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中的沙漠锁边,热点地理考点!

财富   2025-01-09 12:05   浙江  

“沙漠锁边”在高考地理中,常涉及生态治理相关内容。



一、概念与背景



沙漠锁边指在沙漠边缘构建生态屏障,阻止沙漠扩张。因沙漠化威胁周边生态、农业与生活,如我国西北沙漠周边,土地沙化致可利用土地减少、风沙灾害增多。


二、主要措施



1.生物措施:种植耐旱植物,如沙棘、梭梭树。它们根系发达,能固沙,还能改善土壤,增加土壤肥力与湿度,为其他生物创造条件。



2.工程措施:设置草方格沙障,用麦草等材料扎成方格,能防风固沙,截留水分,利于植物生长;建设阻沙栅栏,阻挡风沙前移。



3.农业措施:推广节水灌溉,如滴灌、喷灌,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沙区水资源利用率;发展耐旱作物种植,像骆驼刺,适应干旱环境,减少对水资源需求。


三、意义与影响



1.生态:有效遏制沙漠扩张,保护周边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局部气候,降低风速,调节气温与湿度。



2.经济:保障周边农田、牧场等,减少风沙对农牧业破坏,利于农业生产稳定;促进沙产业发展,如沙生植物加工,带来经济收益。



3.社会:保护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减少风沙掩埋与损坏;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减少风沙危害,提升生活质量。


四、考查方向


1.措施分析:要求分析某沙漠锁边项目采用特定措施的原因及合理性。


2.影响评估:评估沙漠锁边工程对当地生态、经济、社会的影响。


3.方案设计:给出某沙漠区域条件,让考生设计合理的沙漠锁边方案。


五、案例:新疆锁边



新疆锁边工程主要指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合龙”工程,在高考地理中有以下考点。



  1. 工程背景



(1)沙漠特征: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面积大、风力大且频繁、水资源缺口大、地形复杂、土壤盐碱化严重。


(2)环境影响:沙漠化导致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生态系统破坏,影响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威胁西部生态安全。


2.主要措施



(1)生物治沙:种植胡杨、梭梭树、沙柳等耐旱植物,通过植物根系固定沙土,降低风速,阻挡风沙,同时增加植被覆盖,改善生态环境。


(2)工程固沙:在不具备水资源条件、光伏铺设条件也达不到要求的地方,以铺草方格、设高立式沙障等工程固沙方式为主,改变风沙流结构,使沙子在沙障附近堆积。


(3)光伏治沙:在水资源相对匮乏、远离绿洲的区域,主要采用光伏治沙模式,铺设光伏板可以有效降低地表风速,防止沙丘移动,光伏板下安装节水滴灌设施,种植绿色经济作物。


3.影响与意义



(1)自然环境方面:植被增加可促进局部地区空气湿度增加,调节局部气候,减少干旱;降低风速,减少热量传递,使气温日较差减小;防止土壤侵蚀,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涵养水源,减少地表径流,促进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


(2)人文环境方面:减少风沙对基础设施的破坏,保障交通、通信线路的正常运行;降低风沙对农业的侵蚀,减少农业经济损失,带动相关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


4.面临的挑战



(1)自然条件限制: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土壤贫瘠、风沙活动频繁等恶劣的自然条件,给植被的种植和生长带来很大困难,植物成活率低。


(2)技术难题:如何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植物种类、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制定有效的灌溉方案等都需要科学依据,同时还需解决工程固沙、光伏治沙中的技术问题。


(3)资金投入:工程建设和后续的维护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包括购买苗木、灌溉设备、建设防护设施等方面的费用。



父母精选资料
熟悉知识,解答疑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