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日报记者 邸志永 刘赛 见习记者 段恋
春节临近,童装市场生意火爆。
1月24日,在阜平经济开发区,河北春风树服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春风树)生产车间,工人正在赶制一批大龄儿童的过年新衣。
“现在是校服生产的淡季,又是春节前服装销售的旺季,我们从冬季校服款冲锋衣外套孵化出大龄儿童的日常装,设计出6个系列40多套服装……”春风树董事长王海宾说,目前大龄儿童新衣已经订出1000多套。
瞄准“半大孩子买衣难”的市场机会,春风树立足10余年的校服生产经验和资源优势,从设计研发到产品下线,仅用15天。
想法的快速落地,离不开数智技术赋能。
在春风树集团,设计师在调整新款服装设计稿。齐域宽 摄
“设计一件大身是黑色,袖子和帽子是紫色的冲锋衣外套。”在AI校服智能设计系统前,设计师赵美萍说出设计需求,10余款样衣随即显示。
“由AI自动完成服装款式、面料、花纹设计等操作,设计团队再结合客户需求进行微调,即可打版投产。”赵美萍说,智慧化的设计系统让研发周期缩短80%以上。
制衣车间内,工人从电脑中调出服装版型,发送到智能裁床。两分钟后,袖子、前胸、后背等衣片裁剪完毕,沿智能吊挂系统传输到生产线,工人完成缝制、开袋、质检等工序。20分钟后,一件冬季校服款冲锋衣便被“3D打印”出来。
春风树生产车间。刘赛 摄
“5G网络全面覆盖工厂,产品从设计、生产,到销售、物流等环节,全都在‘工厂大脑’的掌控之中。”王海宾说,投资1亿元建立的5G工厂,单耗成本下降20%、生产效率提高30%、缩短交货期40%。
目前,春风树集团日产服装4000多套,累计为全国2000多家幼儿园、中小学、职业学院生产校服产品,年营收突破1.5亿元,带动上下游逾40家企业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
“现在的5G工厂源于帮扶车间。”王海宾回忆道,2019年,在阜平县的大力支持下,春风树集团以“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模式,先后成立3个帮扶车间,让无法外出务工的闲置劳动力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能增收。
截至目前,春风树共吸纳400余人稳定就业,工人月平均工资达4500元。
“生产线上的工人大多是待业妈妈或家庭主妇,在承担家庭责任的间歇,又是产业工人的一员。”王海宾说,90%的工人是易地扶贫搬迁户,住在离工厂不远的安置小区。
听说家门口有了制衣工厂,48岁的马红丽应聘上岗。
“按照成品计件,我这个月应该可以挣到5000多块的工资。”马红丽手指翻飞间,一块块布料拼成半幅衣服。对于家门口的工作,她很是满意。
在春风树集团,生产线上的工人正在赶制一批大童日常装订单。段恋 摄
作为学生的“第二层皮肤”,一直以来,校服具有稳定的市场需求。相关统计显示,我国高中及以下学生人数为2.48亿,每个学生少则2套、多则6套校服,以此测算,全国校服产业市场规模突破千亿。
面对千亿市场,保定锚定百亿校服产业集群目标,努力打造“校服本地生产企业保定市场占有率70%,省内市场占有率50%,积极进军京津冀及华北校服市场”的发展格局,叫响“保定校服”区域品牌,抢占校服产业新高地。
立足校服生产制造的基础,阜平县大力建设校服产业基地,招引带动纺织原料、纺纱织布、漂染整理、成衣加工、辅料生产、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等上下游企业发展,提升存量、挖掘增量,培育壮大产业规模,实现产业链共生并茂可持续发展。
扶贫扶志也扶智,在太行山深处的阜平县,全国脱贫攻坚号角吹响的地方,校服产业逐渐发展起来,每天都有数以千计件的校服从这里发往全国。阜平校服声名鹊起,逐渐与阜平大枣、苹果、硒鸽比肩,成为阜平县的又一张烫金名片。
织机飞转、丝线纵横间,校服产业已悄然叩响县域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的“大门”。正如阳光下的春风树,由一粒精准扶贫的种子,插上科技的翅膀,在巍巍太行扎根生长。
■短评
来 源:保定新闻传媒中心新闻客户端
微信编辑:王萌
微信责编:陈 春
监制:李秀芹
总监制:阎 慧
投稿邮箱:fpdstzb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