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中国电影报 文丨包 晓
原标题:好莱坞大制片厂重返院线领域
好莱坞大电影制片公司,终于又可以重返院线领域,拥有自己的电影院线了。
今年6月,索尼影视娱乐公司收购了美国阿拉莫院线(Alamo Drafthouse Cinema),这是“派拉蒙判决”被终止后,好莱坞大制片厂重返院线领域的首个案例。
1930年代,派拉蒙、福克斯、华纳兄弟、米高梅与雷电华5家电影公司完成了对制片、发行与放映的垂直整合,生产了美国九成的影片,控制了近八成的首轮影院,并以批量订片、影院轮映等方式巩固市场优势地位。
1948年5月,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裁定派拉蒙等公司在反垄断诉讼中败诉,大制片厂陆续出售影院业务,降低电影产量,放松对导演、演员的控制,结束了好莱坞大制片厂体系的“黄金时期”。
2019年11月,美国司法部提起对“派拉蒙判决”的终止动议,2020年8月,纽约南区联邦地区法院批准该动议,在两年过渡期后,制片厂将允许收购院线。
“派拉蒙判决”从生效到终止的70多年间,美国院线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是数字电影技术发展迅速,影院轮映制瓦解。
在胶片拷贝技术条件下,大制片厂根据影院的隶属关系、地理位置、座位规模、装修程度等因素,将影院分为首轮、二轮等,通过建立时间排序与空间区隔的影院轮映制度追求利益最大化。
1970年代,为了挽回流失的观众,大制片厂开始针对重点档期制作发行高成本、重宣发的高概念电影,在饱和式发行模式下,首轮影院快速增加,影院的轮次差异逐渐消解。
21世纪初,数字电影技术发展迅速,2002年,迪士尼、二十世纪福斯、派拉蒙、索尼、环球、华纳兄弟等共同建立数字电影倡导组织(DCI),制定数字电影相关标准,2011年,美国银幕的数字化率过半,2013年超过九成。
数字电影技术的普及不仅解决了胶片发行条件下影院轮映的成本与等级问题,也提高了院线连锁经营能力和影院运营效率,带来了商业模式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