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 展现民族团结发展的壮美画卷

文摘   2024-10-09 23:46   新疆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民族和谐共生、携手共进成为发展的主旋律。日前,记者跟随“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天山南北唱新歌”集中采访活动深入探访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第三师、第十二师及第十三师等,深切感受到在多民族文化深度融合的土壤里孕育出的累累硕果,展现出一幅幅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壮美画卷。

走进第十二师一〇四团畜牧连的哈萨克刺绣展厅,记者看到了很多特色刺绣,有衣服、鞋帽、毯子等日用品,还有小毡房、玩偶等饰品,琳琅满目的绣品让人目不暇接,展现了哈萨克族刺绣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独特魅力。

“天鹅是哈萨克族的图腾,绣天鹅是哈萨克族女性的拿手活。这件天鹅饰品是手绣和机绣相结合的产品。”一〇四团畜牧连党支部委员会委员及连队管理委员会委员赵楠拿起一只白色的天鹅饰品给大家展示。

在十二师一〇四团畜牧连(天鹅之乡)刺绣工厂,哈萨克族刺绣非遗传承人乌水吐汗·克尔曼(中)为工人讲解刺绣技艺(资料图片)。邱明江 摄

近年来,当地开办了集培训、加工、销售、展示于一体的哈萨克族刺绣工厂,带动妇女就业。当地是多民族融合地区,在刺绣工厂里,各民族的群众在生活上互帮互助,在刺绣方面互相交流、学习借鉴。“就像石榴籽一样,大家紧紧地抱在一起。”赵楠说,截至今年9月,哈萨克族刺绣工厂的产值达160万元。

第三师的托云牧场成立了帕米尔刺绣合作社,传承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柯尔克孜族刺绣。

走进合作社,只见7名绣手正忙着穿针引线。该合作社负责人吐孔·沙热熟练地踩着缝纫机,左右手配合挪动着布料,一会儿工夫就用绿色丝线绣出了两片叶子。

2015年,自幼学习柯尔克孜族刺绣技艺的吐孔·沙热牵头成立了帕米尔刺绣合作社,带领大家制作枕套、被子、民族衣服等产品。目前,帕米尔刺绣合作社有汉族、柯尔克孜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群众,他们采用“手工+机器”协同生产的方式,既延续了传统刺绣的韵味,又提高了刺绣产品的生产效率,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将精美的刺绣产品销售到阿图什市、乌恰县等地。

“今年合作社收入预计能达到40万元,未来希望柯尔克孜族刺绣能走进更多人的生活。”吐孔·沙热说。

第十二师的天润丝路云端牧场打造了“可学、可研、可游”的综合旅游观光牧场,成为乌鲁木齐乃至新疆研学旅游的热门“打卡”地。

天润丝路云端牧场运营经理毕婧君介绍,牧场自2017年建成以来便积极引入研学教育模式,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设初、中、高级课程体系,让更多人了解奶业文化和科学饮奶的知识。

在天润丝路云端牧场开展的“牧歌云端寻鲜之旅”研学活动中,“天天小牛”和小朋友们亲密合影。

在饲喂体验区,孩子们亲自喂养小牛,并向工作人员了解相关知识。在好牛奶科普馆,他们了解奶牛知识和牛奶的生产过程,并亲手制作酸奶、奶酪等奶制品。“目前,天润丝路云端牧场已接待游客逾12万人次。未来,还将继续拓展研学游体系。”毕婧君说。

在天山北坡的另一边,海力特智能植物工厂以其独特的现代农业科技特色吸引了众多游客。这座占地面积约9000平方米的工厂,有热带植物展示区、气雾培有机蔬菜生产车间和花卉蝴蝶兰育苗种植车间3个主要区域。

在热带植物展示区,记者仿佛置身热带雨林。这里种植了包括香蕉、木瓜等在内的百余种热带水果。游客可以领略“南果北种”的农业创新成果。“这里是近郊旅游点,全年接待游客约6万人次。” 一〇四团党委常委张佳佳介绍。

此外,海力特智能植物工厂积极开设劳动实践教育课程。去年以来,工厂已为乌鲁木齐市30多所学校的学生提供劳动实践教育的机会,接待学生1万余名。

随后,记者来到阿拉尔市新开岭镇。在这里,百亩荷花竞相绽放,金黄的稻谷粒粒饱满,一片片的梨园、百香果园、无花果园、枣园香飘满园,河流渠沟纵横交错。当地创新实施“文化引领共融工程”,借助塔河源荷花文化旅游节、冰雪文化旅游节等,推动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并利用一营营部旧址举办“军垦战士的一天”等活动,弘扬兵团精神、激发爱国情怀。

新开岭镇党委副书记朱美江介绍,镇内文化活动四季不断,今年夏天百日广场的文化活动就吸引了17.6万名游客。2023年,当地的旅游总收入超亿元。

文化,在这里不仅是纽带,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力量源泉。“在这里,十几个民族的居民生活在一起,大家相处融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就像一家人。”朱美江说。

在各民族文化交融中,通过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推动文化、旅游与农牧业深度融合,新疆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了各民族人民共同增收致富,谱写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疆篇章。



来源:中国文化报

首府第一团
宣传转载党的政策理论,推送辖区热点新闻,关注百姓民生实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