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坚定大德大爱大师教育追求——何月冬:微以致远,排球教育的躬行实践

文摘   2024-10-05 19:00   四川  






何月冬,男,彝族,1994年生,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攀枝花学院体育部助教,承担大学体育排球课程,担任攀枝花学院排球队教练





3

秉持理想信念,

以排球为媒筑梦教育




体育教育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是对学生意志品质、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培养。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排球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始终秉持着对排球教育的热爱与执着,注重学生技能提升的同时,也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排球运动背后的精神内涵,激发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以排球为媒介,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培养自信心和责任感,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展示自己的才能。致力于将排球教育融入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帮助他们在排球运动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想初入教育行业,满怀激情的同时也带着些许迷茫,面对这些充满朝气的学生,如何才能将所学所见传授给他们的困惑使我深感责任重大。有一次,有个学生对我说:“老师,排球太难了,我可能不适合这项运动,”这句话让我陷入了深思。我开始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系统地学习教育理念,努力将这些理念融入到教学实践中,慢慢发现,当学生感受到被关心和理解时,他们对排球以及体育的兴趣和热情都会大大增加。


在排球课程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团队组织项目和竞赛活动,让学生们在参与中体验合作的乐趣,感受团队的氛围。从教师到教练,在传授排球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女排精神,始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获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冠军的中国女排时的讲话:“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女排的喜爱,不仅是因为你们夺得了冠军,更重要的是你们在赛场上展现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


排球作为一项集体性隔网运动,不仅需要熟练的技艺,更需要团队之间的沟通与配合,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们学会相互信任、相互鼓励,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以及公平竞争意识。






锤炼道德情操

树立排球教育新风尚




在教育的过程中,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新风尚是至关重要的。除了日常教学,我还负责组织校内排球比赛与校队的训练工作,这是一项既具挑战又充满成就感的任务。


在组织比赛方面,始终坚守诚信、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从全校教职工比赛到学生组比赛的组织、裁判等方面,以学生为主导,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感受体育竞技的真正意义。


通过参与比赛,学生不仅能够检验自己的训练成果,还能在实战中锻炼团队协作和应变能力。注重比赛过程中的教育引导,让学生在胜利中保持谦逊,在失败中汲取教训,每一届比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促进了各学院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吸引更多同学参与到排球项目和体育活动中来,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与校内外单位的竞技交流中不断深化三全育人、推进五育并举落地成效。


在排球校队训练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关注每位队员的技能发展和心理需求,主要从基础技能的训练、战术理解与执行、团队协作与沟通、体能训练与恢复、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及个性化的训练和及时的反馈机制几方面入手。


从基础技能的巩固到战术意识的提升,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排球运动的精髓,鼓励队员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营造积极向上的队伍训练氛围。为了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精心设计了多样化的训练内容,除技能训练,还特别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经常组织一些团队活动,让队员们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培养默契和协作能力。


在2023年5月参加四川省大学生气排球校园组的比赛并取得了男女双冠军的佳绩。依然深刻记得训练之初阻力重重,队员们克服炎热的天气、繁忙的学业等重重困难坚持训练。比赛过程中,队员充分执行决策,减少自身失误抓防守反击,在关键球上稳扎稳打,始终贯彻“只要球还没落地就有机会”的态度。


建队以来参加的各阶段比赛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与教练组以及队员们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息息相关。诠释了自律奋进、积极进取的体育精神,展现了学校良好的精神风貌。






精进专业素养

以学识引领排球教学




专业的素养对教学质量至关重要,要致力于精进专业能力,以扎实学识引领排球教学,不断提升教学水平。通过参加专业培训、阅读相关书籍和研究资料,参与学术交流和研究活动,与前辈同行共同探讨排球教学的最佳实践和创新方法,持续深化对排球理论知识和技战术的理解,不断更新知识储备,确保能够为学生提供最新、最准确的排球知识和指导这不仅有助于我拓宽视野,汲取他人的教学经验,还能为我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和灵感。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传统体育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大学生的需求。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与学生进行平等地对话和交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将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为学生们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学习体验,以及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途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运用网络资源为学生们展示排球比赛的精彩瞬间和技术动作的要领。


2.运用在线教学平台与学生们进行实时互动和交流,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3.运用大数据分析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为教学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导


4.以“教会、勤练、常赛”为教学目标,在讲解动作技术的同时融入裁判与竞赛规则,通过分组合作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学比赛,由学生负责组织“以赛带练”,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满足了观赏性的同时促进相互间的学习与交流


5.游戏化导入教学,根据各项技术动作的特点,设计游戏导入,以游戏的方式引入教学中的重难点,既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动作技术要领,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倾注仁爱之心

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




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使命。不仅要传授运动技能,更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做到诚实守信,公正评判,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体育不仅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手段,更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团队精神和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与训练中,要始终倾注仁爱之心,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尊重每个学生自己独特的才能和潜力,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引导他们走向更广阔的人生道路。


通过与学生的日常交流和观察,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习风格,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尝试不同的战术和策略,让学生在探索中成长。同时,当学生面临困难或挑战时,以耐心和鼓励的态度,引导他们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案。此外,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在激烈的竞技运动或者平凡的生活当中,随时会面临压力和挫折,这时更应时常与他们进行心理沟通,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



在新时代征程中,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积极践行教育家精神,以理想信念为引领、以道德情操为基石、以扎实学识为支撑、以仁爱之心为纽带,为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贡献自己的力量。



审核 | 韩月


编辑 | 佘贵勤


转载于攀枝花学院




攀大自律学工
“攀大自律学工”是攀枝花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官方新媒体平台,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自律”攀大人培养过程一流,按照“尚学唯生 正心立行”的部门理念,开辟网络思政与育人新阵地,做好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搭建家校共育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