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雨兼程 初心历久弥坚——中国气象学会将迎百年华诞

学术   2024-10-08 11:07   北京  
今年10月1日,是祖国母亲75岁的生日,无论是在首都北京,还是在祖国边疆,满眼都是“中国红”,组成了一道道靓丽的节日风景线。而对于祖国的气象人们,这个十月也充满了特殊的意义,因为中国气象学会将迎来它100周年纪念日。


这一百年来,学会经历了种种艰辛、辗转迁移、停滞与恢复……但始终初心不改,砥砺前行,在多少代气象科技人孜孜不倦的钻研与努力下日益壮大,硕果累累,为祖国的气象事业发展和现代气象科学的建立做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气象学会创立100周年上刊联播天气预报


中国气象学会由高鲁、蒋丙然、竺可桢等人共同发起,于1924年10月10日在山东青岛胶澳商埠观象台成立,以“谋气象学术之进步与测候事业之发展”为宗旨,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全国性自然科学学会之一。学会成立至今,著名气象学家蒋丙然、竺可桢、赵九章、叶笃正、陶诗言、章基嘉、邹竞蒙、曾庆存、伍荣生、秦大河、王会军、谈哲敏等先后担任学会理事长,拥有近150家单位会员,43000余名会员,设有38个学科委员会和6个工作委员会,基本实现全行业主要单位和学科领域全覆盖。



筚路蓝缕!开创民族气象事业之先河

山东青岛胶澳商埠观象台——中国气象学会诞生地


上图中的观象台位于山东青岛,是中国气象学会的诞生地。学会成立之初,恰逢中华大地正处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之时,学会的驻地也因为战火的蔓延而多次迁移,从青岛到南京,再到武汉、重庆,学会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开展学术活动。在蒋丙然、竺可桢等人的带领下,积极推进学术交流、创办气象会刊、培养气象人才、普及气象知识,为规范和整合气象台站、促成中央气象局行政机构设立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气象学会会刊》创刊


1925年《中国气象学会会刊》创刊,成为当时中国人自行编印的唯一气象学术期刊。1935年《中国气象学会会刊》更名为《气象杂志》,1941年《气象杂志》又再度更名,成为今天大家所熟知的《气象学报》。


新中国成立后,气象学会继续蓬勃发展,其中1982年10月召开的年会,是学会发展史、也是中国气象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这次大会首次提出了气象现代化的概念,并直接促使当时的国家气象局下发了《1984年—2000年气象现代化发展纲要》,这一重要决策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气象事业从此走上了快车道。


初心不改!为祖国建设不断注入新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气象学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科协、中国气象局的领导和支持下,学会工作也迈入创新发展新阶段。


学术交流会议


卫星发射、载人航天、南水北调、青藏铁路、北京奥运……每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重大时刻,每一次科学历史上的重要创新,背后都有学会气象人学术成果的应用和专业支持。学会打造的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象学报》百年风云论坛、青年科学家论坛、海峡两岸民生气象论坛等高品质学术交流平台,在国内外都产生广泛影响。


海峡两岸民生气象论坛暨两岸纪念中国气象学会百年华诞座谈会


气象现代化建设科技博览会


近年来,中国气象学会除了全方位打造高品质学术交流平台,还围绕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高,持续强化气象科普体系和科普能力建设,打造气象科普品牌,强化校园气象科普,连续多年获得中国科协全国学会科普工作优秀单位表彰。


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


此外,中国气象学会围绕服务气象科技工作者,做好气象科技人才奖励举荐,不断完善学会奖励体系。为奖励在气象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组织,充分发挥学会的人才和学科优势, 中国气象学会设立涂长望青年气象科技奖、邹竞蒙气象科技人才奖、大气科学基础研究成果奖和气象科学技术进步成果奖。同时在中国科协的指导下,发挥学会组织优势,为国家举荐高层次人才,积极开展两院院士、国家科学技术奖、光华工程科技奖、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生态环境十大进展等科技和人才奖项的推荐工作。


继古开今!开启气象现代化事业新征程


一个世纪,斗转星移。中国气象学会的一百年,是见证和参与民族气象事业发展全过程的一百年,是努力实践学会宗旨、自强不息、团结进取的一百年。


近年来气象学会获得的各种奖项


百年来,中国气象学会始终坚持科学救国、科技强国理念,始终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百年来,始终遵循“谋气象学术之进步与测候事业之发展”的初衷,坚持中国特色气象科技社团发展道路,倡导爱国、敬业、求实、协作的优良传统,为中华民族的气象事业默默耕耘,共同发展。


展望未来,这个历经百年风雨的学术团体还将继续迈着坚定的步伐,以更加开阔的视野为祖国的气象事业添砖加瓦。在中国科协、中国气象局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气象学会这个“百年老字号”将守正创新,凝心聚力,向着迈向世界一流科技社团的行列继续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气象人的智慧和力量,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气象发展的长河里始终熠熠生辉。

中国气象学会
发布学会学术交流、科学普及、文献期刊等方面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