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茅”海天味业赴港上市又有新进展。
据港交所官网披露,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天味业)已于昨日(13日)提交上市申请书,中金公司、高盛、摩根士丹利为其联席保荐人。
如果海天味业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将成为调味油行业首家实现A+H上市的公司。
截至发稿,海天味业报收42.99元,上涨1.68%,总市值为2391亿元。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9.38%至203.99亿元
海天味业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55年成立的“佛山古酱园”,由25家古酱园合并重组而成。
招股书披露,海天味业至今已实现几乎100%地级市全面覆盖以及近90%的县级市覆盖,是全国性覆盖最广泛的调味品企业。
海天味业拥有全面的品类布局,包括酱油、蚝油、调味酱、食醋、料酒、鸡精、鸡粉、番茄沙司、辣椒酱等其他特色调味品,其累计推出1300余产品SKU。
招股书显示,海天味业拥有7个年收入10亿元级以上的大单品系列,拥有25个年收入1亿元级以上产品系列。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海天味业是中国调味品行业大单品数量最多的企业。以2023年的收入计,公司亿元级以上产品系列合计产品销售收入贡献75.1%。
然而,海天味业的发展之路并非毫无波折。自2021年起,该公司便遭遇了增长放缓的挑战,据2021年海天味业财报披露,当年其营收增速首次滑落至个位数,实现约250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仅为9.71%。
进入2022年,形势更为严峻,“双标门”事件爆发,当时有网友爆料称,海天酱油在国内市场销售的产品含有多种食品添加剂,而在国际市场销售的产品则为零添加版本。此言一出,立刻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迅速转化为对品牌的质疑。
受此影响,2022年海天味业营业收入微增至256.10亿元,增速降至2.42%,净利润更是出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下滑,减少至61.98亿元,同比下降7.09%。
2023年,海天味业的困境并未得到有效缓解,全年营业收入下滑4.1%至245.59亿元,净利润进一步缩减至56.27亿元,同比跌幅达9.21%,标志着公司十年来首次遭遇营收与净利润双降的困境。
最新的财报显示,海天味业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03.99亿元,同比增长9.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实现了11.23%的增长,达到48.1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海天味业刚刚顺利完成掌门人更替。2024年9月,70后程雪接替50后的庞康,成为海天味业新任董事长。据公开资料,程雪于1992年加入海天味业,历任公司企业策划总监、副总裁、董事等职位。此次赴港上市,也被业内认为是程雪上任后的“第一把火”。
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
早在2014年2月11日便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时隔多年赴港上市,海天味业在招股书中解释称主要是推进全球化战略,提升提升国际品牌形象以及竞争力。
此外海天味业在募资用途中也提到,其中部分资金用户全球品牌新乡、拓展销售渠道以及提升海外供应链能力,以提升其全球影响力。
值得注意的是,海天味业在海外开拓方面也是动作频频。据其2023年年报显示,海天(海南)投资有限公司新设了海天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达150万美元,主要运营地设于中国香港。此外,海天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又进一步设立了天麒国际创新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万美元,同样在中国香港开展业务,专注于食品研发。
进入2024年,海天味业的国际化步伐并未停歇。半年报披露,海天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新增了全资子公司海天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主营贸易与投资业务,经营地同样在中国香港。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海天味业还在印度尼西亚设立了全资子公司,专注于调味食品的生产,这标志着其国际化战略正逐步落地。
然而,尽管海天味业在国际化道路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整体来看,其国际化进程仍处于初级阶段。公司财报中并未单独列出海外市场的销售占比,对此,新消费日报记者致电海天味业证券部。上述海天味业证券部接线人员表示,海外目前占比比较少,具体以公开平台口径为主。
记者注意到,在2024年8月,海天味业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复时表示,“公司产品一直以来在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销售,未来我们依然会持续关注国际市场。”
面对海天味业的国际化征程,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接受新消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海天的整体核心竞争力有所下降,核心产品酱油的营收出现下滑,这反映出其“护城河”已遭遇挑战。作为调味品行业的领军者,海天拥有品牌与规模优势,但在行业变革与新生代品牌崛起的背景下,也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
朱丹蓬进一步指出,调味品特别是酱油市场极为细分,各国市场体量虽小,但调味品出口规则和标准各异,这无疑提高了开拓国际市场的门槛。加之过去二十年中国调味品市场增速迅猛,海天味业将主要精力聚焦于国内市场,对海外市场有所忽视。然而,随着国际化战略的推进,海天味业有望借助海外华人市场的庞大需求,以及不断增长的出口空间,为企业增长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