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森林日
三月
春意
01
由來
“世界森林日”,又被譯為“世界林業節”,英文是“World Forest Day”。這個紀念日是於1971年,在歐洲農業聯盟的特內裡弗島大會上,由西班牙提出倡議並得到一致通過的。同年11月,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正式予以確認,1972年3月21日為首次“世界森林日”。
森林可以美化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的生存環境變得更好;森林可以抵禦風沙,保護我們免遭災害。但是隨著人類的發展,從早期的農業耕種到近現代對木材及林產品的消耗猛增,導致全球森林面積急劇減少,森林品質不斷下降,生態環境逐漸惡化。因此“世界森林日”的誕生,標誌著人們對森林問題的警醒。
當今世界各國都特別重視,通過“植樹節”的全民植樹造林以彌補日趨減少的森林面積,通過紀念“世界森林日”來引導人們更加關注森林、保護森林。從而喚醒人民加倍珍惜森林資源,加倍愛護森林樹木;促進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先進的林業技術等;同時還可利用國際立法的方式來規範林業活動特別是伐木行為。
全球森林主要集中在南美、俄羅斯、中非和東南亞。這4個地區佔有全世界60%的森林,其中尤以俄羅斯、巴西、印尼和民主剛果為最,4國擁有全球40%的森林。
中國森林面積居世界第5位,占世界3.9%,森林覆蓋率14%。中國人均森林面積居世界第119位。世界人均佔有森林面積0.6公頃,發展中國家人均佔有0.5公頃,發達國家人均佔有1.07公頃。
02
目的
設立世界森林日這一節日的目的是為了引起世界各國對人類的綠色保護神——森林資源的重視,通過協調人類與森林的關係,實現森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意義
03
善待並擅待森林,無異於善待人類自己。相信沒有人願意看到“森→林→木→十”的結局。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美化我們的環境,讓我們的生存環境變得更好。森林可以抵禦風沙,保護人類。
04
保護森林的措施:
為了扭轉森林資源日益減少的趨勢,國際社會有必要採取下列若干措施:
1、締結國際森林公約
締結森林公約既可喚醒各國人民更加珍惜彌足珍貴的森林資源,加倍愛護森林、愛護樹木;又可強化各國對林業工作的重視,加大對林業的投資,促進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先進的林業技術等;同時還可利用國際立法的方式來規範林業活動特別是伐木行為,以拯救日益減少的森林資源。
2、改變生產和消費方式
森林雖具可再生特點,但也經不起人類的大肆掠奪。森林資源銳減的一個重要原因即是發達國家與可持續發展相悖的生產和消費方式。發達國家是國際木材市場的最大買家,亦即最大的消費源;如果按人均計算,發達國家更高出發展中國家的若干倍。當然,發展中國家也有必要逐漸改變非持續的生產與消費方式。比如,發達國家風行、發展中國家存在的一次性筷子消費現象每天就消耗掉無以數計的木材。
3、多管齊下
多管齊下是拯救森林資源必不可少的措施。一要立法執法,大力植樹造林和保護森林資源:嚴格控制林木砍伐量,杜絕非法伐木行為。二要規範國際木材交易行為,在國際和國家兩個層次上建立關於使用木材制度,從而達到國際市場交易的任何木材均是出自可持續經營的森林的目標。三來開發研究木材產品的替代品,這樣也可減少森林的消耗,從而達到有效保護森林資源的目的。
資訊來源| 澳門城市大學研究生會
海報設計| 黃逸龍
排版編輯| 胡梓柔
文字撰寫| 鄭佩姍
審核| 陳文玉
©最終解釋權歸澳門城市大學研究生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