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复兴带动客流如云

政务   2024-11-12 10:48   北京  



“再接再厉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努力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去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京冀受灾地区恢复重建工作,留下了殷切嘱托。


一年时间过去了,受灾地区生产生活恢复得怎么样?曾经被洪水席卷的村庄、景区、道路、桥梁,重建后有何变化?记者对房山、门头沟多地进行了探访。


檀谷商圈举办端午节文化艺术活动

众多游客来到房山区坡峰岭观赏红叶,享受秋天之美


家园重建 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天已入秋,门头沟区斋堂镇沿河口村的一排排二层小楼里,仍有忙碌的人群。他们当中有工人,有村民,有的忙着装修,有的忙着摆弄新家具。去年遭受特大洪水后,沿河口村在60天内完成了异地搬迁房屋新建工作。如今,随着新村各项设施越来越完善,一些村民已经提前回村,而全村一起回家的日子,也不远了。


能在60天内完成交付,除了各方努力,沿河口村异地安置项目还有高招儿,那就是采用装配式住宅。这是一种比较新的施工建设方式,包含基础、房屋在内,均由工厂统一生产,具有抗震、坚固、防水等特点,相比传统建造工艺,装配式住宅建设时间大大缩短,同时克服了冬季施工的限制条件。


“新房好看、结实、实用,看着心里痛快。人们陆续回来了,村里的人气也慢慢回升,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村民唐巨和说。


今年入汛前,门头沟区4000多宅原址房屋修缮和重建任务全部完成,异地重建安置项目已全面启动。


在房山,美好家园也建立起来。房山区青龙湖镇上万村,去年遭受洪水侵袭。记者进村探访时“满目疮痍”:不少人家房屋受损,水泥路面被洪水“啃”得支离破碎,南街、北街成了大泥潭。


前不久,当记者再次来到上万村,除了留在村民家院墙上的水痕,村里已基本看不出受灾的痕迹。在北街,一栋新建的二层小楼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栋小楼,是67岁村民崔伯年的家。客厅冰箱上,贴着两个喜字,“今年5月2号,二闺女就是在新房结的婚。”崔伯年说,重建房子,政府给了补贴,还请来了专业人员,定制了加固方案——就拿楼梯来说,选用了结实的铝合金,还加装了一根承重柱,让结构更稳固。


上万村王燕荣的家也已完成重建。她家的新房子参考楼房户型,不仅设计了大餐厅、大卧室,还有2个卫生间,而且装了地暖。中秋节,全家人就是在新房子吃的团圆饭。记者了解到,房山区13000多宅原址房屋修缮和重建任务已经全部完成。


开通新路 进山出山不再难


今年6月底,门头沟区在京蔚高速上,举办了一场徒步活动,千余名徒步爱好者齐聚,庆祝这一灾后重建成果投入使用。


京蔚高速(百花山段)位于门头沟区,东起西六环军庄立交,终于市界,与河北省张涿高速公路相接,全长65.4公里。去年,由于洪灾,高速修建被迫中断。如今,已经开通的京蔚高速成了门头沟山区应急防灾抢险救援的“生命线”,可最大限度保障雁翅、斋堂、清水等镇与城区道路的衔接畅通,强化快速抢险救援和受灾群众安全转移功能,进一步提升永定河、清水河沿线地区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能力。


同时,该高速的开通让门头沟区山区公路由“翻山越岭”向“穿山越岭”提升,进一步满足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的需要。


截至目前,门头沟区完成28条149.2公里县级以上道路重建及160公里供水管线、240公里排水管线修复,完成1628个通信基站建设。


同样,房山区也已实现“一年基本恢复”目标,全区受损河道、沟道和道路、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已全部修复重建,防灾减灾能力大幅提升。房山区还积极谋划建设京西南骨干路网。108新线高速等重点道路工程已开工,项目建成后不仅将大幅提升山区韧性和防灾减灾能力,还有望带动山区发展迈上新台阶——届时,市民驾车沿着108新线高速从市区到房山景区,车程将缩短半小时以上。此外,房山区还联动周边区域协同治水,全面启动拒马河、大石河等河道防洪工程,加快推进重点水库建设前期工作,系统提升全流域防洪标准。


景区提升 人气旺盛超出预期


金秋时节,京西门头沟迎来了文旅消费的热潮:潭柘寺镇檀谷商圈里,三五成群的游人在慢闪公园打卡、拍照;琉璃渠村的琉璃文创园内,游客们游览隧道窑、烟囱广场,寻找一处又一处惊喜;南石洋大峡谷,“峡客”们身着古装来一场体验式真人秀……数据显示,今年国庆长假,来门头沟旅游度假的总人数近18万人,同比增长135.21%;总收入超1161万元,同比增长98%。


通过文旅产业赋能,带动灾后重建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房山区的成绩同样出色。去年遭受洪水袭击的房山区张坊镇乐谷银滩景区,于今年6月1日至10月7日重新开门试营业,总计接纳游客约10万人次,“坦白讲,这数据超出了我们预料。”景区总经理朱敏说。


去年的景区重建堪称“与时间赛跑”,三九天都没停工,“天寒地冻,工程干不了,我们马上请来了专业评估机构检修游乐设备和吊桥。”如今,重新开门后的乐谷银滩,不仅高山漂流等游乐项目全部恢复,还从国外引进了山地滑车。从前布置在河岸边的亲子游乐项目,现在也转移到了主景区内部。


为了给游客营造更好的体验,景区不仅重建停车场、铁索桥,还要继续升级改造,围绕14公里长的登山栈道,种植大约10万株黄栌、五角枫等彩叶树种,“未来,我们将开发秋季登山游项目,让更多游客领略大美房山的魅力。”朱敏说。


足迹回访


妙峰山民族学校操场上,学生们在锻炼身体


妙峰山民族学校 每个孩子都会防灾避险


操场上,学生们跑步、跳绳、做着广播体操。教室内,传来琅琅读书声。“安全岛学苑”里,几位学生正在老师的带领下穿救生服、系安全绳、体验紧急避险。这是门头沟区妙峰山民族学校的一个普通上午。经过一年的灾后重建,学校不仅恢复了生机,还成为了全区校园“安全岛”建设的代表。


黑板上写着“立志感恩”,桌子上摆着黏土做的“向阳花”和“解放军叔叔”。思政教室里,几位学生正和老师们一起回忆一年前受灾时的点滴。去年11月10日,就是在这间教室里,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一堂班会课,并指出:“学校在这次防汛抗洪中成功避险,而且很好发挥了‘安全岛’作用,要用好这一生动教材,开展安全教育,提升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避险能力。”


去年特大洪水期间,妙峰山民族学校在断水断电和通信中断的情况下,利用校内教室、会议室等累计安置受灾群众1112人次,把学校变成了临时避灾场所和防汛抗洪救灾人员驻地。经过一年的恢复重建,暴雨的痕迹在校园内已不明显。而防灾、减灾、自救的学习体验设施则随处可见,成为全校师生开展安全教育的重要保障。


步入楼内,教室的名牌有点儿“特别”——按照平时、急时,学校将所有教室、办公室的名牌制作为双色名牌,一张“一年级一班”的名牌,上半部分标注了“应急安置室一”。校长王蕾说,应急时,18间教室将变为应急安置室,总务处变为应急保障部,安全教育实践教室变为应急医疗处置室。


为了更好提升学生的避险能力,学校建立了“安全岛学苑”。其中,有知识展板,也有人工呼吸、救生衣、救生圈、安全绳体验。更加让人欣慰的是,一条十几米长的通道,为学生们模拟火灾、地震时的逃生场景。每周,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如何自救。


不仅如此,今年8月,由门头沟区法院提供的AI数字人“小安同学”落户妙峰山民族学校。只需“唤醒”他,孩子们就可以围绕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心理安全等诸多方面进行提问,在互动中学习知识。


灾后恢复重建的水峪嘴村


妙峰山镇水峪嘴村 再造一个“诗画乡村”


“现在充满干劲,再造一个‘诗画乡村’。”当被问及灾后重建的“小目标”,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水峪嘴村党支部书记胡凤才脱口而出。


水峪嘴村依山傍水,紧邻永定河,北侧是109国道,沿着老村而上,就是京西古道,因此有“京西古道第一村”的美名。去年洪灾,水峪嘴村是受损严重的村庄之一。“道路阻断,通信中断,水电全无。我和村委会的成员一起盘点损失时,眼泪几乎没断过。”回忆起一年前的那次洪水,胡凤才心有余悸。


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有两件事给了老胡和乡亲们极大信心:2023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水峪嘴村考察,了解灾后恢复重建情况,检查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2023年12月22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公示第五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推荐名单,共有3个推荐村庄,水峪嘴村是其中之一。


今天的水峪嘴村已经恢复了“精气神”。一栋栋整齐的二层楼房,宽敞的道路、青石栏杆、太阳能路灯、开阔的广场,无不向过往游人展示这是一个美丽宜居的村庄。“古道博物馆建好了,京西古道风景区也恢复开放了,一年基本恢复的任务已经完成了。”胡凤才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今年“五一”期间,京西古道景区接待游客近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71%,收入27万元。“十一”期间的接待情况也相当不错。


成绩的背后,是每个人的付出。在村委会办公室里,社保专员李盟正忙着帮符合条件的老人申请补贴,电话一个接一个。至今,她仍无法忘记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家里的场景。“从来没有想过,总书记能来我家里,这给我们带来了莫大的信心和温暖。”李盟动情地说。


如今的水峪嘴村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建设“诗画乡村”。胡凤才介绍,京西古道景区旁,一座康养设施正在建设,建成后可以容纳400多位老人居住。农耕文化体验园也在打造新的体验项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水峪嘴村将变成‘京西古道风华地、永定河畔会客厅’,不负‘京西古道第一村’之名。”


涿州市双塔街道永济秀园小区 老小区迎来新生活


秋日,当记者走进涿州市双塔街道永济秀园小区,感受到的是一片祥和宁静。去年的特大洪涝灾害在小区里已经很难找到印记。


敲开10号楼2单元101室的门,女主人董彩英热情地把记者迎进屋里。房子不大,一处50多平方米的两居室,却布置得温馨、整洁。


2023年,涿州市遭遇特大洪涝灾害,永济秀园平均水深0.5米,最大水深1.5米,有139户居民受灾,董彩英家就在其中。董彩英今年64岁,1996年搬到这儿,早年在全国各地参与修建水利工程。“没想到修了一辈子水坝,把水‘修’到自己家里来了。”董彩英笑着说。


2023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永济秀园小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检查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这更让董彩英和社区居民备受鼓舞。


“去年以来,政府为受灾居民提供了应急款、过渡款,还有过冬的费用。很多事都想在前面,我们很感动。”董彩英从抽屉里拿出“包联干部联系卡”,“我有什么事儿需要解决,直接打上面的电话就可以。”


“再来一局!”走出董彩英家,在小区的中心,一处室外活动场地传来了欢呼声。乒乓球桌旁,几位居民正在切磋球技。“这处活动场地也是今年新建的。”永济秀园所在的天桥街社区党支部副书记邓艳平告诉记者,在社区组织的灾后恢复重建调查中,公共活动空间缺乏、老年人吃饭不便是大家普遍反映的问题。于是,双塔街道对永济秀园小区废弃的锅炉房进行改造,建成面积600多平方米的老年活动中心。与老年活动中心一墙之隔的就是便民食堂。目前,由于门口道路正在翻修,便民食堂临时停业,“等路一修好,120平方米的便民食堂就恢复开放。”邓艳平说。


今年永济秀园实施了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工程,楼栋外立面重新粉刷,路面重铺还划上了车位,残缺的绿植也补种好了。“与过去相比,小区环境好太多了,便民设施也更加完善了,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刘晓冰

北京门头沟
看京西 向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