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乡村振兴风正劲,“村晚”汇演迎新春。 

旅行   2025-02-03 18:31   贵州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携手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及凯里市人民政府,自2023年起持续对“村火车”品牌精心培育,着力将5640/5639次“慢火车”打造为移动的乡村集市、农文旅景区与百姓大舞台,助推贵州黔东南州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文化传播的移动舞台
 
  1月18日下午,阳光下,群山间,由贵阳开往玉屏、被村民唤作“村火车”的5640次“慢火车”驶进凯里站。车厢里年味十足。喜庆的窗花、大红的灯笼和中国结为旅客带来暖意;“非遗文创”“乡村集市”等主题车厢令人耳目一新;百姓舞台、爱情婚礼、年货节等系列活动为“村晚”注入新的活力。
 

 
  “大家注意看好‘C’位点,队形尽量顾及车厢两端的观众。”候场的演员相互提醒。
 

 
  得知“村晚”招募演员,苗族姑娘补云抢先报名。“头一次在火车上走秀,既新奇又激动。”明眸善睐的补云,与其他身着民族盛装的姐妹一起,踏着欢快的节奏起舞,动作优雅轻盈。补云身旁的吴治芳,浅笑颔首。她的弓箭造型头饰、红色蜡花绣花衣吸引了几名旅客连连称赞。
 

 
  “村火车”是乡村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常态化的民族歌舞表演,让旅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领略到浓厚的民族风情。这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吸引了更多旅客前来体验。
 

 
  身着模仿锦鸡羽毛色彩和图案的服饰,苗族姑娘跳起了欢快的《锦鸡舞》,悠扬的芦笙吹奏出苗族经典曲目《云》;侗族姑娘怀抱琵琶弹唱起“天籁之音”的侗族大歌……连日来,“村火车”文工队穿梭在各车厢巡演,为旅客呈现原汁原味的民族歌舞。“村火车”文工队今年以来已在火车上表演了18场次。
 
  非遗的“线上”传承
 
  非遗进车厢,既是今年“村晚”的一大看点,也是铁路积极探索非遗与交旅深度融合的有力践行。改造升级后的“非遗文创”车厢里,6组玻璃展柜中陈列有银饰、苗绣、蜡染等文创展品。苗族非遗剪纸等技艺展示,通过受邀上车的匠人们焕发出璀璨的光芒。
 

 
  主题为“开往春天的幸福列车”“蛇盘兔”图案的大幅苗族非遗剪纸前,凯里三中的美术老师吴玉萍正与她曾经的学生,共绘同框传承的生动场景。桌板上铺陈的部分展品,图案有“蝴蝶妈妈”等苗族神话传说的远古图腾,也有花鸟虫鱼等形象。
 

 
  “苗族剪纸主要用作苗族服饰刺绣的底样。早在2008年就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吴玉萍为“村火车”的旅客讲解道。一张张红纸在他们上下翻飞的手指中,历经“划、折、剪”三个步骤,一只只立体的“春”就剪好了。执教的32年间,吴玉萍每学期都要为学生传授剪纸、刺绣、蜡染等非遗知识。
 
  车厢就是舞台,旅客就是观众,“村晚”顺着铁轨的方向办成了一场自然与文化资源的推介会。
 
  交旅融合的“乡村集市”
 
  18日清晨,经常外出卖菜的胡阿姨,天不亮就下了地,将长势正旺的萝卜、菠菜、豌豆尖等蔬菜进行采摘,挑拣并装筐,挑着担子从六个鸡站上了车。列车“乡村集市”摩肩接踵。鸡鸭鱼鹅、香肠腊肉、苗侗山珍、有机蔬菜一字排开,琳琅满目,吸引了不少旅客前来购买。列车长石重琪熟练地拍照,再发至“绿皮火车超市”群,开始“接单”为村民“带货”。不等到站下车,胡阿姨的菜已销售过半。
 

 
  专程来体验车上“赶集”的王阿姨,在社交软件刚一“晒”出置办的年货,很快引发了“朋友圈”的热议。十足的人间烟火、满满的喜庆祥和,幸福年的氛围已经拉满。“村火车”上“赶集”正成为新的时尚。
 

 
  从单一的乘车出行到慕名而来的专程体验,开行第28年的5640/5639次“慢火车”浓缩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伴随着欢歌笑语,承载着乡村振兴的梦想与希望,“村火车”从容地穿梭于苗乡侗寨。

来源:人民铁道网

投稿邮箱:qdnzxck@163.com

关注我们请扫描下面二维码
码上游黔东南

一码游贵州

      

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
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官方新闻资讯发布平台,为您提供行业资讯、政策法规、产业发展、民俗活动、体育赛事等新闻信息,以文体旅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宗旨,为游客权益提供保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