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评价最高的古代皇帝,原来是他。

财富   2025-01-12 10:48   湖南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免费关注

一生熟读历史的毛泽东,评价最高的古代皇帝是谁?

非也。


他叫刘秀。生于公元前5年,卒于公元57年,河南兰考人,摩羯座,虽有雄才大略,却迷信谶讳(谶 chèn,将来能应验的预言、预兆)


毛泽东认为,在古代皇帝里,刘秀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


毛主席还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而刘秀是个例外,他是十年不鸣,一鸣惊人。在家读书时,他安分守己,一旦造反,倒海翻江。


何许人也,打下这锦绣江山?


公元前5年,开封兰考老刘家,一个小屁孩呱呱坠地,或许因为长得实在秀气,家人给他取名刘秀。


在汉朝,大凡姓刘还当官的,往往跟皇族有关,老刘家这一代的掌门人刘钦也一样,他们这一脉的祖上,是汉景帝的儿子长沙定王刘发。

只不过,由于“推恩令”的实行,诸侯王们一代不如一代,到刘钦这一辈,已经没落到担任济阳县令这样的小官了。


皇族当个小官已经够憋屈了,更不幸的是,刘秀9岁的时候,老爹刘钦病死了。


尚未成年的刘家兄妹几人,瞬间就成了孤儿,只能投靠远在南阳郡的叔父刘良。


在南阳,刘秀和他的哥哥刘縯呈现了一出完全不同的少年模样:哥哥刘縯豪侠好义,喜欢结交朋友、走街窜巷,爱好“喝酒吹牛打麻将”,这一点像极了先祖刘邦。

刘秀却老实巴交,不爱凑热闹,只喜欢种地和读书。如果单看兄弟俩的少年时代,哥哥刘縯明显更有前途。


公元14年,刘縯、刘秀兄弟进入长安太学学习,师从名儒许子威。


需要注意的是,那年头,从长安太学毕业,就相当于成了准公务员。



在太学,刘秀不但get到真正的学问,而且还结交了不少好朋友,其中就有邓禹和朱佑。


这俩人,在未来都是名列“云台二十八将”的牛人,刘秀经常和他们一起探讨人生、畅想未来。


值得一提的是,刘秀的学费和生活费,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勤工俭学——出卖动物苦力。


您没看错,在物价奇高的长安,没落贵族刘秀为了维持生计,便买了一头驴,靠“出租驴”维持生计。


长安的繁华不但能迷人眼,也能激起人的斗志。


有那么一次,刘秀在大街上看到锦帽貂裘的执金吾走过,那场面真是又壕又气派。


他不禁大为感慨,说了一句名言,“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执金吾”是古代保卫京城的官员,官阶并不高,但出场有气势。那阴丽华又是谁?


阴丽华出自南阳的大族阴家,不仅天生丽质,而且性格柔和,是典型的白富美,也是彼时一事无成的刘秀内心仰慕之人。


而阴丽华,将和刘秀一起阅尽繁华、走向巅峰、陪伴终老,以她的一生,诠释世间最好的爱情。


小知识点:云台二十八将。是指在刘秀麾下助其一统天下过程中功劳最大、能力最强的二十八员大将公元60年,汉明帝刘庄洛阳南宫云台阁命人画了28位大将的画像,称为云台二十八将。



如果一切波澜不惊,那么从太学毕业后的刘秀,很可能举孝廉、进官场,像父亲刘钦一样,走完自己作为小官员的平淡一生。


可是他所在的时代偏偏波诡云谲:西汉王朝历经二百来年的统治之后,不可避免地进入了衰败期,外戚王莽取而代之建立了新朝。


不过,新皇帝王莽推行的大刀阔斧的改制运动,非但没能解决问题,反而越改越乱,贵族怨声载道,百姓哀鸿遍野。


眼瞅过不下去,赤眉、绿林、铜马等数十股大小农民军纷纷揭竿而起,整个天下乱如一地鸡毛。


这形势和二百多年前秦末乱世太像了,刘秀本就不安分的哥哥刘縯很喜欢这种局面:这不就是先祖刘邦创业的大环境吗?


公元22年十月,刘縯正式打出“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的口号,并自称柱天都部(也就是擎天柱),在舂陵宣布起义。作为小弟,刘秀一路跟随。


不过,在开始阶段,刘家军的装备很差,刘秀甚至是骑牛上战场的。


好在王莽确实不得人心,他的地方军战斗力弱爆了,再加上哥哥刘縯在打仗方面确实有一套,刘家兄弟的舂陵军打得有声有色,先后攻克唐子乡、湖阳、棘阳等地,部队规模也不断扩大,逐渐成为一支造反铁军。



刘家兄弟的舂陵军后来又与新市、平林、下江等绿林队伍融合,刘縯、刘秀兄弟身先士卒,成功击杀了南阳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甄阜、梁丘赐,接着又击败严尤和陈茂率领的政府军,把造反事业推向新高潮。


智勇兼备的刘家兄弟,俨然成了绿林军中冉冉升起的新星,他们也是起义军中最有威望的刘姓皇族。


但在推选皇帝时,别有用心的起义军头领们,选择了没啥本事的刘玄,也就是更始帝,刘縯被委任为大司徒,刘秀受封为太常偏将军。


在众人的心中,弟弟刘秀怎么看,都是藏在哥哥背后的小弟。


直到昆阳大战!


公元235月,为了扑灭称帝的更始政权,王莽派遣王邑、王寻率领40万大军出征,兵锋直指昆阳。


仅有九千人的昆阳守军吓破了胆,不少人都提议向南撤退,找组织送温暖。


关键时刻,刘秀力排众议,提议坚守昆阳,他自己出面寻找援军,准备和敌人拼一把。


为了求援,刘秀率13名骑兵乘夜出城,从周边的定陵县、郾县调集援兵,先后有步骑兵一万七千余人增援昆阳。


对于这点援军,拥兵40万的王邑等人根本不放在眼里,他们准备直接平推过去,并扬言:不但不接受投降,拿下昆阳之后,还要屠城。


连投降都做不到的昆阳守军,只好硬着头皮,死守城池。他们在心里恨死了刘秀——你让我们守城,自己却借求援的名义溜了!



刘秀跑了吗?当然没有。


不久,刘秀就又带着一万多援军驰援昆阳,他身先士卒,领着精锐骑兵,对着王莽军就是一顿冲杀,砍杀了数千敌军。


虽然这点损失对王莽军来说不算什么,但义军一方却士气大涨。


决定此战胜败的,是一场“斩首行动”——趁着夜色,刘秀带领三千敢死队偷渡叶水,直冲王莽军团大本营,出其不意,一战斩杀副将王寻,王莽军瞬间大乱。


昆阳守军见城外汉军取胜,也乘势开城出击,把40万王莽军打得几乎全军覆没。


这场大战,败光了王莽最后的家底,不久之后,王莽政权就被起义军一举掀翻。


通过昆阳大战,各路起义军终于知道:不光哥哥刘縯厉害,力挽狂澜的弟弟刘秀更加了不起。


但刘縯不久就被杀死,表面原因是哥哥不听话,但刘秀明白,是更始帝刘玄嫉贤妒能,为了坐稳皇位,故意杀人。


面对哥哥的死讯,刘秀开启了逼真的演员生涯:他在人前不流一滴眼泪,也不表现出一丝一毫的忧伤,把姿态压低到了尘土里。


刘秀的演技不错,成功骗过了更始帝,并找准机会出走到了绿林势力范围之外的河北。


出走之前,他实现了人生的一个小目标——迎娶梦中情人阴丽华。


阴丽华勇敢地出现在了刘秀人生的低谷期,为他重新振作、东山再起鼓足了勇气。


彼时的河北大地正是一片混乱,有着大小起义军势力几十个,彼此互不服气、互不统属,其中又以江湖骗子王朗的势力最大。


面对河北混乱的局势,刘秀一度想打退堂鼓,因为他手里资源实在太少了:只有更始帝授予他的大司马职位,以及一个不离不弃的好兄弟——邓禹。


幸运的是,河北还真有人买刘秀的账。


首先是上谷、渔阳两郡,奇迹般的选择支持刘秀。


此外,真定王刘杨也站到了刘秀这边。而且到河北不久,刘秀就迎娶了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这是他生活的一个转折,也是事业的再起步。



有了真定王刘杨的支持,刘秀在河北也算有了二次创业的资本。


手握数万雄兵的刘秀,终于开始东山再起。他首先击败了看似不可一世的王朗,紧接着又打服了河北势力最大的农民军铜马军,整编出了数十万部队。这支部队正是将来刘秀征战天下的本钱,正因为此,刘秀又被称为铜马皇帝。


至此,有钱有人有地盘的刘秀,公开宣布与更始帝决裂。


公元25年,刘秀在鄗城(今河北省柏乡县)千秋亭即皇帝位,不久定都洛阳,正式开始逐鹿天下!

小知识点:绿林好汉。王莽末年,由于王莽改制并不适合时代,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天下人纷纷揭竿而起,其中一部分起义军长年驻扎在绿林山,故被称为“绿林军”,后世称除暴安良的英雄为绿林好汉。


刘秀虽然称帝,但此时的九州大地上,皇帝不止一个:除了更始帝刘玄,还有赤眉军拥立的刘盆子,凉州自立的隗嚣,西南巴蜀的公孙述等等。


面对如此纷乱的局势,刘秀选择了由东向西、先北后南的总体策略。


此时此刻,绿林军拥立的更始政权正在和赤眉军大战。他们虽然同为起义军,在反对王莽这件事上很一致,但当造反胜利分蛋糕的时候,绿林军和赤眉军掐得你死我活。


最终来自山东的赤眉军更胜一筹,他们打败更始政权,拿下了长安。


可是,无论绿林还是赤眉,根子上都是没什么见识的底层农民,他们善于破坏旧秩序,却不善于建设新社会。


因为对治国理政一窍不通,在他们的治下,百姓生活甚至不如王莽时代,曾经富庶的关中一带,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象。


赤眉军对社会的破坏更加严重,他们从山东杀向长安,一路走,一路抢。


赤眉所过之处,就像蝗虫过境一般,把普通民众掠夺一空,留下一片哀嚎。


基于这种现实,刘秀先后派遣邓禹、冯异挥军西进,和赤眉军一决高下。



为彻底消灭赤眉,在收取关东、平定刘永之后,公元27年,刘秀亲率大军,对仍有十几万之众的赤眉军开始围追堵截、


他算定赤眉军只能向益阳一带集结,便在此处陈下重兵,和冯异联合困杀赤眉。


早已人困马乏、面黄肌瘦的赤眉军,果然扎进了刘秀布下的口袋,曾经叱咤风云十余年的赤眉军团选择了投降。


公元32年,西北的隗嚣集团被刘秀攻灭;公元36年,西南的公孙述也在吴汉的攻击下,战死身亡。


至此,新莽末年以来四分五裂的中国再次归于一统。

小知识点:赤眉军。公元18年,不堪压迫的山东农民在山东莒县起兵造反,首领樊崇他们以泰山山区一带为根据地,与政府军对抗,主要由农民组成,大多不识字。这支部队因都把眉毛涂红以示不同,因此号称赤眉军。


在十几年间的大战乱中,战死、病死和饿死者,不计其数。史载天下人口是“十有二存”。


不光中原元气大伤,此时北方的匈奴也正陷入分裂之中。臧宫、马武曾上书:应该趁机击灭匈奴。


可深知百姓疾苦的刘秀却说:我们这几年也很累,先好好休息吧。


不仅建国之初,终刘秀一生,他都致力于大汉帝国早日恢复元气,而不愿对外用兵。


甚至面对西域小国的上门求救,刘秀也没有出兵。刘秀的想法只有一个——不折腾!


刘秀偏保守的军事外交政策,固然促进了生产恢复、人口增长,但也为汉帝国留下了隐患:匈奴再次死灰复燃,成为汉帝国北方的威胁。


公元57年,62岁的刘秀病逝于洛阳南宫前殿,后世尊其庙号为世祖、谥号光武皇帝。


盖棺论定,这是一个能打100分的创业者,能打75分的建设者。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