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结课展 || 【砥平绳直】—— 2023级书法本科1班隶书习作

文摘   2024-12-18 09:32   山东  

 





指导教师



彭作飚,山东临沂人。现为临沂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篆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课堂展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学生作品




沈家煊


      我在这六周的隶书的学习中,收获颇丰,但我也明显感受到了学习隶书的难点。也许是如今距离隶书的时代太过遥远,让我与当时有一层厚厚的障壁,难以琢磨。我在彭老师教导的六周中,学习了汉简与金农、伊秉绶、何绍基、赵之谦、邓石如等大家的隶书,这些隶书风格迥异,让我深刻认识了风格的变化。其中,我对汉简尤为喜爱,原因也许是因为个人感觉汉简的可改变性更大更加灵活和结字更加古朴。彭老师在这六周的时间不断的给予我们现阶段所需要的知识的精华,让我受益良多。但书画之道,纵有师授,全赖自己用心钻求,所以我日日动笔不倦,刻苦学习,最终呈现出这几幅作品。以上,是我这学期学习隶书以来的感想心得,感谢彭老师教导,学生定更加努力,昂扬向前。


▲创《升鼎雉听经鹅联》(180cm*97cm)


▲创《游泰山》(180cm*72 cm)


▲节临《北大简仓颉篇》(180cm*97cm)


▲临《伊秉绶隶书立轴》(248 cm *129 cm)




彭 磊


       这六周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西汉简牍和金农、伊秉绶、赵之谦、邓石如、何绍基几位大家的隶书。让我感受颇深的是金农的隶书:从金农的临华山碑中学到笔画的飞白和笔画的灵动性,以行书笔意写汉碑。金农隶书还带有简牍的味道,可以以金农来写简牍,进行融合创作。

        蔡邕的《隶势》中提到:“或穹窿恢廓,或栉比针列。或砥平绳直,或蜿蜒胶戾。或长邪角趣,或规旋矩折。修短相副,异体同势,奋笔轻举,离而不绝。”强调了隶书的多样和美观,在隶书的笔画力量和动作多变到独字的空间变化使其长邪角趣再到整体的章法布局。隶书的学习我们只接触到了部分,还有更多的隶书知识值得我们去不断的学习!


▲创《逍遥游》(49 cm *180cm)


▲临《北大简·仓颉篇》(98 cm *180cm)


▲临《伊秉绶五言联》(97cm *180cm)


▲临《金农七言联》(97cm *300 cm)





尹 寒


     此次隶书课,《北大简》中《仓颉篇》和金农的奇特书风令予印象深刻,是以将二者结合创作。学习邓石如隶书时,悟“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包世臣《艺舟双楫·述书上》)”之意。

     为学莫重于尊师。彭师授课时事无巨细、一丝不苟。予于听课时,受师书巧为详记,所得甚多。临摹时,借直尺及笔以定笔画之位,并从其放大缩字,以尽为临摹之效。

     夫六周之学终矣,予应自勉,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创《<孔子家语>三恕第九·之五》(40cm*40cm)


▲创《< 庄子>内篇四·人间世》(97cm*180cm)


▲创《严厉打击走私 守卫国家安全》(60cm*185cm)


▲临金农《西岳华山庙碑》(600cm*35cm)




郑淋淋


       近日,余有幸随彭老师潜心研习隶书,遍观北大简之古朴、金农之奇崛、何绍基之雄浑、邓石如之流畅,心有所感,略陈如左。

       北大简,如见古人之遗风,笔画古朴,结构严谨,正如王羲之《书论》所言:“字之形势,不得上宽下窄。如是则是头轻尾重,不相称也。”北大简之字,无一不体现出此种平衡之美。学金农隶书,感其用笔之奇崛,字形之多变,恰似孙过庭《书谱》所云:“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金农之书,正是平中寓奇,险中求稳。习何绍基隶书,悟其笔力之雄浑,气势之磅礴,恰如卫铄《笔阵图》所述:“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何绍基之书,横画如阵云之布,力透纸背。至于邓石如隶书,则领略其笔意之流畅,结构之自然,正如王僧虔《笔意赞》所言:“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邓石如之书,神采飞扬,形质兼备,令人叹为观止。

       此番学习,余深感隶书之道,博大精深,习书之路,非一日之功,须潜心研之,心摹手追,方能得其一二。愿余日后,能更上一层楼,领略隶书之无穷魅力,感谢彭老师教导,学生日后定将加倍努力。


▲创《逍遥游》(180cm*85 cm)


▲临《金农临华山庙碑》(97cm*180cm)


▲临何绍基《石门颂》(120 cm *180cm)


▲节临《西岳华山庙碑》(85 cm *180cm)


▲节临《北大简·仓颉篇》(97cm*180cm)




李姿琳


       通过六周的隶书课学习,得到了很多收获。从西汉的《北大简》到清代的赵之谦,让我深刻体会到不同时期隶书的独特韵味,不同时期隶书结构、线条的变化。在学习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不少挑战,但在彭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并通过不断练习,我的书写技巧得到了显著提升。隶书笔画结构复杂,但正是这种复杂性,让我更加专注于每一个细节,从而培养了耐心和细致的品质。六周时间不算长,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以后一定会继续努力练习,把隶书学好。


▲节临《金农临华山庙碑》(97cm*180cm)


▲创《逍遥游》(49 cm *180cm)


▲临《北大简·仓颉篇》(97cm*180cm)


▲节临《金农临华山庙碑》(97cm*180cm)




戚 语


       在彭作飚老师引领下研习《北大简》及何绍基、赵之谦、金农、伊秉绶、邓石如等大家的隶书六周,如临宝藏之境。《北大简》的古朴率真,何绍基的醇厚奇崛,赵之谦的劲健婀娜,金农的古拙漆书,伊秉绶的宽博雄强,邓石如的刚健婀娜,风格各异令我目不暇接。老师对各体风格的深入解读与技法演示,使我得以窥探隶书的多元魅力。六周来,我于临摹中感悟用笔、结构与风格的独特性,尝试融合诸家之长。虽遇挫折,却也磨砺了意志。这不仅提升了我的书法技艺,更让我领略到隶书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生命力,坚定了我在隶书领域深耕的信念。


▲临《北大简·仓颉篇》(97cm*180cm)


▲创《逍遥游》(49 cm *180cm)


▲临金农《漆书疏花片纸七言联》

(49 cm *180cm)


▲节临《金农临华山庙碑》(97cm*180cm)




王雨欢


       六个星期的隶书学习,在彭老师的辛勤付出和悉心指导下,我的隶书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对单字进行精临,领悟隶书的古朴韵味与宽扁结构之美。每日临帖,心境渐宁,耐心提升。期待未来能更深入地研习,让笔下隶书更具神韵。


▲临《金农临华山庙碑》 (126 cm *180cm)


▲创《逍遥游》 (48 cm *180cm)


▲临《汉西岳华山庙碑》  (326cm*180cm)


▲临《北大简·仓颉篇》 (115 cm *225 cm)


▲临《何绍基临张迁碑》 (240cm*180cm)




陈倩倩


       在深入学习隶书的过程中,我愈发感受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沉的文化底蕴。隶书以其独特的字形结构和笔画韵味,展现出一种既古朴又典雅的艺术风貌。隶书的结构严谨而不失灵动,笔画简练而富有力度,整体呈现出一种和谐而富有节奏的美感。在书写隶书时,我仿佛能够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古人那份对文字的敬畏与热爱。这种艺术感受不仅让我更加珍视每一次书写的机会,也让我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同时,隶书的学习也让我学会了静心与专注。在书写的过程中,我需要摒弃杂念,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字的书写中。


▲创《逍遥游》(49 cm *180cm)


▲临《金农临华山庙碑》(97cm*180cm)


▲临《隶书节录周伯琦传》(180cm*97cm)


▲临《何绍基临张迁碑》(147 cm *180cm)




焦誉斐


       通过六周的学习,在彭老师的教导下我不仅掌握了隶书的基本技巧,如横、竖、撇、捺的运笔方法,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用笔”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通过变化的笔势和结构表现出隶书的力量与美感。尤其是在临摹经典碑帖的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隶书的艺术特色。随着练习的深入,我开始能够较好地把握隶书的独特韵味,笔力渐趋柔和,章法逐渐得当。此外,隶书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让我对这一书法字体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激发了我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探索之心。通过这次课程的学习,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书法技能,也加深了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热爱


▲临《金农昔邪之庐记墨说》(180cm*96cm)


▲节临《汉西岳华山庙碑》(138 cm *140 cm)


▲临《金农漆书六言联》(180cm*80 cm)


▲《北大简仓颉篇》(150 cm *60 cm)




宋嘉欣


       学习隶书的这六周,彭老师的指导让我受益匪浅。我对于隶书笔画间的波磔转折有了新的体会。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到收锋,每一个字的韵味与结构,都需要精心雕刻。在反复练习后,不仅我的书法技巧得到提升,还提高了我对每本帖、每个字的耐心观察能力,使我逐渐理解了隶书的笔画规律与布局原则,更为未来的隶书创作之路铺设了坚实的基石。最后再次衷心感激彭老师的无私奉献与耐心指导!


▲创《逍遥游》(85 cm *190 cm)


▲临《北大简仓颉篇》(85 cm *100 cm)


▲节临《金农临华山庙碑》(97cm*180cm)


▲节临《何绍基临石门颂》(200 cm *180cm)





王治政


六周的隶书临摹学习使我收获颇丰。在这期间,彭老师帮助我们开拓眼界,带我们领略了主要以简牍、清代隶书为重点部分进行大量临摹练习。我感受到了隶书古朴典雅、灵动飘逸等多面性,并对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字形结构空间的处理,线条的绞转,章法的排布,笔画的疏密,枯湿,粗细对比……完成高质量的作品一定离不开大量的练习积累,未来还需更加努力。非常感谢彭老师的指导与帮助!



▲创《逍遥游》(196cm*180cm)


▲节临《北大简·仓颉篇》(98 cm *180cm)


▲节临《何绍基临张迁碑》(147 cm *180cm)





张钦玥


“书,心画也。”古人之言,诚不欺我。在跟随彭老师学习隶书的六周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内涵。每一笔、每一划,都是内心情感的流露。隶书之美,在于其古朴而又不失灵动,庄重中透露着自然。这次学习,从《北大简》到何绍基临《张迁碑》,我学习到了不同时期各种风格的隶书,不仅提升了我的书法技艺,更让我学会了如何用心去感受书法,这次结课,是对我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激励我继续前行的动力。


▲临伊秉绶对联(97cm*180cm)


▲创《庄子·逍遥游》(68 cm *136 cm)


▲临金农(48 cm *160 cm)


▲临《北大简仓颉篇》(97cm*180cm)


▲临《华山庙碑》(160 cm *180cm)





王雯清


在彭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们学习了六个星期的隶书。在彭老师的批评和指正下,我逐渐掌握了隶书独特的笔画结构和布局原则,感受到其端庄古朴、方圆兼备的艺术风格。老师的教导让我受益匪浅,期待在未来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创《节录世说新语》(49 cm *180cm)


▲创《逍遥游》(49 cm *180cm)


▲临《北大简仓颉篇》 (147 cm *180cm)


▲临《金农临华山庙碑》(147 cm *180cm)




宋瑞倩


在彭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们通过系统的临摹练习,深刻体会到了隶书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伊秉绶的隶书强调篆意,结构方正充实;金农“漆书”横划粗重而竖划纤细;何绍基的隶书结体宽绰自如,点画丰腴劲健......隶书课程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丰富了我的书法知识,还让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进步。未来,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隶书,希望能够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创《逍遥游》(60 cm *180cm)


▲节临《西岳华山庙碑》(160 cm *180cm)


▲临《敖陶孙诗评》(138 cm *138 cm)




王梦瑶


通过六周彭老师隶书课的学习,我了解到了很多关于隶书更深层次方面的知识,不管学习什么书体都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在写字时我充分体会到了隶书多变的形态和每个字笔画之间的关系以及弱化竖式强化横式的基本表现形式。六周时间里我们学习了北大简,金农,何绍基,伊秉绶,邓石如,赵之谦...特别的充实。以此为基础,我相信在后面的隶书临摹和创作中能更加深刻,也会把自己想表达的部分所展示出来。


▲创《逍遥游·北冥有鱼》(96cm*90 cm)


▲节临何绍基临《张迁碑》(96cm*180cm)


▲临金农《华山庙碑》(96cm*180cm)


▲节临金农《西岳华山庙碑》(144cm*180cm)




解彤彤


在跟随彭老师学习的六周里,我学习到了隶书的古朴典雅、端庄大气之美,伊秉绶端方宽博、气势雄浑,布白疏密有致;金农用笔厚重古朴、横粗竖细,起笔方形,转折无提按,结构方长多变、古朴严谨;何绍基严谨多变,运笔洒脱空灵、峻逸……六周的学习不仅让我掌握了书写技巧,更让我在挥毫泼墨间沉淀了心境,领略到隶书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创《世说新语节选》(180cm*60 cm)


▲创《逍遥游》(138 cm *69 cm)


▲临 金农 (180cm*48cm)


▲临《伊秉绶隶书》(180cm*48 cm)




曹轶晟


习北大简牍、《华山庙碑》与邓石如之隶书有日,颇有所得。北大简牍者,古意盎然,早期隶意之灵动天然尽显。《华山庙碑》则体式端庄,粗细变化间尽显灵动,其笔锋转换圆润自然,于规整之中透着一种含蓄的灵动之美,每一笔皆蕴含古人之妙思。邓氏隶书,独创新意,雄浑且墨色有层,笔力遒劲。三者者,尽显隶书包容多元之态。吾常试融其诸般妙处于笔下,字遂有生趣。此非独进吾之书艺,更令我敬书法之博大,决意于隶法之途续探。


▲临《邓石如》(97cm*180cm)


▲临《金农临华山庙碑》(97cm*180cm)


▲创《麓山寺碑》(97cm*180cm)


▲临《北大简仓颉篇·节选》(49 cm *180cm)




赵西魁


学习隶书,我深刻体会到技法与理论并重的重要性。技法上,我初步掌握了隶书独特的笔画和结构;理论上,我更加理解了隶书的起源、演变及文化内涵。两者相辅相成,让我在隶书书法的学习中不断进步,收获颇丰。


▲创《逍遙游》(48 cm *180cm)


▲临伊秉绶《隶书五言联》(96cm*180cm)


▲节临《北大简》(96cm*180cm)


▲临《漆书疏花片纸七言联》(48 cm *180cm)




张福麟


在六周的隶书创新实践课程中,我沉浸在隶书的世界里,感受着它的独特韵味。清代包世臣在《艺舟双辑》中提到:“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这让我深刻体会到隶书布局的精妙。同时,蔡邕在《笔论》中写道:“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这启发我在书写隶书时,要注重笔画的生动与自然的情感流露。通过这六周的学习,我对隶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创《北冥有鱼·庄子》(69 cm *138 cm)


▲节临《北大简》(69 cm *138 cm)


▲创《过秦论·贾谊》(49 cm *180cm)


▲节临《华山庙碑》(49 cm *180cm)




庞婉茹


写字是书法的基础,书法是写字的提高,只有深入的走进书法才深刻的理解了书法的意义!感觉以前的临习都是无用功,也在盲目临帖。对于临帖要像还是不像,我们临帖就是和古人对话的一个过程,在消化古人的认知的时候,这种像与不像就不是表面的像与不像,而是精神和原则的像与不像。临的越像越死,越像写的就越薄,只有一条路,凭借思考摸索去千磨万砺的学习,从薄中取厚,从死中提活。



▲节临《北大简》(97cm*180cm)


▲临《伊秉绶对联》(97cm*180cm)


▲创《逍遥游》(50 cm *150 cm)


▲临《邓石如敖陶孙诗评》(142 cm *180cm)




季维超


通过学习隶书,可以从中汲取许多指导:学习北大汉简时,我深刻体会到“字居心后,意在笔前”。北大汉简的字形多变,笔画之间的连贯性和整体布局的和谐性尤为重要,这与“每作一字,须用数种意”的理念不谋而合。

学习金农隶书金农隶书的笔法变化丰富,线条粗细对比强烈,正是这种多样化的用笔方式,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康有为称其“笔力雄健,气势磅礴”,认为金农的作品在古拙中见奇巧,具有独特的魅力。我深刻体会到书法学习中的理论对书法实践的指导意义。无论是用笔、字形,还是整体,都需要先有明确的意图,才能在纸上呈现。正如《书论》所言:“心是箭锋,箭不欲迟,迟则中物不入”。



▲临节《邓石如节临史晨碑》(180cm*97cm)


▲节临《金农临华山庙碑》(180cm*196cm)



—— 🎨 往 期 推 荐 🎨 ——

编辑 | 韩艺莹
责编 | 商雨佳
编审 | 韩琼琼
审核 | 王亚超
【临沂大学美术学院】
微信号:lyumsxy
微博号:msxy@163.com

临沂大学美术学院
临沂大学美术学院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