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气候变化工作委员会2024年度学术年会暨第三届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大会 第一轮通知

文摘   科学   2024-10-31 07:27   北京  
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及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经济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拟定于2024年12月召开“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气候变化工作委员会2024年度学术年会暨第三届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大会”。本次大会旨在探讨我国碳中和实现路径,搭建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领域的交流和对话平台,研讨CCUS技术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碳中和目标下我国CCUS技术发展路径建议。
会议第一轮通知如下。

#1

 会议主题

强化CCUS科技支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2

 会议组织

指导单位(拟):
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司、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技术创新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主办单位: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
承办单位: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气候变化工作委员会、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3 会议时间与地点

时间:
2024年12月7-8日(12月6日全天报到)
地点:
北京 昌平未来科学城 国家能源集团党校

#4 会议活动安排

会议拟安排开幕式、主旨论坛、分论坛专题研讨会、青年科学家专场、墙报交流等活动。
开幕式与主旨论坛:
包括领导致辞、特邀主旨报告、路线图发布与优秀论文颁奖。

致辞:

1.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长、科技部原副部长 李萌

2. 科学技术部基础司领导

3.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领导

4.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 陈其针

5. 国家能源集团领导

特邀主旨报告:

1. 通过创新驱动推进CCUS的研究和应用,费维扬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2. 液态阳光技术进展,李灿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3. CCUS发展趋势及机遇,李阳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工程师

4. CO2强化采油机制与适用性研究,刘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

5. 碳中和目标下CCUS进程及典型城市实践,李根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副院长

6. 题目待定,高翔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工业大学校长

7. CCUS管网规划方法研究,魏一鸣 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

8. 碳中和背景下煤基能源碳捕集利用技术创新与工程实践,褚景春 国家能源集团首席科学家/新能源研究院董事长

9. 2024年全球CCS技术进展,Jarad Daniels 全球碳捕集研究院(GCCSI)首席执行官

路线图发布及颁奖:

1. 《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发展路线图(2024)》发布

2. 优秀论文颁奖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分论坛专题研讨会:

大会拟安排7个分论坛,邀请领域著名专家做特邀报告,并通过论文征集邀请专家做学术报告。

(1)碳中和关键科学问题研讨

召集人:张希良 鲁玺 高林

报告1:碳中和关键科学问题
鲁玺 教授,清华大学
报告2:碳中和技术评估重点与关键科学问题
张贤 研究员,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处长
报告3:碳移除技术关键科学问题
李佳 教授,香港岭南大学
报告4:工业领域碳中和关键问题
杨海涛 研究员,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报告5:非二温室气体减排关键问题
吴轩浩 研究员,浙江大学
报告6:气候变化科学评估进程中的新特点
杨啸 工程师,国家气候中心
(2)CCUS与可持续发展与政策标准
召集人:张九天 赵永椿 姜大霖
报告1:CCUS领域标准布局现状
待定,中国标准研究院
报告2:我国CCUS行业发展政策约束
待定,北京理工大学
报告3:碳中和愿景下的CCUS可持续技术发展
张九天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
报告4:英国CCUS政策借鉴及国内政策现状
梁希 教授,伦敦大学学院
报告5:中国CO2地质封存监管现状
马乔 副教授,山东大学
报告6:国际CCUS标准概况
彭勃 教授,中国石油大学
报告7:CCUS标准体系研发进展
赵永椿 教授,华中科技大学

(3)先进碳捕集与压缩技术

召集人:褚景春 方梦祥 刘练波
报告1:CO2化学吸收技术研究和工业应用
方梦祥 教授,浙江大学
报告2:低能耗相变CO2吸收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陆诗建 教授,中国矿业大学
报告3:催化解吸碳捕集技术研究
付东 教授,华北电力大学
报告4:富氧燃烧技术研究进展
柳朝辉 教授,华中科技大学
报告5:膜法碳捕集技术现状与发展前景
王志 教授,天津大学
报告6:CO2吸附技术研究
孙林兵 教授,南京工业大学
报告7:煤化工高浓度碳捕集与压缩技术
杨阳 经理,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报告8:万吨级吸附法煤电碳捕集示范项目
王保登 经理,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

(4)CO2化学和生物利用技术

召集人:魏伟 程军 王集杰
报告1:华润电力微藻固碳等多种CO2利用方式
胡黎明 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华润碳能科技有限公司
报告2:CO2矿化制绿色建材
王文龙 教授,山东大学
报告3:CO2合成碳酸酯技术
王利国 研究员,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报告4:碳酸盐加氢技术
安哲 教授,北京化工大学
报告5:CO2电催化还原膜电极系统研究与应用
徐艺 研究员,中科院化学所
报告6:CO2加氢制航空煤油组分研究及应用进展
张晨曦 助理研究员,清华大学
报告7:CO2电化学制可燃气技术
付乾 教授,重庆大学
报告8:绿甲醇技术研究及市场潜力
高腾飞 经理,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5)CO2运输注入与地质利用封存技术

召集人:彭勃 张建 刁玉杰
报告1:日本二氧化碳地质封存与监测技术
薛自求 首席研究员,日本地球环境产业技术研究机构
报告2:CO2地质封存选址与观测检测中问题的思考
马劲风 执行主任,西北大学/CCUS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报告3:中国石油CCUS-EOR工作进展及前景展望

高明 副所长,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提高采收率所

报告4:中石化CO2管输与注入封存技术研究进展及工程实践

柳亭 副总经理,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公司

报告5:CCUS管输关键技术研究国际合作进展

喻健良 教授,大连理工大学

报告6:超临界/密相二氧化碳管道腐蚀原位电化学监测及机理研究

李玉星 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报告7: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安全性评价技术与应用

李琦 研究员,中科院武汉岩土所

(6)负排放与工业领域CCUS技术

召集人:周爱国 朱廷钰 林千果
报告1:中国直接空气捕集基本情况
王涛 教授,浙江大学
报告2:美国直接空气捕集进展
人员待定,Carbon Engineering公司
报告3:直接空气捕集示范项目进展
人员待定,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
报告4:墨西哥湾CCUS集群建设进展
人员待定,埃克森美孚公司
报告5:生物质掺烧与碳捕集(BECCS)技术研究
谭厚章 教授,西安交通大学
报告6:钢铁行业碳捕集及矿化利用
苏伟  教授,北京科技大学
报告7:华能烟气污染物一体化近零排放技术(COAP)
刘练波 研究员/主任,华能集团清洁能源研究院
报告8:钢铁行业高炉煤气变压吸附捕集CO2技术研究
人员待定,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7)CCUS示范项目进展与实践

召集人:许世森 杨晓亮 陆诗建
报告1:华能正宁150万吨/年碳捕集及封存示范项目
许世森 主任,华能集团科技部
报告2:美国规模化CCUS项目进展及布局
人员待定
报告3:中国能源金三角CCUS产业化布局
王天堃 副主任/教授级高工,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科信部
报告4:吉利CO2加氢制甲醇项目进展
李延鹏 经理,吉利汽车集团
报告5:中国离岸CCUS进展及规模化封存思考
刘强  副院长,中海油研究总院新能源研究院
报告6:微藻固碳矿山修复工程示范
徐冬 集团首席专家/主任,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报告7:包头钢铁50万吨/年碳捕集示范项目
刘晓明 副总经理,包钢低碳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报告8:金隅水泥10万吨/年碳捕集示范项目
姜雨生 部长,冀东水泥绿色低碳推进部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青年科学家专场:
为促进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成长,启迪新的学术思想,大会将举办青年科学家专场。邀请青年专家与博士/硕士研究生围绕可持续发展、碳中和愿景路径、CCUS技术发展等议题进行交流和研讨。

#5

 论文征集

本次会议将征集论文全文和摘要,并在会议结束后出版论文集。围绕会议主题及分论坛专题研讨会议题提交论文。摘要投稿不超过500字,全文投稿不超过8000字。
投稿格式要求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D8N8yxjXSuPM_0kelm9RSw?pwd=mf35,提取码mf35。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征文范围及要求:
围绕会议主题及分论坛专题研讨会议题提交论文,所投稿件应符合本次会议征文要求。
审核及录用:
投稿论文不能与已发表或已提交其他期刊及会议、处于审核状态的论文有实质性内容重复。组织专家进行审核,审核结果将以邮件形式告知。论文版权属作者所有,不影响后续发表。
论文提交:
通过会议网站投稿或识别下方二维码。
网站链接:https://send2me.cn/GFxMx0uZ/RcGTtxGT8RRQUw

优秀论文评选:
大会设优秀学术论文。
征文截止日期:
2024年10月3011月20日
会议专刊:
拟在Applied Energy(IF=10.1)、Chinese Chemical Letters(IF=9.4)、Frontiers in Energy Research(IF=2.6)、Carbon NeutralityGreen Energy and ResourcesEnergy and Climate Management《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和《洁净煤技术》等期刊设置CCUS专刊。

#6

 组织协调

大会主席:
李   萌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长、科技部原副部长
大会联合主席(按姓氏笔画排序):
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
李术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李   阳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工程师
李   灿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
李根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副院长
费维扬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贺克斌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
高   翔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工业大学校长
大会秘书长:
张   贤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处长、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气候变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杨光俊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研究院副总经理
秘书处:
王   涛   浙江大学教授
张士汉   浙江工业大学教授
樊静丽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
徐   冬   国家能源集团首席专家/新能源院碳中和中心主任
赵   瑞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院碳中和中心总工程师
马   乔   山东大学副教授
郭偲悦   清华大学助理研究员
史明威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项目经理
吕昊东   清华大学博士后

#7 会议注册及缴费

会议收取会议费,采用会议系统报名、缴费、开具会议费发票,发票于会后统一发送至参会代表报名时预留的电子邮箱。

会议报名链接:

https://send2me.cn/zUZhNyOC/Q76lneAAFFR8Ug

或识别二维码报名:

11月1520日前:会员1800元、非会员2200元、在校学生1200元。
11月1520日后及现场缴费:会员2000元、非会员2600元、在校学生1600元。
缴费方式:银行汇款转账或现场缴费

#8

 会议住宿与交通

会议住宿酒店为未来科学城国家能源集团党校周边酒店,提前报名可协助预定酒店,费用自理,也可自行预定酒店。
会议场地位于北京昌平区未来科学城国家能源集团党校内
距离北京首都国际机场18.8公里,出租车约30分钟;
距离北京大兴国际机场85公里,出租车约80分钟;
距离17号线未来科技城北地铁站约1公里,步行约15分钟。

#9

 联络人及联络方式

赵   瑞  010-56978662
           ruizhao.z@ceic.com
彭雪婷  010-58884827
           pengxt@acca21.org.cn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气候变化工作委员会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2024年10月30日


CSSD气候变化工作委员会
气候变化工作委员会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CSSD)的分支机构,以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法规、战略和规划为主要研究领域,开展平台和能力建设、国际国内交流合作,推动相关领域科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