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该听说过她的名字,很大可能,也刷到过她的视频。
李蠕蠕,短视频平台的超头博主。
她用TVB配音腔重现港剧经典台词。
拍港风阔太系列小短剧…
还有当年最火的,“当销冠过年回家”系列。
农村出身的“黑蛋”,进城凭实力逆袭成销冠,过年返乡一举帮助邻居王大妈清空卖不出去的橘子。
最近一次爆火,是和向太、向佐合作。
“鼻梁梗”出圈后,李蠕蠕的模仿直接炸出向佐本尊。
两人合体复刻他的各种名场面,搞笑程度直接拉满。
她好像自带流量,只要推出新作品,立马就会刷屏。
什么“不同民族的新娘婚服”,“不同地区人如何上班”,“不同学科老师”,“大声喊出你的家乡”,个个都是精品,全网无代餐。
从2019年爆火到现在粉丝近2500万,将近六年了,江湖一直有她的位子。
理想中,这样的流量女王,蹚过大风大浪仍能屹立山顶,自当不会有过不去的坎。
直到看到近期关于她的一部纪录片。
十九分钟,说尽了她的背景。
人们隔着镜头了解她的过去,当我看完,印象最深的是她妈妈说的四句话。
这四句话,剜开了多少子女久未愈合的伤口。
“我们知道在赞扬声中成长的孩子是健康的,但对于真实的家庭来说,骂,打,不也很正常吗?
讲不过她,不就要打嘛。”
这句话,是蠕妈笑着说的。
开局暴击,直接勾起无数网友的童年阴影。
“这让我想起孩童时期,我父母在外人面前从不会考虑我的自尊和面子。
他们与我呈对立面,我是任谁都可以教育上几句的小孩,我好像是没有优点还是从垃圾堆捡回来的野孩子,得感恩他们收留我给我饭吃。
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执念使得我从小挨打,一直被打到17岁。
菜刀架脖子,铁丝打弯,衣架打断是家常便饭。
小时候期末考试没拿到奖状的话,我妈铁定在家门口摩拳擦掌就等着扒了我裤子狠狠揍上一顿。”
武力镇压,多熟悉。
但凡跟父母起摩擦,他们总把自己的权威和面子放在事实前面。
得理不饶人,没理占三分。
孩子呢,沉默就是耍脾气,哭就是矫情,解释就是顶嘴。
啪。
啪。
啪。
有时候话都没说完,巴掌已经呼到脸上了。
结局往往是孩子任凭眼泪决堤,也咬紧嘴唇不再吭声。
大人就这在沉默中“赢得胜利”,为再一次维护了自己的权威而庆幸。
而孩子当下怎么想,未来会产生什么影响,不在考虑范围内。
毕竟“我供你吃,给供穿,骂你几句,打你几下,你又不少块肉,能怎么样?”
还有很多父母喜欢说:
“我是你爸,xxx。”
“我是你妈,xxx。”
潜台词不外乎“我给了你生命,所以你什么都应该听我的。”
他们不会去思考,这也是上位者对下位者的霸凌。
蠕妈至今也没意识到,一句谈笑风生,对女儿造成多大的伤害。
而视频里,从李蠕蠕躲闪的眼神到后面崩溃的眼泪,已然说明了一切。
“年轻时候就应该累一点,今天累了,睡一觉不就好了吗?为什么要停下来呢?
你躺平了,你就快乐了吗?”
蠕妈讲这句话之前,聊了好几句女儿压力大。
她明明知道李蠕蠕工作压力大到常常崩溃,心慌焦虑内耗到生病的程度,却仍不让她休息,连缓一缓的机会都不给。
甚至觉得休息就是躺平。
极端的态度,让李蠕蠕数次崩溃:
“我的压力更多是来自我的亲人,我不敢掉下去。”
讽刺的是,李蠕蠕说完后委屈落泪,完全不指望得到妈妈的安慰,转身去旁边平复情绪。
而蠕妈也真的跟陌生人一样,隔着一人的距离,环臂旁观女儿的眼泪,没有给任何安慰的话语。
这一幕,真的太戳心窝。
她背负着父母的荣耀,而她的满地狼狈,无人在意。
不知道多少父母和蠕妈想法一样,觉得孩子跳出小县城,就是鲤鱼跃进龙门,享清福了。
“一周就五天班,坐在办公室,夏有空调冬有暖气,打打字就把钱挣了,有什么累的?”
他们不懂,城市里年轻人大多数时候的累是看不见的。
有个热搜,说上海一个女孩极限通勤每天来回6.5个小时。
先是电瓶车到公交站,坐1.5小时公交后换乘地铁,接着坐班车到园区上班,单程3小时15分钟。
闹铃一响,心就悬起来,生怕误点。
天不亮就出发,挤早高峰,没有座位的话会站虚脱。
到公司即刻就得当个合格牛马,熬完一天躺在床上的时候,精气神已经被榨干了。
生病了不敢请假,怕缺了全勤;
精神上惶惶不安,生怕哪天工作没了,还不起贷款;
烦透却不得不接受人际社交的虚与委蛇,职场的曲意逢迎;
被生活压力鞭打到“情绪流产”,喜怒不形于色,好恶不言于表,活人微死。
最累的,是面向未来的迷茫和焦虑。
钱永远不够花,心永远操不完,路不知往哪儿走,心里的哭却无法和最亲的人说……
想起那句老话:
“父母一无所知,孩子泪流满面。”
蠕:其实我记得小时候有一件事情,对我伤害蛮大的,但是我感觉你会不记得。 妈:那我肯定记不得。 蠕:当时有个竞赛,拿到比赛资格已经很难了,我拿了三等奖。全校就我一个人获得这个奖项,我很开心的。但是我当时拿奖状回家,你说你为什么不是一等奖? 妈:不可能。 蠕:你真的讲了。 妈:忘记了忘记了忘记了。 蠕:然后你就不要看我的奖状。 妈:真没有。 蠕:真的有。 妈:那我就把它赖掉。 蠕:那张奖状后来我撕了,就是不想再看到它。
这段对话,太典了。
一个等道歉,一个等道谢。
明明拥抱就能冰释前嫌,可蠕妈环抱双臂,漠然旁观,一副“你怎么对这点小事耿耿于怀这么久”的嫌弃表情。
李蠕蠕看到妈妈的状态,苦涩地说出那句:
“很多人不仅仅是想向父母证明自己,更多是希望父母能理解自己,但是其实,也许真的没有办法理解。”
父母对孩子的伤害,总是高举轻放。
有个叫@顾天北 的网友说,有天晚饭前,她打电话问加班的妈妈回不回来吃饭。
就耽误了这一两分钟的时间,父亲劈头盖脸骂过去:“你吃不吃?不吃就滚,等着我给你端饭啊!做梦吧,滚!”
她气得摔门而出,冷静后回到家,父亲骂骂咧咧地过去,对着她的脸,一巴掌一巴掌地扇。
她不吭声,态度更是惹恼父亲:“哑巴了?聋了?你不硬气得很吗!讲话啊!”
回家后的妈妈在旁劝她服个软,她哭了:“我就想要他说一句对不起,只要他说了这句话,这个事就过去,我就要这一句话。”
谁知道,她妈妈的态度更让她绝望:
“你是不是太看得起自己了,他给你道歉?你是他爸还是他妈?”
她写,那天晚上的天好黑。
被骂没顶嘴,被打没还手,就要一句道歉,怎么这么难?
日子往后过,父母遗忘了,翻篇了,子女却一直没走出来。
就像一根根刺,有的刺扎进身体,拔出来,留下个血窟窿,变成丑陋的疤。
有的刺早就断在身体里,直至成年后,仍旧隐隐作痛。
“xxx。”
这三个符号,是李蠕蠕费尽全身力气,也没能说出口的几个字。
摄制组问,父母骂她,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她哽咽许久,仍旧开不了口。
“那是现在回忆起来都觉得有点伤痛的几个字。”
“那种气话,一旦说出去你就收不回来了。”
“那时候我还很小,我记了一辈子。”
她眼泪决堤,好久都没收住。
她说:“我爸妈是世界上我最爱的人,因为爱得深,所以会很在意,印象就会很深。”
想起一个心理医生说的故事。
他接收了个复诊抑郁症的孩子,小孩在看书,医生夸她说:“这孩子真用功。”
孩子妈嘴巴一撇,紧跟着说了句:“用功,假用功。”
言语里那股子说反话、鄙夷嘲讽的语气,溢出来了。
医生急得跳脚:“又说了又说了……”
半小时后,孩子从九楼跳了下去。
很多家长不了解为什么好好的孩子,说抑郁就抑郁了,也想不通孩子为什么会轻生。
其实答案就是李蠕蠕的那句话。
“爱得深,就会很在意。”
尤其是那句话来自至亲。
对旁人来说,那可能只是无关紧要的一句斥责,落到子女身上就变成了:
“这个世界是黑暗的,没有一个人能爱我,父母尚且如此,何况他人?那还有什么好活的?”
可悲的是,大人常常领悟不到这一点。
正如李蠕蠕,一根扎在心里几十年的刺,如今提起,依旧血淋淋。
而扎刺的人呢?
她的父母在视频的最开始,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们从来没有约束过女儿,我们从来不互相攻击,特别是不骂她,我们从来不骂她。”
毕淑敏写过一段话:
每个渐渐长大的孩子,如果成人爱她,她也会认为自己是可爱的,会感觉到自己是天地间的一个宝贝,她的生命的存在就是一个大优点。
假若成人粗糙地打击她,奚落她,嘲讽她,那脆弱的小生灵,就会像被剪断的双翅,从此萎靡下来,或许跌落尘埃一蹶不振。
李蠕蠕是幸运的,她努力强大了自己,找到了与现实和解的出口。
那其他人呢?
不妨读一下杨一午的这首小诗:
把所有的坏情绪当作一场烟花,放了如何?
只是,解铃还须系铃人。
所以,想跟所有父母分享我偶然间看见的,网传这首诗的后半句:
点个“赞”+“在看”,并“分享”给更多人看。
点击领取👇👇
网友怒了:瑞士卷事件,一夜之间老公们学会了抢答到底发生了什么?