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各师市多举措推动景区提质焕新、文旅新职人“已就位”

时事   2024-11-28 08:20   新疆  
兵团各师市多举措推动景区提质焕新

常游常新 近悦远来

游客在一师十一团沙漠之门景区体验骆驼骑行(资料图片)。 王芳芳 彭东风 摄影报道

十师北屯职业技术学校组织师生在北屯市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摄于9月1日)。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正虎 摄

11月27日,四师可克达拉市民在草原之夜文化旅游休闲街区散步。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杨俊钦 摄

春有百花,夏有绿原,秋有胡杨,冬有粉雪。兵团之美,美在四季,美在山川河湖,美在红色人文。每一个季节、每一处景点,都能带给旅人别样的美好体验。

当前,兵团已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3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景区类型从传统的自然风光,逐步拓展至乡村、冰雪、红色、主题公园、露营基地等。

如何让游客喜欢来、留得住、玩得好,让“头回客”成为“回头客”,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循环?今年以来,兵团各师市文旅部门和景区纷纷开展景区焕新行动,不断完善景区设施、产品供给,培育创新业态,提升管理服务,为游客提供更加美好的旅行体验。

设施更“新”

大雪忽至,万物冬藏。在一师十一团沙漠之门景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连日来,施工单位抢进度、赶工期,开启了项目建设冬季“抢跑”模式。

今年以来,该景区利用援疆资金,实施大规模提档升级建设工程,内容涵盖基础设施、酒店、打卡地标、旅游新业态等19个项目。

该项目经理陈锋介绍:“我们目前已经完成了主体结构建设,正在进行钢结构和雕塑部分的施工,预计在春节前,整个项目可全部完工。天气虽然寒冷,但大家干项目、抢进度的心是火热的!”

远在南疆的沙漠之门景区,到底靠啥火出了圈?

“特色源于差异,口碑生于品质。”阿拉尔市塔景联景区运营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彭东风说。

能同时容纳500余人就餐休息的游客服务中心、全长3公里的沙漠环线木栈道、带有露天演绎舞台的全景式沙漠火车餐厅、被誉为“出片胜地”的沙漠雪莲观景平台……近年来,一师阿拉尔市聚焦沙漠之门景区核心资源,不断夯实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品质,引进新模式、新理念,创新旅游产品、丰富业态,从“观沙”到“卧沙”,景区成功将游客留在了阿拉尔,让观光游变为度假游。

今年1月至10月,沙漠之门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

“明年5月,景区将正式‘焕新’迎客,我们将以至臻的品质、优惠的价格,热情迎接全国游客的‘考核’。”彭东风说。

业态焕“新”

“美丽的夜色多沉静,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1959年,“东方小夜曲”《草原之夜》让可克达拉闻名于世。当歌声传遍大街小巷,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启了探索这座城市的旅程。

“大盘鸡、羊肉串,快来尝一尝!不好吃不要钱!”11月26日,随着夜幕降临,位于四师可克达拉市草原之夜文化旅游休闲街区的朱雀湖美食街便开启了繁华模式,五彩的灯光交织在一起,照亮了每一家店铺和摊位,不少市民、游客穿梭其间,赏夜景、品美食、逛小店,夜生活好不惬意。

草原之夜文化旅游休闲街区由丝路花香广场、文化馆、朱雀湖公园、朱雀美食街等区域及街道组成,这里既是当地职工群众的生活休闲空间,也是外来游客体验当地文化、感受当地烟火、融入当地生活的重要渠道。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第三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草原之夜文化旅游休闲街区榜上有名。

旅游休闲街区不仅是历史文化的承载地,也是消费业态的集聚地。今年以来,四师可克达拉市依托旅游休闲街区积极发展夜间经济,延长消费链条,激发消费活力。

四师可克达拉市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街区结合“草原之夜”特色文旅IP,通过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引育自带流量的概念店、主题店、城市定制店,创新融合观光、餐饮、娱乐、购物等业态,为游客提供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让街区成为年轻人来可克达拉旅游休闲的必经之地。

融合创“新”

沿着G219出发,就能到达离海最远的边陲、草原丝路的驿站、兵团屯垦最北之地——十师北屯市。

“新疆的自然景区淡旺季分明,但红色旅游全年热度不减。”新疆额河文旅有限责任公司市场营销部部长陈晓琪对记者说。

十师北屯市不仅是兵团首家5A级景区白沙湖的所在地,更是发展红色旅游的不竭“富矿”。从沈桂寿升国旗旧址、西北边境第一连到抗洪守土纪念馆、北沙窝哨所等,一个个红色景点展现了兵团人的精神风貌。

“十师北屯市有着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禀赋,红色文旅资源丰富。要刺激文旅产业有效需求,形成持久消费,就要用好这片土地上独有的文化历史资源,找到新玩法,打造新品牌。”陈晓琪说,“很多传统的红色旅游产品体验过于枯燥,很难留住游客。”

为了丰富游客体验,该公司在每个景点为游客设置了体验环节,比如,在抗洪守土纪念馆,组织大家自编自导保卫战情景剧;在白沙湖旅游景区自拟主题,拍摄“我是兵团人”VCR等,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潜移默化了解兵团屯垦戍边红色文化。

近年来,十师北屯市充分挖掘各类红色资源,以一八五团、一八六团、白沙湖旅游景区为依托进行全域规划,连珠成线、连线成片,形成“两线+十二点”的红色边关旅游格局。(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刘美惠子)

新职业新工种萌发文旅新动能

兵团文旅新职人“已就位”

在位于十三师红星二场的红星军垦博物馆内,红星二场文体广电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方红霞(右一)在为小讲解员们授课(资料图片)。 李雪鹏 摄

七师胡杨河市非遗项目——手工布艺刺绣传承人张国庆(中)在教授妇女制作一二六团戈壁母亲红色旅游教育基地文创产品(资料图片)。张国庆 供图

六师共青团农场四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徐基彪,在直播平台上宣传“众信绿创”系列葡萄原汁(资料图片)。 徐基彪 供图

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直播销售员、乡土博物馆管理员……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系列新职业和新工种在兵团不断涌现,这些职业和工种不仅丰富了旅游业的服务内容,也为旅游业的创新和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传承非遗 赋能文旅

“军垦娃娃”复古茶具、手工刺绣鞋垫、手工小镜子……11月26日,在七师一二六团戈壁母亲红色旅游教育基地,游客王霞结束参观后开始选购纪念品。百余款造型精美、新颖有趣的文创产品,令王霞目不暇接。

在参观戈壁母亲红色旅游教育基地时,王霞总会不时想起自己的母亲。在文创产品中,她选购了一双绣着复古花样的手工刺绣鞋垫,准备带回去送给母亲。“母亲年轻时就用这种鞋垫,吸汗又美观,我想她一定会喜欢的。”王霞告诉记者。

戈壁母亲红色旅游教育基地是一二六团及周边地区党员领导干部开展党性教育的红色基因优质基地。这里许多文创产品的设计创意,都来自七师胡杨河市非遗项目——手工布艺刺绣传承人张国庆。

“我们设计这些文创产品时,会把一二六团以‘勤、忠、俭、容’为核心的‘戈壁母亲’文化内涵,以及手工布艺刺绣的技法融入其中。目前,畅销的手工小镜子、手工刺绣鞋垫等文创产品,都融入了‘复古’和‘手工’元素。这些实用又饱含军垦情怀的文创产品,不仅老年人喜欢,年轻人也喜欢。”张国庆介绍。作为手工布艺刺绣传承人,她也赶了一把时髦,当了一回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

如今,戈壁母亲红色旅游教育基地的不少文创产品,都由该团迎宾路社区巧手工作室制作。这个工作室是2019年11月,张国庆牵头成立的。谈起成立工作室的初衷,张国庆坦言:“当时是出于两个目的,一个是为了在辖区内发掘有学习手工布艺刺绣技艺潜力的妇女,让这门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另一个是为了带动这些妇女增收致富。”对于张国庆来说,传承手工布艺刺绣技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担当。巧手工作室的妇女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手工布艺刺绣,共同保护和传承这一非遗项目。

目前,该工作室采用“集中培训加工+集中销售”的方式运作。“随着戈壁母亲红色旅游教育基地的游客越来越多,手工布艺刺绣这一非遗项目将通过文创产品的形式得到更好传承,参与这项工作的职工群众也会获得更多收益。”张国庆说。

巧用平台 “吸粉”增收

“‘众信绿创’系列葡萄原汁在克拉玛依市各大商超全面上市,广受消费者喜爱。”11月6日深夜,六师共青团农场四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徐基彪,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布了一段视频并配发了这段文字。

“众信绿创”系列葡萄原汁是四连生产的NFC(非浓缩还原汁)饮品。该产品以四连自产的有机葡萄为原材料制成,今年3月推出。徐基彪不仅是四连的干部,还是一名连队产品的直播销售员。

每次直播时,徐基彪都会在一个玻璃杯里倒满葡萄原汁,从色泽、口感等方面,向网友介绍这款保留了葡萄新鲜风味的饮品。“我们的产品质量和味道没的说,喝过的人都说好。但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们要利用好互联网平台,让更多的消费者看到我们的产品,购买我们的产品,爱上我们的产品。”徐基彪告诉记者。

徐基彪介绍,近年来,四连积极发展农产品保鲜产业,使特色作物——葡萄实现了分级包装保鲜。2023年,该连与新疆益中园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新疆海润酒庄有限公司合作,进行葡萄深加工,生产葡萄原汁、烈焰葡萄酒等产品,打造“众信绿创”品牌,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职工”的经营发展模式。2023年,该连实现年产值1.38亿元,职均年收入7.9万元。

徐基彪带着记者走进一个农家小院。干净卫生的居住环境,完善的配套设施,闲适的乡间气息,令人心生好感。“四连将打造20个农家小院式特色民宿,把闲置的老办公室打造成游客接待中心,设立农产品展销区,利用农场红色资源,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徐基彪说。

守护文物 弘扬精神

“这是兵团保存相对完整的一处地窝子,它被誉为‘最有骨气的房子’!”11月20日,在位于十三师红星二场的红星军垦博物馆内,红星二场文体广电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方红霞在为游客讲解文物历史。

一直以来,红星二场因丰富的军垦文化和红色文物而闻名。2017年4月开馆至今,红星军垦博物馆累计接待全国各地游客62.8万人次,已成为哈密地区一张开展党性教育活动、展示军垦文化的亮丽名片。沉甸甸的数据和荣誉,离不开红星二场文体广电服务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

“我从小听着老军垦的故事长大,红星军垦博物馆不仅有文物,还有让人热血沸腾、热泪盈眶的历史。”红星二场文体广电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初明远说。2015年9月,初明远赴北京专程拜访开国上将邓华的女儿邓青青和邓欣。她们被初明远的精神所感动。邓欣代表家人,捐赠了邓华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2旅政治委员的委任令和出席“七大”的代表证的影印件以及将军画册。

在红星军垦博物馆建馆过程中,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红星二场文体广电服务中心全体工作人员深入连队、社区,走访了59名八九十岁的军垦老兵,260名曾在军垦旧址生活、工作过的老军垦,整理出上百万字史料,收集了上千件军垦文物。

“红星二场文体广电服务中心的每个工作人员,可以说都是乡土博物馆管理员。一直以来,我们坚持守护文物,讲好兵团故事,弘扬兵团精神。”红星二场文体广电服务中心主任梅花说,“服务中心还与农场学校联合组建了一支小讲解员队伍。截至目前,已培养了600多名小讲解员。”

今年,红星二场文体广电服务中心被国家文物局授予第六届“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团体称号,也是全疆、全兵团唯一获此殊荣的团体。(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谌慧)

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王钰淇

审核:钟   新


投稿邮箱:weixin@huyangnet.cn

兵团零距离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传承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在建设美丽新疆、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中展现新作为、呈现新气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