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成果缘何扎堆“安家”成都?奋进中的创新之城正逐浪向“新”

创业   2024-11-18 17:31   四川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提升至第23位;1—9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预计超11250亿元,全市新增科创板上市企业总数达18家,排名全国城市第7位;在蓉科研团队牵头或参与的“悬链线光学”等20余个科技项目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在“科创天府·智汇蓉城”科技成果对接活动的成果展示现场,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显示,成都正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着力点,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


毫无疑问,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已然成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与核心动力。那么,成都作为西部创新资源富地,创新要素活跃,战略科创平台众多,如何解决“墙内开花墙外香”,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蓉高效转化?问题的答案也许可以从这场活动中“窥见一斑”……



实现创新与发展的“双向奔赴”

众多院士专家成果在蓉“落地生金





机器狗“灵瞳”正摇头晃脑、医疗3D高速打印机、地灾监测雷达、搬运机器人……11月18日上午,“科创天府·智汇蓉城”科技成果对接活动的成果展示区域热闹非凡。



“这些都是全国知名高校院所院士专家团队在蓉落地转化的科技成果项目,我们采用‘展板+电视屏+实物’方式,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氢能、智能制造、医药健康等重点产业领域,展示了30项创新产品。”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4年,成都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创新“一号工程”,不断完善有组织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有利于企业创新的良好生态,为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提供了创新沃土。这也让越来越多的院士、专家团队选择将“所研”在蓉转化为“所用”。


在成果展的这些项目里,不仅多由院士、专家团队领衔,“含科量”满满,更重要的是,这些项目是“安家”成都实现高质量成果转化落地的行业创新“佼佼者”,实现科技创新与一座城市发展的共同奔赴。



在彭州,毗邻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的成都天顺保利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突破“卡脖子”技术,创制出了既耐高温又可溶解、综合性能优异的高分子量新型聚芳醚高性能树脂,且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这正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蹇锡高教授团队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产品既可在航空航天、电子、生物医用材料等这样的高精尖领域应用,也可在家用电器如不粘锅等生活场景下使用,应用场景十分广泛。”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成都,蹇锡高院士的重要研究成果实现“开花结果”,“公司2023年营收达2100余万元,今年营收预计将翻近3倍。”


在郫都区菁蓉镇,一座现代化的固态电池储能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南策文教授团队领衔创办的清陶能源,从苏州来到成都,成立成都清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建设清陶能源储能领域总部基地。


“我们专注于固态锂电池产业化,已建设成都首条半固态电池生产线并投产。”清陶能源展位负责人介绍道。固态锂电池具有高安全、长续航、低成本三大核心技术优势,是行业公认的下一代锂电池技术。随着清陶能源的到来,正好填补了成都产业链上固态电池储能这一空白。



除此之外,现场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克强团队带来的智能网联产品,西南交通大学陈维荣院士团队带来的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美国斯坦福大学李耀研究团队带来的“成都造”手术机器人……来自全球院士专家们的创新成果正在成都落地生金!



政策“铺路”改革“先行”

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蓉高效转化





随着高能级创新平台成群起势,高端创新资源加速在蓉集聚,科技创新成果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涌现。如何发挥创新平台成果溢出效应,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蓉高效转化?成为急需破解的一道难题。



成都如何破题?改革“先行”,政策“铺路”,服务“架桥”,从“科创18条”,到“科改30条”,再到出台制定一系列成果转化专项政策措施,成都不断完善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制度机制,进一步激发企业自主创新活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专项支持政策有了,要想落地落实,还要有“专班”推进。


“我们创新建立了成果转化工作推进机制。建立‘政府+高校院所+投资机构+技术经纪人’的成果转化联席会议制度,协同推进全市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市科技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处处长黄海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市区联动组建15个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专班,组建成都市技术转移联盟,组建18余支驻校(院)技术经纪人队伍,对接服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000余项。


科技成果成功落地转化不仅要“搭稳桥”,还需要“送补给”。这样才能将成都科技创新生态链条上的人才、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资本等要素有效串联。随着“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持续深入推进,“立园满园”行动正式启动,成都各地各相关部门积极搭建科技成果收集、展示、路演、对接、撮合、转化为一体的技转服务平台,帮助在蓉高校创新团队和科技型企业“找技术、找场景、找资金、找人才、找政策”。



今年9月召开的全市经济运行工作推进会提出,要突出科技赋能、成果转化,在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上提质效。就在上个月,“线上科创通+线下科创岛” 创新转化服务模式面向全省推广。突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逐步在成都构建起来。“打造‘聚、服、展、孵’于一体的创新服务聚集区,成都科创生态岛已聚集服务机构96余家、提供100余项服务事项。打造科技版‘天猫’商城‘科创通’,已聚集科技企业4.1万家、高校院所157家、服务机构1096家,累计服务科技企业超20万次。”黄海介绍道。


想让前沿创新成果留在成都,生根发芽,并向产业应用“迈步”,离不开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中试。随着加快布局建设中试服务平台,成都已备案建设中试平台69家,累计培育中试工程技术人员1000余名。



由创新成果转化而来的初创科技型企业一般都具有轻资产、高研发投入特点,如何让其在成都“茁壮成长”?探索为企业灌溉科技金融“活水”,也是成都培植良好创新创业沃土的生动实践。


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成都正不断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推出‘人才贷、研发贷、成果贷、积分贷’等金融产品,累计帮助4000余家企业获得贷款超430亿元。” 


上周召开的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指出,要持续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实施科技创新促转化攻坚行动。相信随着全会精神落地落实,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组织机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实施“科创天府·智汇蓉城”科技成果转化行动,常态化开展“校企双进·找矿挖宝”科技成果对接活动,将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迈向“应用场”。





往期推荐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创业天府
这里是四川天府新区创新创业官方平台,会介绍新区高精尖特企业、成果转化平台、创新创业生态、科技创新人才的发展情况,同时提供科技创新和人才服务政策咨询服务。来天府新区,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创新创业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