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利通 | 文化中国行 | 刘三朵:一碗八宝茶里的匠心与创新
政务
2025-02-08 08:51
宁夏
![]()
当清晨的阳光穿透吴忠市利通区牛家坊村古槐的枝丫,在刘三朵八宝茶文化体验馆的木质茶台上投下斑驳光影。茶艺师身着月白色斜襟衫,指尖轻点青瓷盖碗,沸水注入的刹那,枸杞在茶汤中舒展成朵朵红云,玫瑰花瓣旋出粉色涟漪,桂圆与核桃在氤氲水雾中若隐若现。这方寸之间的乾坤流转,正演绎着跨越千年的丝路茶事。一碗八宝茶,不仅承载着家族的记忆,更承载着宁夏的文化。作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刘三朵八宝茶用匠心传承和创新,让这碗茶走向了世界。八宝茶,喝的是味道,品的是文化。古丝绸之路上,商贾们将沿途特产融入茶汤,跨越山海的八种食材相聚一碗,形成独特的八宝茶。千年流转间,这碗茶在黄河岸边的吴忠沉淀出独有的风韵。每逢佳节,“客人远至,盖碗先上”的待客之道,让每个吴忠人的记忆都浸润着八宝茶的甘甜。刘三朵八宝茶的传承故事始于清咸丰年间。第五代传人刘晓虹在茶香中长大,沏茶待客、品茶惠友成了刘家的传统。她自幼随母学会抓茶、包茶和沏茶的祖传手艺,是宁夏八宝茶的非遗传承人。“我们八宝茶是采南北雾化之萃,取东西琼蕊之长,采用道地食材,比如云南生普的茶叶,福建莆田的桂圆、中宁的枸杞、平舆的芝麻,多种美味融合的过程,是民族大融合的一碗茶。”刘晓虹说。刘三朵八宝茶体验馆现熬现泡区飘来阵阵茶香,游客张娟正跟着茶艺师学习“刮碗子”。“碗盖要像这样轻掠茶汤七次,八宝茶要喝三巡,初品其甜,再悟其香,终得其韵。”张娟感叹间,喝至茶淡,将捞出的核桃仁、桂圆等嚼得咯吱作响。“八宝茶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必须用滚烫的开水冲泡。刮的力道不同,入口味道也各不相同。”刘晓虹在一旁对前来体验的顾客说。
经过五代传承,刘三朵八宝茶不仅融合了传统配方及手工技艺,还以宁夏地域特色为基础,打造了集文化保护、研发、生产、展示、体验、教学、销售为一体的高端八宝茶特色产业文化传承示范基地。2月6日,大年初九,吴忠市杜优素羊杂黄河路对面的刘三朵八宝茶展示窗口店内,游客们吃完早茶后纷纷带走八宝茶和宁夏伴手礼。新春前夕,刘三朵科技有限公司的包装车间,满载传统粗陶罐与国潮礼盒的快递车频繁进出。发往全国各地的包裹里,除了八宝茶,还有宁夏滩羊公仔、八宝茶布袋等文化周边产品。
宁夏刘三朵八宝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薇每天处理线上和线下如潮水般汹涌的订单。该公司推出多种适合节日赠送的八宝茶礼盒。这些礼盒不仅包装精美,而且内含多种口味的八宝茶,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杨薇拿起几个印有“宁夏”“福气”等字样的一次性茶杯说:“公司使用‘国潮’元素,让每一个盖碗都成为一件艺术品。我们还设计了年轻人喜欢的产品,比如‘便携式奶茶杯’,打开全新的快消品市场。”公司邀请自治区非遗传承人赵文花设计的“花开富贵”盖碗,精美的剪纸图案体现宁夏特色元素,放入礼盒里成为店里的明星产品。近年来,吴忠市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八宝茶作为当地特色文化产品,逐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刘三朵八宝茶抢抓机遇,敏锐地捕捉到市场需求的变化,在保留传统八宝茶核心魅力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茶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路径。传承并不意味着守旧。在刘晓虹看来,非遗文化也需要焕发新的活力。她潜心钻研八宝茶配制技艺,创新产品品类和经营模式,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让古老的非遗技艺焕发出新的活力。零卡糖配方茶、药食同源草本茶、二十四节气主题茶……随着大健康养生时代到来,刘三朵在传统八宝茶基础上,加入药食同源食材,研发出56种口味和功效的八宝茶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对健康和口味的需求。“体验馆和茶美术馆不仅可以参观,还可以让游客进行抓茶、泡茶体验,深入了解八宝茶背后的文化故事,身临其境地感受八宝茶非遗文化的魅力。”刘晓虹说。通过打造“刘三朵”品牌,开设体验馆、参加展会等方式,不仅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线,也进一步提升了刘三朵的品牌形象与市场竞争力,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吴忠八宝茶。目前,刘三朵八宝茶已在全国开设50余家体验店,代理合作上千家,产品远销23个国家,让越来越多的人品尝到“宁夏味道”。(宁夏日报记者 李良 文/图/视频)来源丨宁夏日报客户端
编辑 | 顾 静
责编 | 金 森
审校 | 张 媛
终审 | 马婷婷
供稿邮箱 | wzltqxcb@163.com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
多彩利通 微信视频号
多彩利通
发布利通区政务信息、民生咨询、便民服务信息等。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