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凌晨3点,以色列终于对伊朗发动了期待已久的反击行动。
这次行动来得并不意外,毕竟伊朗此前向以色列发射了300多枚导弹和无人机。
但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以色列这次的反击规模实在是太小了!
据伊朗方面通报,在伊斯法罕省发现了几架小型无人机,防空系统及时将其击落。
就这?就这?这就是以色列引以为傲的军事实力?
要知道,伊斯法罕可是伊朗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那里有核设施,有导弹工厂。
如此重要的军事目标,以色列居然只派出几架小型无人机?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些无人机连个响都没打出来就被打下来了。
国际媒体纷纷表示震惊,这次行动的规模之小,简直让人怀疑是不是以色列在开玩笑。
美国CNN评论说:"这次行动更像是一个象征性的表态,而不是实质性的军事打击。"
英国BBC则表示:"以色列似乎在向伊朗传达一个信息:我们能打到你,但我们选择克制。"
然而问题来了,这种"克制"真的是以色列的主动选择吗?
从军事角度分析,这次行动暴露出以色列在远程打击能力上的不足。
伊朗和以色列相距1500多公里,中间还横跨着伊拉克和叙利亚。
以色列的战机要打到伊朗,需要考虑航程、补给、防空系统等多重挑战。
而且最关键的是,美国这次明确表态不支持以色列对伊朗发动大规模攻击。
没有美国的支持,以色列这次行动注定只能是雷声大雨点小。
伊朗方面的反应也十分有趣,他们甚至懒得做出激烈回应。
伊朗外长侯赛因·阿米尔-阿卜杜拉希扬在社交媒体上写道:"今晚的事件太微不足道,不值得回应。"
这句话可以说是相当的耐人寻味了。
军事专家指出,这次行动的成本效益比极其糟糕。
光是无人机的油料费用和操作成本,就远远超过了造成的实际损失。
更不要说为了这次行动,以色列还要调动大量情报资源和指挥系统。
这让人不禁想起一句俗话:赔了夫人又折兵。
国际社会对这次行动的评价也是一边倒。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嘲讽道:"这是一次失败的表演。"
中东地区的多个国家则松了一口气,因为他们最担心的区域性大战没有爆发。
不过,这次行动也带来了一些积极的效果。
至少证明了双方都不想把事情闹大,都在寻找台阶下。
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表示:"我们欢迎看到局势的降温。"
但问题是,以色列在这次行动中的表现,会不会影响其地区威慑力?
毕竟,一个军事强国的反击如此乏力,难免会让对手觉得有机可乘。
特别是在中东这个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威慑力的下降可能带来连锁反应。
哈马斯会不会因此而更加肆无忌惮?
真主党会不会趁机在黎巴嫩边境制造更多摩擦?
伊朗会不会进一步扩大其在地区的影响力?
这些问题都值得关注。
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不得不出来"挽尊":"我们保留采取进一步行动的权利。"
但这种表态更像是在打肿脸充胖子。
因为大家都看得很清楚,没有美国的支持,以色列在伊朗面前确实很难施展拳脚。
这次行动最大的赢家反而是伊朗。
他们既展示了有效的防空能力,又在道德制高点上占据了优势。
可以说,伊朗用最小的代价赢得了最大的外交胜利。
这一仗打得,确实是高!
至于以色列,这次恐怕要在国际社会面前尴尬一阵子了。
毕竟,放出去的狠话收不回来,打出去的巴掌没有声响。
这种"隔空喊话"式的军事行动,还不如不打呢!
人家伊朗好歹还打出了声势浩大的导弹群。
而以色列这边,连个像样的爆炸都没制造出来。
这让人想起了一个成语:雷声大,雨点小。
不,准确地说是:雷声大,连雨点都没有。
当然,和平总比战争好。
希望这次行动能成为双方降温的契机。
但是以色列也要认清现实:在没有美国支持的情况下,想要单独对抗伊朗,还是要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
否则,下次可能连这点面子都保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