,输入图片大小为640×640,训练时的批处理(batch size)参数为16。表3给出了消融实验结果。

表3 消融实验结果(单位:%)

从表3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方案能有效地提升模型的检测精度。

在模型A YOLOv10的基线模型上,与采用原始训练集训练相比,使用了本文提出的基于大模型生成的样本进行训练之后,mAP50-95与AP50分别提高了1.347%与0.951%。

在模型B采用的方案中,与基线模型A相比,使用原始数据集进行训练,mAP50-95高出0.581%,使用扩增数据进行训练,mAP50-95比同条件训练出的基线模型高出0.425%。

在模型C采用的方案中,与采用原始训练集训练相比,使用扩增数据进行训练,mAP50-95提高了2.408%。但使用原始数据集进行训练,mAP50-95相比基线模型A反而有所下降。

由此可见,基于本文提出的数据集扩增方案进行模型训练,可以实现比原始数据更高的准确性。同时,本文提出的在颈部和头部之间引入通道注意力机制的YOLOv10优化方案比在骨干网络中加入了通道注意力机制的YOLOv10方案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0 5   

结  论

针对输电线路沿线施工机械存在样本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大模型的数据扩增方法与改进的基于YOLOv10的施工机械检测方法。首先基于大模型的潜在特征扩散模型提取工程机械的内在特征,生成大量的工程机械样本,再根据先验知识,将生成的大量工程机械样本与真实背景进行融合,生成图片数据,从而解决了输电线路沿线物体识别中的工程机械样本不足的问题;然后将通道注意力机制分别放入YOLOv10的骨干网络、模型颈部与头部之间,以提高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使其更专注于数据中的重要区域,提高模型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大模型的数据扩增方案,能有效解决样本不足的问题,同时,本文改进的模型能有效提高输电线路沿线的施工机械识别的检测精度。

本文提出的样本生成方案,为输电线路沿线的稀少样本扩增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提出的改进模型也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下一步将把研究重点放在无监督学习上,通过少量真实样本与人造样本提高未标注数据的检测精度。


作者简介


杨勇,毕业于东南大学,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媒体通信和计算机视觉;

万超伦,硕士,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方面的技术研究等工作;

马建友,硕士,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方面的技术研究等工作;

赵文杰,工程师,学士,主要从事电网可视化监控技术研究和相关产品研发工作;

董振江,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


推荐阅读




基于大小模型协同的智能化移动网络优化研究


基于5G聚合回传小基站的应急通信研究


大模型时代通信网络技术及新能力研究


AI大模型赋能网络流量分类概述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论文PDF

欢迎扫码关注

头条号|邮电设计技术

官方网站|http://ydsjjs.paperopen.com

编辑|李星初  审核|袁江

邮电设计技术
这是一个资源型公号,您可以在这里淘到大量原创技术资料。 《邮电设计技术》1958年成立,1974年复刊,是中国通信领域成立较早的期刊之一。刊号:CN10-1043/TN,邮发代号:36-17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