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六堡茶产业 促进茶文旅融合

文摘   2024-12-13 19:47   广西  



编者按:


近年来,梧州市大力发展六堡茶产业,积极推进茶文旅融合,涌现一批产业带头人。这些产业带头人带领当地村民种植、销售六堡茶,开发茶文旅项目,既发展特色产业,增加了农户收入,又丰富了茶旅文化,夯实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

群众在苍梧县六堡镇茶园采茶。潘绍珊 摄


传承弘扬传统六堡茶技艺

谭爱云是苍梧县六堡镇四柳村人,十多年前,她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开始大力发展六堡茶产业。谭爱云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发展六堡茶产业,她的六堡茶业公司吸纳脱贫妇女就业,带领群众致富。

谭爱云(右一)和同事研究制茶技艺。

谭爱云熟悉传统六堡茶制作工艺,是六堡茶制作技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她敢于创新,于2011年初创建苍梧县沁怡六堡茶业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后又成立了苍梧县沁怡六堡茶业专业合作社。

2009年,谭爱云带领村民在四柳村长群山创建有机茶种植基地,如今年产茶叶1.5万多公斤。谭爱云联合村民,采取“自主投资,标准化管理”经营模式,开展茶叶种植、茶叶收购、茶叶加工及销售。2017年,她的茶业公司在六堡镇四柳村盘古寨建起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创建了传统制作工艺六堡茶的自动化、连续化、清洁化生产线。该生产线实现了茶叶加工全过程流水线作业,有利于提高茶产品的品质和市场效益,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经过传统工艺制作的六堡茶外形、汤色、滋味、耐泡度别具一格。谭爱云一方面对企业员工定期进行培训,培养传统制茶能手,带动当地茶农脱贫致富;一方面抓校企合作,培养年轻一代掌握制茶工艺,真正做到传承与发展。多年以来,沁怡六堡茶业有限公司承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桂林茶科所、苍梧县中等专业学校等单位1000多人次开展了与六堡茶相关的实用技术培训,专注于涉农科技成果向农业、农村、农户,特别是脱贫户的农业科技培训及技术转移服务,通过实施“人才战略”让六堡茶这一特色产业越做越大。该公司茶园基地每年提供60余个就业岗位,让一些脱贫户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公司还大力扶持全镇农民种植六堡茶,辐射带动当地农民268户种植六堡茶,其中30多户脱贫户,帮助脱贫户增收近45万元。

(蒋玉桃 文并摄)


把“小叶子”做成富民大产业

最近,在藤县金鸡镇新民村湖塘茶园里,漫山遍野的六堡茶树郁郁葱葱,工人们抓紧时间对茶树进行管护作业。“冬季茶树肥料要采取滴水线,沿着土沟来放。”该茶园负责人、金鸡镇人大代表李宽平指导工人为茶树施肥。

李宽平(中)指导工人采摘茶叶。霍飞宇 摄

新民村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以往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小茶园,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村里的茶园疏于管理逐渐闲置。作为土生土长的新民村人,李宽平深感惋惜,他始终坚信“一片叶子可以致富一方群众”。

近年来,李宽平串门入户,围绕发展六堡茶产业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和建议,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小而散的撂荒小茶园、林地化零为整进行流转,用于发展壮大六堡茶产业,以产业带领村民群众增加收入。有了这个想法后,李宽平寻求种茶的“良方”和政策支持,结合新民村实际情况,组织推进土地流转,成功盘活连片小茶园、闲置林地100多亩。2022年开春,镇农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茶叶种植、茶园管护等工作后,李宽平建成了湖塘茶园。

为了能够更好地发展茶产业,2022年7月,李宽平又到蒙山县、苍梧县等地实地考察,重点学习多元化茶产业发展理念。学习归来后,李宽平将学习到的好经验、好做法运用到工作中,优化了藤县湖塘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使该合作社成为以茶叶种植、加工及销售为一体的茶叶生产合作社。同时,他还升级了本村的清秀茶叶工厂设备,规范制茶各个工序。随着茶产业发展走上“正轨”,李宽平又采取“合作社+订单+茶农”联农带农发展模式,带动辐射周边10多户茶叶种植户,以订单形式收购茶农种植的茶叶,解决村民群众种植茶叶的后顾之忧,带领村民群众安心发展茶产业。

“我是茶园的长工,在采茶期,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采茶,现在过了采茶期,我们就做一些日常茶园管护工作,每天有100多元,一个月收入有几千元,比外出打工好!”村民李大妈高兴地说道。据李宽平介绍,他的茶园长期招聘6至8名困难群众管护茶园,在采茶期,每天有20多人在茶园务工,每年让周边村民增加10万元左右收入。

李宽平默默守护着“一片叶子”,想方设法做好茶的“小文章”,并积极为群众办实事,通过茶园招工帮助村民群众增加收入,毫不保留将种茶技术传授给村民,鼓励动员村民积极种茶,利用“合作社+订单+茶农”模式帮助本村和邻近周边村的村民解决茶叶收购问题,既当“茶园农夫”,又当“金牌销售”,用自己的方式为乡村振兴出力。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下一步,金鸡镇将持续组织像李宽平这样的“领头雁”“田秀才”“土专家”深入群众、农场、种植合作社等现场指导、分享经验,实现抱团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走好特色产业兴农富农发展之路。

(覃海梅   祝石梅)


产业融合发展带动群众致富

陈标在岑溪种茶3年了,他打响了自己的茶叶品牌,推动茶产业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当地群众致富。

陈标在查看茶苗生长情况。

陈标是广东省茂名市人,2019年来到岑溪从事温室大棚辣椒种植。2022年初,岑溪招商发展六堡茶产业,经过实地考察、踩点,陈标决定在归义镇通天顶开发茶园。该镇一直有种茶历史,有树龄近百年的古茶树数棵。陈标请来农科部门对相关地块进行土壤检测,发现岑溪第二高峰通天顶土地的酸碱度适合种茶,而且通天顶适合种茶的地带最高海拔690米,常年云雾氤氲、风光秀美,除了种茶,发展文旅项目,一举两得。

很快,乔一通天顶茶园土地流转工作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铺开,也得到群众大力配合。陈标和两名技术员积极参加梧州市举办的育苗、种茶技术和六堡茶制作工艺培训。

2022年春天,陈标聘请了200多名当地村民一起开展茶园建设,他从六堡镇和云南购进茶苗并种下了600亩,接着自己育苗又种下500亩。“通天顶坡度适中,每亩种茶2000至2500株,茶树光照充足,早上云雾缭绕,种出的茶品质好,很适合制作六堡茶。”说起种茶、制茶,陈标如数家珍。

如今,乔一通天顶茶园的茶苗普遍已长至60至70厘米高。陈标和另一股东又增加投资,在一座小山岗上建起了茶叶加工厂和观光楼。各地学生前来制茶厂研学,在这里学习传承六堡茶制作技艺。该茶园带动30多名村民脱贫致富。

通天顶清晨是观看日出和云海的好去处,吸引了不少周边县市的游客前来观光。梯级茶园的茶苗在阳光的映衬下层层叠叠,煞是壮观。傍晚,夕阳西下,映红了半边天,远处的数十台风车和晚霞、茶园相映成趣、美不胜收。陈标还建了两个汽车营地,晚上游客可以在山顶上露营,享受天然大氧吧。

据悉,乔一通天顶茶园还准备安装路灯,以后的景色会更美。陈标告诉笔者,再过3年,茶园将进入丰产期,到时效益将会更可观。

陈标既种茶又卖茶,已在岑溪市、郑州市、北京市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地打开了市场。今年11月,陈标参加广西农业农村厅在深圳举办的“粤有好市 桂有好品——桂品入湾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产销对接会”,带去的几百公斤茶叶被抢购一空,更有不少客商现场订购茶叶。

(庞广蛟 文并摄)


不断做大做强家乡的六堡茶产业

“在家门口的茶厂务工,方便照顾家里老人小孩,种的茶有保底协议,不用为销路发愁。”万秀区城东镇思扶村村民邹金群乐呵呵地对笔者说。村里种茶,不愁销路,这得益于返乡创业的党员致富能人蒙志坚。蒙志坚早年在外地的六堡茶公司摸爬滚打,系统掌握了六堡茶制作工艺和销售技巧,已从六堡茶行业的“小白”,变成了“行家里手”。

蒙志坚(中)和工人一起探讨茶叶生产工作。黎海平 摄

“我瞄准了六堡茶产业返乡创业。”蒙志坚告诉笔者。蒙志坚把早年赴广东等地茶场学到的种茶技术带回了家乡城东镇思扶村,在自家承包的30亩地种上六堡茶,通过精心管护,鲜茶叶收成好,收获了第一桶金。尝到种茶的甜头后,蒙志坚种茶的信心更足了,他动员村民一起种茶。

思扶村自古就有六堡茶种植的传统和手工制茶的习惯,但是由于传统的耕作种植产量不高,品质不稳定,村民种茶积极性不高。为此,蒙志坚经常在村里的党员大会、种茶基地向村民们讲授六堡茶的种植知识、制茶技术并分享经验,帮助村民们提高六堡茶种植产量和质量。

要想发展壮大六堡茶产业就得形成规模效应。蒙志坚萌生了办厂的想法,“办厂能集中收购,同时解决茶农卖鲜叶路途遥远浪费时间、无暇照顾家中老小等问题。”“不忘父老乡亲,遇事不气馁,蒙志坚发展六堡茶有很多好点子、好办法。”思扶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蒙日洪直竖大拇指。

2013年,在村“两委”的支持下,蒙志坚便建起自己的茶叶加工厂,聘请了十多名当地村民就业,负责种植、制茶等工作,每人每月可增收至少3500元。茶厂还对茶农进行承诺保底价收购鲜叶,与十多户茶农签了保底协议,并在村里张贴公告,按保底价收购鲜叶,给种茶的村民吃下了“定心丸”,为村民解决种茶后顾之忧,保障村民利益。

种了茶,建了茶厂,如何把茶叶卖出去呢?

蒙志坚瞄准了广阔的茶叶市场。他成立了梧州市泓醇六堡茶有限公司,打造品牌,参加各项茶展比赛、全国各类斗茶评比,茶叶的品质获得肯定,获得了多项荣誉,打响了名气。除了扩大传统销售渠道,蒙志坚还利用抖音等平台进行直播销售扩大销路。随着市委、市政府越来越重视六堡茶的发展,“泓醇六堡茶”搭上“顺风车”,逐渐打开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5月份,我们的订单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这让我们种茶的信心更足了。”集茶农、茶厂厂长、经理等职务于一身的蒙志坚满怀信心地说道。如今,蒙志坚的公司每年在广西各地收茶的规模超60万斤,带动茶农每年增收70余万元。

如今,蒙志坚正锚定茶文旅融合发展的契机,带领乡亲更多参与到六堡茶种植、销售等行业中来,不断做大做强家乡六堡茶产业,让茶香越飘越远。

(黎海平  黄炎玲)


立足本地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蒙山县夏宜瑶族乡六海村村民黄华立足本地大力发展六堡茶产业,经过3年拼搏,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有力拉动乡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黄华在管护茶树。

10年前,黄华到外地打工,每年春节回家乡过节。当时,他看到家乡没有特色产业,同村的群众生活还比较拮据,有些林地、农田丢荒,心里想,能不能利用休假的时间,带头做点什么。黄华多方了解调研后发现,各地都在大力发展六堡茶产业,这个产业帮助群众就近务工的同时还能加快发展地方经济。

2018年10月,黄华决定回到家乡发展六堡茶产业。万事开头难,但他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村民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为了解决资金和人力等方面的难题,黄华千方百计动员在外务工人员回家乡参加茶树种植,并一起谋划出资成立专业合作社。不久后,黄华带领其他村民一起成立了蒙山县昌华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员从刚开始只有10人,发展到后来30多人。

该合作社采取“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土地入股”三方合作模式,2019年1月,合作社开始以有机茶标准示范种植六堡茶103亩,带动周边农户种植六堡茶60多亩。以前,长期外出务工村民,也乐意返乡务农种茶叶,村民信心满满,逐步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道路。

2021年,蒙山县政府全力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打造六堡茶全产业链。2022年5月,上级有关部门扶持昌华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建造茶叶加工厂,建成三条茶叶生产线。黄华经过学习和培训,掌握了茶叶加工技术。2023年4月,茶叶加工厂正式开始茶叶深加工,茶叶品质得到上级有关部门认可,并通过网络销售平台,销往广东、山东等地。

2024年,昌华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带动六海村种植六堡茶约3500亩,1200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务工人员收入不断增加,有力带动六海村经济发展,助推“十百千工程”出实效。

(江永录  黄秋丽 文并摄)

来源丨梧州日报
编审丨黄永镕

原创文章、文中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公益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774-6021710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梧州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梧州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信息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