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甲型流感(甲流)病例的明显增多,家长们开始关注甲流对孩子的影响。虽然甲流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但在儿童和成人之间,症状、治疗和并发症会有显著差异。
儿童甲流的流行特征
1
高发季节
2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流感患者与无症状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感染者打喷嚏、咳嗽等产生的呼吸道飞沫传播。
此外,还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在密闭或通风不良的场所,人群密集时,气溶胶传播也可能发生。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3
潜伏期与传染性
4
儿童传播特点
儿童与成人流感的症状区别
症状 \ 人群 | 儿童 | 成人 |
发热 | 更易出现高热,常 >39℃ ,持续时间较成人长 | 常见,突然发热,常在 37.8℃~40.0℃ ,多在 3 天内缓解 |
热性惊厥 | 常见 | 无 |
呼吸道症状 | 咳嗽、鼻塞、流涕,部分患儿呼吸道症状不明显 | 干咳、喉咙痛和鼻塞,症状通常较轻 |
胃肠道症状 | 常见,恶心、呕吐、腹泻和食欲不振 | 少见,呕吐、腹泻、腹痛和便秘 |
全身症状 | 难以描述全身症状,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不明原因哭闹。较大儿童可自诉肌痛和头痛 | 肌痛、头痛、不适感 |
并发症 | 易出现中耳炎、肺为、热性惊厥等并发症 | 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容易出现并发症 |
临床病程 | 通常 1 周左右会逐渐恢复,咳嗽可持续 1~2 周,乏力可能持续更长时间 | 通常持续约 3 日后逐渐缓解,乏力可能持续更长时间 |
儿童流感的影响与并发症
中耳炎
最常见的并发症,尤其在 2 岁以下儿童中高发。
耳部感染通常引起剧烈耳痛和听力问题,症状多在发病第 3~4 天出现,约占 10%~50% 的流感儿童。
肺炎
流感病毒可直接侵袭肺部导致病毒性肺炎,或继发细菌性肺炎。
易发于免疫功能低下或患有基础疾病(如哮喘、心脏病)的儿童。
在因流感住院的儿童中,约 28% 伴有肺炎。
哮喘/喘息发作
流感可诱发或加重哮喘,占因流感住院儿童的约 22% 。
热性惊厥
发热时出现抽搐,占因流感住院儿童的约 5%。
呼吸衰竭
约占因流感住院儿童的 5% ,为危重症并发症之一。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除热性惊厥外)
包括脑炎、脑病等,占因流感住院儿童的约 2.9% 。
严重细菌感染
流感继发严重细菌感染的风险约为 2% 。
喉炎及喉-气管-支气管炎
虽少见(<1%),但比其他病毒导致的喉炎更严重,容易复发,表现为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和喉鸣声。
脑炎、肌炎和心肌炎
极为罕见(< 0.1%),但病情危重。
表现为反复惊厥、嗜睡或昏迷(脑炎);肌肉极度压痛(肌炎);心悸、呼吸急促、乏力等(心肌炎)。
如何及时诊断流感
① 婴儿发热:找不到其他发热原因。
② 呼吸道症状:≥ 1 岁儿童发热伴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咳嗽、咽痛、鼻塞、流涕、气促)。
③ 严重肺部疾病:比如肺炎、哮喘发作或加重,且伴有发热。
④ 流感接触史:发热且在发病前 7 天内与流感或疑似病例密切接触,并排除其他疾病。
抗原检测 常用是免疫层析法,15~30 分钟出结果,敏感性 42%~64%。阳性可确诊感染,阴性不能完全排除。 核酸检测 敏感性高(86%~100%),需 2~48 小时出结果。阳性可确诊感染,阴性提示流感可能性小。
哪些儿童需要积极治疗
① 年龄 < 5 岁,特别是 < 2 岁。
② 有基础疾病的儿童(比如肥胖、哮喘、癫痫、先心、川崎病、影响免疫功能或长期用药的情况,等等)。
③ 出现流感重症,比如精神差、高热 > 3 天,或出现并发症。
④ 会密切接触以下人群的儿童:
a. < 5 岁或 ≥ 65 岁;
b. 怀孕或产后 2 周内;
c. 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居住在养老院或需要长期护理的人群;
d. 家庭人口多,且没有接种流感疫苗。
适用于全人群和重症流感。 每日口服 2 次,疗程 5 天或以上(视病情而定);48 小时内效果最好,超过 48 小时也有效果。 疗程 5 天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不仅仅是为了退热。如果孩子属于高风险人群,建议按医嘱用足疗程。
根据我国指南和美国 FDA 的建议,玛巴洛沙韦可以用于 5 岁以上儿童流感治疗。 仅口服 1 次,治疗甲流最终效果跟奥司他韦相当,治疗乙流较奥司他韦有优势。 合适门诊服药困难的轻-中症流感。
儿童接触流感后
需要用药预防吗?
对于部分重症或有并发症流感风险非常高的 ≥ 3 月的儿童(如重度免疫功能受损者)或其密切接触者,可预防性用药。 对于一般的流感高风险人群,可能需要预防性用药,建议跟医生讨论利弊: 耐药风险增加; 在流感季节,儿童可能会多次接触流感患者,持续或数次预防性用药可行性不高。除非医生评估重症或并发症风险极高。
总结
参考资料
策划制作
作者丨范运柱 杭州禾芸嘉医院芽儿庄诊所
审核丨李侗曾 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 主任医师
策划|林林
责编丨杨雅萍
审校|徐来、林林
点亮“在看”
一起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